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融入市场”远东废弃坦克墓地第206装甲修理厂的故事

胡侃杂 2024-11-11 03:37:05

众所周知,苏联解体后,大量曾为军事工业综合体服务的企业纷纷倒闭。经济危机、冲击疗法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导致当时的军队状况堪忧。尽管之后形势逐渐改善,但一些工厂和企业依然在2000年左右陆续关闭,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其中之一。

早在1936年,苏联红军装甲车辆管理局决定在沃罗希洛夫市(现为乌苏里斯克)设立第77号修理基地。事实上,远东地区和外贝加尔地区在二战期间,和乌拉尔地区一样成为国家的坚实后盾,尽管这一点常常被忽视。之后,这家工厂被重命名为第229号修理基地,自1953年至2009年称为206号装甲修理厂。该工厂承担了大量装备的全面维修工作,从老式的T-54、T-55坦克到较为现代的T-62甚至T-80。轻型车辆也不例外,如PT-76、BTR-50、BMP-1和BMP-2,以及BRDM。

自1940年5月12日完成首批坦克和拖拉机的维修以来,这家工厂始终致力于保障军事装备的正常运作。工厂还配备了多条流水线生产车间,并多次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在80年代末,工厂每月可维修多达25辆坦克,每年大约300辆。90年代的经济衰退让工厂的产能骤降至之前的30分之一,每年仅能维修12到13辆坦克,每月一辆。为了进行资产清算,工厂被改为股份公司——“206号装甲修理厂”,在国防部的指令下,最终关停了。这意味着远东地区失去了一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拥有近70年历史的坦克维修基地。

至于那些装备?凡是可以搬走并卖作废品的,都已经清空。然而,2012年时仍有一些设备的照片流出,如今却踪迹全无。这便是206号装甲修理厂的悲惨结局——一个在二战及战后支撑军队装备维修的工厂就此消亡。这种情况并非个例,我们后续还会讲述其他已经消失的企业的故事。

0 阅读:5

胡侃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