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我国举行了一次授衔大会,在这次大会中共授予10位同志元帅军衔和55位同志上将军衔。
被授予军衔不仅代表了国家和人民对他们贡献的肯定和感激,更是对他们的能力给予充分的认可。
在获得上将军衔中的55人,居榜首的是名将萧克。能够在开国上将中排第一,战功和资历是十分出众的。但是为什么后来他突然销声匿迹,直到七十年代才恢复军队工作?这跟“第一上将”的身份似乎有些矛盾,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萧克将军出生在湖南嘉禾的一个贫苦山村里,家中兄弟姐妹共有九个,因为家里人口太多,又没有富裕的经济来源,经常是食不果腹的状态。虽然将军的家境贫寒,但却是书香门第,他的父亲萧覃茂是清朝时期的秀才,具有一定的学识,对于孩子的要求很高。
在父亲的影响下,萧克将军从小就熟读诗书,很有文化底蕴。后来袁世凯复辟失败,国内形势不容乐观,萧克决定弃笔从戎,参军实现自己的抱负。19岁的时候他只身前往广州报考黄埔军校第四期,但非常可惜的是当时黄埔军校第四期的学生已经收满了,萧克无奈之下只好来到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宪兵教练所第二期,后来该校和黄埔军校合并,萧克也终于如愿完成了自己的求学之路。
1927年,学成之后的萧克进入到了叶挺麾下担任连长,在这里他收获了许多真挚的革命友谊,并且加入了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始终跟着党走,并坚定心中信念的无产阶级革命者。自此,萧克将军辉煌的一生才刚刚开始。虽然从军不久,但他常常结合实战经验勤于反思,很快就在战场中崭露头角,在各大战役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战功累累逐步升职,萧克在军中的地位也一步步的提高。抗日战争时期,他出任了八路军一二零师的副师长,与师长贺龙一起东渡黄河,竭尽全力的为民族独立而奋斗。
经过一系列战争的洗礼,萧克越来越成熟,逐步成长为最受重视的作战指挥官之一。新中国成立后,萧克来到国防部任职,在这里,他与刘伯承、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朝夕相处一起工作,配合非常默契。在1955年授衔仪式中,萧克被授予上将军衔,深受大家敬佩。可是后来的一件事,却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因为当时萧克在指导我军训练时借鉴了一些前苏联军队的思想,于是被批判是过于强调学习苏联军队作战模式,忽视我国自身的武装革命经验,是一种教条主义的思想。而性格耿直的萧克将军不愿对此作出检讨,还反驳了几句,于是被撤职。此后十余年间,他错过了军事生涯的黄金时期,直到七十年代才回归军队。
平反后的萧克再次开始慢慢担任国家的重要职务,后来还当选了政协副主席,成为了中央副国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萧克继续保持自己的严谨作风,没有因为自己身居高位就忘记初心,一直在为我国的军队和国防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2008年,101岁高龄的萧克在北京与世长辞,走完了他辉煌灿烂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