87.5亿美元!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美国对中国芯片科学家陈正坤发布了全球通缉令,理由是陈正坤窃取了美光公司价值高达87.5亿美元的DRAM技术机密,并致其带回中国。
陈正坤,祖籍福建,生在台湾,他可是我们芯片界的“大拿”。从台湾到美国,再到大陆,这位科学家的经历堪称传奇。他不是那种躲在实验室里的“书呆子”,而是一位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的全能型人才。在台湾瑞晶芯片公司时,他带队研发了“龙芯一号”,取得了不起的成就。后来瑞晶芯片公司被美国巨头美光公司收购,并任命陈正坤为总裁,说白了就是高级打工仔。
美光公司收购瑞晶后,表面上是重用陈正坤,实际上却处处设防。2015年,陈正坤辞职回到台湾,入职另一家芯片公司,继续从事研发工作。然后还帮助福建的晋华集成电路公司搞研发。
在晋华公司,他实现团队攻克了DRAM芯片生产的多项技术难关,一度让美国芯片派对公司坐立不安。
这一举动在美国看起来就像是“芒刺在背”。为什么呢?
因为DRAM存储芯片是整个数字经济的基石。从智能手机到数据中心,从人工智能到物联网,没有高性能的存储芯片,这些技术革命都将成为空谈。晋华在这一领域的突破,动摇了美国企业的垄断地位。
美国的反应可以说是“慌了神”。先是用诉讼手段,接着是全球通缉令,这些招数背后出了什么?
1、首先是美国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担忧。当中国在芯片领域演习出强大力量时,美国受到了外围的压力。2、其次是美国试图通过司法手段来打压中国科技发展的意图。这种做法,说白了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3、最后是美国对全球科技话语权的执着。通过发布全球通缉令,美国试图向全世界展示其在科技领域的“裁判”地位。2020年的那份纸通缉令,表面上指控“窃取商业机密”,实则召开了一场策划的技术封锁。美国的真正意图是通过司法手段,切断中国获取核心技术的途径。这种情况做法在国际社会上引起了广泛争议。
但是,较量的成果却出人意料。2022年4月,美国突然取消了对陈正坤的通缉令。这其中有中国外交方面的据理力争,也有美国方面的证据不足。
最近这几年,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叫“卡脖子”。但是,通过陈正坤的故事,我们看到了中国科技界的韧性和实力。从32位处理器到25纳米芯片,从被收购到自主创新,这其中的每一步都来之不易。
展望未来,中国的芯片产业必将迎来更加惊人的发展。就像陈正坤说的:“我们用实力说话。”这句话虽然简单,却道出了科技发展的真谛。
在这条路上,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但只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就一定能够实现科技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