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林采宜:把钱花光,为国争光,只有把钱花光这样才算爱国

纪个人物 2025-04-16 03:41:29

“前两年我就说过,把钱花光,为国争光。爱国主义怎么爱?很简单,花钱就是最好的爱国方式!”

2021年1月,前华安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在第九届“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年会”上,提出的“两光理论”,犹如一枚深水炸弹,让人三观稀碎。

对于林采宜的观点,有网友指出:

“她并未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去说,而只是从她个人或者她所代表的阶层去说。大多数人的收入怎样?能承受的消费怎样?她并不关心。爱国应该建立在个人的能力或消费范围之内”。

也有网友认为:

“花钱的前提是要有钱。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有心花钱可是口袋羞涩。不是不想花钱,而是现实中要花钱的地方太多”,

“将花钱与爱国挂钩,显然就是搞道德绑架嘛……要是这花钱是爱国的最高形式的话,我非常愿意花钱,可是,钱从哪里来呢?林女士给吗?”

也有网友调侃,年薪几百万的经济学家钱来得太容易,是应该做出表率,把钱花光,为国争光。投资买房除外哟~

林采宜提出的观点有一个大背景——双循环概念的提出,内循环更是成为重中之重。众所周知,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分别是投资、出口和消费。但当下国际形势加剧,出口受影响不说,过分依赖出口还容易在国际上被"卡脖子"。

不过首先,把花钱和爱国简单的挂钩,不仅逻辑上说不通,而且极易产生误解。

作为经济学家,并非徒有虚名,林采宜对消费的内在本质拿捏得很准。

她指出,拉动消费需求,一靠制造时尚,二靠制造焦虑。

不得不佩服专家收割韭菜的精准与凌厉。

用时尚引诱,用焦虑压迫,榨尽每一滴血汗。

只要打开时尚和焦虑的闸门,想不花钱都不行。

从这个角度看,林女士花钱报国的韭菜经济学逻辑没任何毛病。

但是这种话只能关起门来讲,不能广而告之。

钱越来越难赚的这个现实太过残忍。

房子问题、孩子的教育问题、医疗保障问题、还有就是养老的问题等,这几座大山压着老百姓喘不过气来。对老百姓来说,真正的问题不是有钱没处花,而是有钱不敢花。

尤其忠告年轻人,别透支信用卡,陷入网贷、套路贷,万劫不复。

“消费就是爱国”甚至“买房就是爱国”之类的说法,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人提出来,鼓噪一阵子。

而林采宜这次之所以鼓捣出的动静有一点点大,成为网络热议的对象,是因为她抛出这番言论的时机和大环境。必须承认,疫情的发生,对经济和民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特别是旅游、餐饮等行业,遭受的冲击更大。不少人收入减少,生活捉襟见肘。在这种时候,要求人们“把钱花光”,未免有“何不食肉糜”之嫌了。

所以说如果想刺激国内不富裕的12亿人去消费, 就要想方设法增加这些人的收入。而不是顾头不顾尾的号召大家寅年吃了卯年粮。这不是为国争光,这是鼠目寸光。

这位林专家2014年底还曾劝人卖房炒股。

2014年11月26日,国泰君安2015年投资策略会上,作为证券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的林采宜表示:

“股市已经见底了,现在我们站在一个短周期的牛头上,也站在长周期的牛头上”, “卖掉房子买股票”,“从投资的角度来看,股票肯定是比房产要好得多的一类资产”。

那时,股市正牛气冲天,渐进高潮。2015年2月,林采宜还在节目中,让大家减少房地产配置,进入股市。

结果,2015年6中下旬开始,股市疯牛行情急转直下,千股跌停,股灾来袭。

后来,关于油价上涨问题,林采宜再次语出惊人,她说:

“我国人口密度非常大,在大城市,公共交通出行非常方便,经济成本、环境成本都很低。中国百分之八九十的老百姓乘公共交通出行,所以油价上涨对他们的生活没有影响。”

说实话,不知道这名专家的数据来源与支撑来自于哪里,百分之八九十不需要油价,这简直荒谬。

此言一出,林女士马上遭到炮轰,有人甚至恨不能把她的名字钉到耻辱柱上。

“爱国”是崇高的情感,但将其简化为“花光钱”,既轻浮又危险。真正的爱国,可以是努力工作、依法纳税,也可以是理性消费、珍惜资源。

若经济学家真有心推动内循环,不妨少喊口号,多建言如何“让百姓增收”——毕竟,“发钱爱民”远比“逼人花钱”更得人心。

你愿意为“爱国”花光积蓄吗?欢迎评论区留言!

0 阅读:3
纪个人物

纪个人物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