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解封”:闹剧背后的台前幕后

格物 2025-01-20 19:03:27

在 2025 年 1 月 18 日 19 时 30 分左右,TikTok 对美国用户关停,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投入舆论的海洋,激起千层浪。美国的 1.7 亿 TikTok 用户眼睁睁看着熟悉的应用界面弹出 “对不起,Tiktok 现在已不可用” 的窗口,那一刻,这款融入无数人日常生活的短视频平台,似乎即将在美国的数字版图中彻底消失。不仅如此,字节跳动旗下包括视频剪辑软件 Capcut(海外版剪映)、图文社交平台 Lemon8、企业办公套件产品 Lark(海外版飞书)等一连串海外应用也全面下线 。

谁也未曾料到,剧情在短短十几个小时后迎来了惊天大逆转。1 月 19 日早间,TikTok “奇迹般复活”,一条 “TikTok 在美业务重新回来了” 的弹窗消息,让美国用户们又惊又喜。这场戏剧性的反转,瞬间成为全球焦点,社交媒体上议论纷纷,人们迫切想要弄清楚:TikTok 究竟经历了什么?特朗普为何突然出手干预?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政治与商业博弈?

风云变幻:解封前的紧张局势

(一)美国政府的步步紧逼

回顾 TikTok 在美国的波折历程,美国政府的一系列举措无疑是这场 “危机大戏” 的主要推动者。早在 2020 年,特朗普政府就挥舞起 “国家安全” 的大棒,以莫须有的罪名对 TikTok 下达行政禁令 ,要求字节跳动在 45 天内剥离 TikTok 美国业务,否则将禁止其在美国运营。这一突如其来的命令,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让 TikTok 陷入生死存亡的境地。

2024 年 4 月 24 日,拜登政府签署《保护美国人免受外国对手控制应用程序法》,再次将 TikTok 推向风口浪尖。该法案规定,TikTok 母公司字节跳动必须在 270 日内,即 2025 年 1 月 19 日前,剥离旗下应用 TikTok 的美国业务,否则将面临全面封禁。这一法案的出台,无疑给 TikTok 的美国业务套上了一道更为沉重的枷锁,让其在美国的未来变得愈发黯淡无光。

在法律诉讼的战场上,TikTok 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2024 年 12 月 6 日,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无情地驳回了 TikTok 的申诉,维持了对 TikTok 的封禁法案。这一裁决,如同晴天霹雳,让 TikTok 的处境雪上加霜。尽管 TikTok 随后向美国最高法院提交了紧急请求,试图阻止 “不卖就禁” 法案,但局势依然不容乐观。2025 年 1 月 10 日,在 TikTok 与美国司法部于美国最高法院的口头辩论中,大法官们对 TikTok 提出了诸多尖锐问题,重点聚焦于 TikTok 是否存在被利用监视美国人的风险,以及其对言论自由的影响等方面。路透社更是指出,最高法院似乎倾向于支持 “不卖就禁” 法律,这无疑让 TikTok 的前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二)TikTok 的奋力反击

面对美国政府的咄咄逼人,TikTok 并未选择坐以待毙,而是积极采取行动,奋力反击。在法律层面,TikTok 聘请了经验丰富的资深律师诺埃尔・弗朗西斯科代表公司,通过法律途径对封禁法案提起诉讼。TikTok 在申诉中指出,该法案违反美国宪法,严重侵犯了其合法权益。TikTok 及其母公司字节跳动认为,法案要求的 “合格的资产剥离” 在商业、技术及法律上均不具备可行性,也无法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即便从操作层面来看,“有条件的剥离” 存在一定的可能性,但这一做法在根本上违背了美国宪法对言论自由和个人自由的承诺。

为了争取公众的支持,TikTok 通过公开声明和媒体采访等方式,积极回应外界的质疑和批评,努力澄清事实。TikTok 始终强调,其一直将用户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放在首位,采取了严格的数据加密措施和用户信息保护政策,确保用户的个人信息不会被泄露或滥用。同时,TikTok 还通过弹窗的方式,直接向 1.7 亿美国用户发出呼吁,希望他们能够行动起来,阻止封禁法案的实施。TikTok 深知,用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得到广大用户的支持,才能在这场艰难的斗争中增加胜算。

此外,TikTok 还精心安排了创作者游说活动,试图通过创作者的影响力,影响国会议员的决策。这些创作者们在 TikTok 平台上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他们的声音能够引起广泛的关注。TikTok 希望通过他们的呼吁和行动,让国会议员们认识到封禁 TikTok 对美国社会和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改变对 TikTok 的态度。

峰回路转:特朗普的解封之举

(一)关键节点的重磅发声

2025 年 1 月 19 日,这是一个注定被 TikTok 铭记的日子。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在华盛顿市中心举行的集会上,向支持者发表了一场备受瞩目的讲话 。他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全场,也通过媒体的报道传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从今天起,TikTok 回来了。坦白说,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必须挽救它。” 这简短而有力的话语,如同一场及时雨,让陷入绝望的 TikTok 美国用户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不仅如此,特朗普还在社交媒体上积极发声,呼吁各公司不要让 TikTok 处于停止运转状态。他明确表示,将于 1 月 20 日发布一项行政令,推迟 TikTok “不卖就禁用” 的法律生效时间,并且承诺此前任何帮助维持 TikTok 运转的公司将不承担法律责任 。这一系列表态,无疑为 TikTok 的 “复活”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出人意料的政策反转

特朗普的这一决定,与他之前对 TikTok 的强硬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犹如一道闪电,划破了人们对 TikTok 命运预判的黑暗天空,让人始料未及。在 2020 年,正是特朗普亲自签署行政命令,以所谓的 “国家安全” 为由,对 TikTok 下达了 “封杀令”,要求字节跳动在短时间内剥离 TikTok 美国业务,否则将禁止其在美国运营。这一命令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让 TikTok 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

然而,仅仅几年之后,特朗普却来了个 180 度大转弯,成为了 TikTok 的 “拯救者”。这一巨大的反差,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猜测和热议。有人认为,特朗普这一转变背后,政治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即将到来的总统任期内,特朗普需要展现出与拜登政府不同的政策主张,树立自己的权威形象。而 TikTok 作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成为了他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通过推翻拜登政府对 TikTok 的封禁政策,特朗普能够吸引大量选民的关注,尤其是那些支持 TikTok 继续运营的年轻选民,从而为自己的政治生涯赢得更多的支持和选票。

从商业利益的角度来看,TikTok 在美国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巨大的市场潜力,这对于美国的商业界来说,无疑是一块极具吸引力的 “肥肉”。特朗普可能希望通过推动 TikTok 与美国企业的合作,为美国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和经济利益。他提出的美国在合资企业中拥有 50% 的所有权的要求,就是这一考量的具体体现。

Tik Tok解封背后的意图

(一)政治棋局中的关键棋子

特朗普的这一决策,蕴含着深刻的政治考量。从政治格局的角度来看,特朗普即将开启新的总统任期,他急需在政策上展现出与拜登政府的明显差异,以树立自己独特的领导形象和权威。TikTok 封禁事件作为拜登政府时期的一项重要政策举措,自然成为了特朗普 “开刀” 的首选目标。通过推翻这一政策,特朗普能够向选民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他将打破前任政府的束缚,推行属于自己的政策议程 。

对于特朗普而言,TikTok 的庞大用户群体无疑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在美国,TikTok 拥有约 1.7 亿的活跃用户,其中大部分是年轻人。这一群体在选举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他们的投票倾向往往能够左右选举的结果。特朗普深知这一点,他希望通过恢复 TikTok 的运营,赢得年轻选民的好感和支持,为自己在未来的政治道路上积累更多的政治资本。此外,特朗普的这一决策还可能与他的国际政治战略有关。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美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特朗普或许认为,通过对 TikTok 采取相对宽松的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与中国的关系,为美国在其他领域的战略布局创造有利条件。

(二)经济利益的深度诱惑

TikTok 的商业价值巨大,这一点毋庸置疑。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短视频平台之一,TikTok 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 10 亿的月活跃用户,其在美国市场的用户规模也相当庞大。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为 TikTok 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潜力。据相关数据显示,TikTok 的广告收入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此外,TikTok 还在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如电商带货、虚拟礼物等,这些都为其带来了更多的盈利空间。

美国政府和商业界对 TikTok 的商业利益觊觎已久。在特朗普提出的条件中,要求美国在合资企业中拥有 50% 的所有权,这一要求背后,隐藏着美国对 TikTok 商业利益的强烈渴望。通过控制 TikTok 的部分股权,美国企业可以分享 TikTok 在美国市场的巨大收益,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巩固美国在全球互联网行业的主导地位。此外,TikTok 的成功也让美国政府意识到,短视频平台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经济价值。美国政府希望通过掌控 TikTok,推动美国本土短视频行业的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互联网企业。

TikTok 的解封,无疑是一场惊心动魄的 “逆袭”,它不仅让美国用户重新找回了熟悉的娱乐天地,也为字节跳动在国际市场的发展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然而,这并不意味着 TikTok 从此可以高枕无忧。在未来的征程中,TikTok 仍将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其在美国市场的命运,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

0 阅读:16
格物

格物

学会思考 学着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