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筑家园力量撼山川致敬在积石山灾后重建中平凡而伟大的建设者

时光印记的收藏家 2024-09-04 14:59:23

初秋之时,在积石山的田间地头,金黄色的土豆等作物种子等待丰收,和它们一样带给人们收获喜悦的,还有一幢幢崭新的安置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不断焕新着与众不同的幸福界面,将受灾群众重建家园、共筑安居梦的美好愿景逐步变为现实。

9个多月前,一场6.2级地震打破了积石山县夜晚的宁静。在全国上下齐心努力下,如今的积石山正加速重建家园,处处都是忙碌的景象,伤痕正在弥合,活力重新焕发。

走进积石山县灾后重建项目一片繁忙景象,正值酷暑高温期,项目现场吊车林立、焊花闪烁,呈现出了一派火热的施工景象。

01寸步不离项目现场的“常驻户”

在项目建设现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项目启动就常驻工地,寸步不离施工现场,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干着最累最脏最重的活,脸上却总是暂放出最灿烂的笑容。

说到他们,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四堡子村灾后恢复重建集中安置点建设项目经理告诉我们,“项目启动以来,有约30名干部职工投身于项目建设中,大家四个多月吃喝拉撒都在项目这边,没有十万火急的事情就没离开过建设现场。”

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四堡子村灾后恢复重建集中安置点建设项目

步入施工现场,建筑工人们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业,吊车的起吊声、电钻的转动声、施工人员的指挥声不绝于耳。项目经理尚论庆7点多就佩戴好安全帽,带领着管理人员,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由于工地大部分区域是露天的,当日地表气温近40℃左右,没过多久,他的衣服就被汗水浸透,额头上汗如雨下。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尚论庆工作责任心极强,他总是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接到灾后重建的艰巨任务,尚伦庆毫不犹豫地与妻子携手并肩,第一时间共同驻扎在项目一线,各自在岗位上默默奉献。尚论庆说,两人虽然在同一个项目部,但是一天工作中,就中午饭点时间能碰个面,其余时间都各自忙各自的。每晚下班后,两人共同的爱好就是和家人视频,看看孩子,听听孩子的声音。

谈及家庭,尚论庆的眼神中流露出丝丝柔情与不舍:“我俩的工作性质不太一样,但是我们都想着为灾后重建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孩子每天都会问我,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家啊,我想爸爸妈妈了”,那份思念之情让我们心头一暖,却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坚守岗位的决心。

面对紧迫的工期要求与繁重的任务,他们夫妇坚守在施工一线的岗位上已经四个月没有回家了。“本来想着“五一”假期抽个时间回去看看孩子,后来商量了一下,还是留在项目上,等完工后再找时间回去看看孩子和老人。”

在整个项目建设期间,他总是带头驻守项目现场,每晚召开例会,总结当天不足,部署次日工作。大家吃在一起、住在一起,不分昼夜假期,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忠诚履职担当,办公室、宿舍、施工现场已然成了他们的“家”。

同样,在刘集乡团结村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施工现场,正逢雨季,天空下着绵绵小雨,施工现场部分道路本身就都是泥巴路,一脚踩下去,双脚到裤子都是泥泞,项目经理代红军冒着细雨,正在协调材料进场,雨水打在身上,不一会浑身就湿透了。

积石山县刘集乡团结村灾后恢复重建集中安置点建设项目(B地块)

“每天都在工地上跑,每年都这么过来了,对于我们工程人来说,高温小雨并不算什么。”代红军说,作为项目管理员,就必须做到对整个工地尽心尽责,在工作中容不得任何马虎。

重点工程,多方关注,责任之重,压力之大不言而喻,毫无疑问,这个项目的建设是一场硬仗。身为项目经理的代红军明白,这个项目汇聚了社会各界的目光与期望,任何细微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全局的失利,为了做出一个令群众满意、职工自豪的项目,他每天都过得忙碌而充实。

自项目开工建设以来,代红军就像一台上足了发条的机器从不停歇,他坚持每天亲自带队到工地进行安全质量检查,不遗余力地全面抓落实、抓整改,确保工程安全、质量处于可控状态,每天走个几万步已经成为家常便饭。为了保证项目顺利推进,他长期驻守在工地一线,白天要面对业主、监理以及其他单位进行大量的协调工作,每天晚上组织项目部成员开碰头会,思考如何解决工程难题,努力优化施工方案,大到现场安全施工管理,小到职工的日常生活关怀,事无巨细都在他的项目计划之中。

“只要工地上还有一盏灯亮着,我就会守在这里,现在距离受灾群众搬入安置新房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我们也更有动力了”代经理话语坚定有力,向我们传达着这支精锐之师的勇猛与果敢。

02始终心系项目建设的“先行者”

张学通是四建公司九公司的党支部书记,和其他基层公司书记不同的是,他把自己的办公地点安排在了项目建设第一线。“在积石山灾后重建项目,要数据,要了解具体情况,找他准没错。”说到他,同事们不由自主地为这个带头的书记跷起了大拇指。

张学通的老家就在临夏,但在积石山重建的三个多月建设中,他却一直在项目部驻扎,没有回过一次家,“如果我自己都做不好,不能带头干,就没有资格带领团队”。这是他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作为一名党员,他始终牢记使命和担当在项目一线,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高悬,总能在项目施工现场看到他的身影,他还经常深夜和大家一起研讨解决项目施工期间遇到的各类突发问题,逐项落实负责人和资源保障,形成责任清单,并结合现场生产进度,制定了严密的节点计划,给团队打了一针“强心剂”。

“项目工地就是主场舞台,这个项目关系重大,一天都不能等。每一次的工地巡检都是在工地现场进行查漏补缺的过程,容不得一丝马虎。”张学通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工作的极致热忱与严谨态度。

有一次,因为施工材料未及时进场,大家着急万分,他到场后立刻协调各方,并要求各部门先有条不紊地做好各项准备,待材料到位便立刻施工,直至凌晨问题彻底解决才离开。每当听到有人赞扬他时,他却总是摆手笑道:“没有什么好特别的,我觉得我的工作很普通,换成谁来都是这样。”

他的荣耀来自工作,从项目初期他便开始拟定相关方案、倒排施工计划,实时掌握各板块施工进度,积极协调处理施工过程中面临的各类问题。“为了项目早日建成,熬夜,甚至通宵都很正常,我们必须在现场随时候命,出现任何施工问题,都要立马上前解决,严格把关,满足施工要求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

进入七月以后,项目交付在即,受雨季和高温影响,施工时间越发显得紧张。随着他的一声令下,一支骁勇善战的四建铁军在竣工交付的号角声中披荆斩棘,拉开了抓进度、保工期、守质量的决战帷幕。项目部调整了抢工时段的工作作息,执行夜间值班制,项目管理团队坚守岗位,不分昼夜奋战一线。“5+2”、“白+黑”算是家常便饭。正是大家的专业与热情,为项目攻坚、比实干赛实绩跑出了加速度。

03逐梦路上奋勇争先的“生力军”

2022年,大学刚毕业的马攀龙进入甘肃建投四建公司,凭着踏实肯干和一股冲劲,很快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今年,因项目建设需要,他转战至积石山灾后重建项目,这一关乎民生福祉的重要工程。

正午时分,马攀龙还在积石山灾后重建项目现场忙碌着,他的目光跟随着现场作业人员,紧盯每一个细小环节,确保施工安全。干工程的人大多都踏实、严谨,长期在工地上摸爬滚打,烈日将他的皮肤晒得黝黑,这让作为90后他,显得比同龄人更加成熟稳重。

从最初学习做资料、再到参与项目建设。“成长无捷径可走,唯有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才能壮筋骨、长才干。”这是马攀龙时常勉励自己的座右铭,更是他每日行动的真实写照。积石山县灾后重建项目作为重点民生项目,意义重大,白天他在施工现场,头戴一顶安全帽、手拿一把卷尺,来回穿梭在现场,紧盯每一个施工环节,不停地向工人师傅们打着招呼、提着要求,看上去果敢干练、精神焕发;晚上挑灯夜战,和技术团队一遍遍的翻看图纸、优化施工方案。在马攀龙看来,积石山灾后重建项目部团队是非常年轻有朝气的,大家互帮互助,配合度高,关系也十分融洽。

项目虽然辛苦,但在充实忙碌中,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与满足感——我特别享受解决问题那一刻的喜悦。”马攀龙由衷地感叹。“这个项目任务重,时间紧,每当工作遇到问题,大家都会聚在一起,开启“头脑风暴”,大家团结一心、集思广益,难题迎刃而解,那份由衷的喜悦与满足,是我最大的动力。”

谈起在项目部工作的这段时光,他说,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仍需更多的学习和经验实践来提升自己;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学习能力和素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项目、服务于企业的项目建设。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如今的马攀龙已经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生力军”。

在积石山灾后重建项目还有很多和他工作轨迹相似、初心作为相仿的“青年搭子”。他们怀揣初心、勇于担当,或是坚守岗位的技术员,或是保障安全的安全员,从昔日的“技能新手”到如今的“中流砥柱”,每一份图纸变更、每一次奔走跋涉当中,他们胸怀壮志,在一次次极限挑战中磨砺青春底色,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挺起青春脊梁,将灾区重建的大事扛在肩上,冲在前、打头阵,用点睛之笔描灾区蓝图 ,在项目一线不断书写属于他们的“青春故事”,迸发青春“劲道”。

寸步不离的“常驻户”,心系项目的“先行者”,奋勇争先的“生力军”.......他们只是积石山灾后重建数十个项目建设者、参与者的缩影,他们以奋斗者的姿态,接力坚守,用实际行动诠释初心与使命。

和时间赛跑,向重建聚力,如今项目建设而已进入最后的攻坚时刻,施工现场热火朝天,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技术工人们匠心独运,一石一砖,细心构筑,将梦想中的家园从“纸面”落到“地面”,为灾后恢复重建顺利、高效收官注入强劲动能。全体人员万众一心,倾尽全力,保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每一步都坚实有力、有条不紊、成效显著……

站在即将落成的安置村落面前,大家心中充满了期待。前行的道路虽然充满曲折,但攀登者终将于峰顶一览脚下的风景壮阔。

0 阅读:0

时光印记的收藏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