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被百姓看作是一年中的四大节日之一,更是中国别名最多的传统节日。
比如龙舟节、重午节、端阳节、端五节、重五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艾节、上日、五月节、菖蒲节、天医节、草药节、浴兰节、午日节、地腊节、正阳节、龙日节、粽子节、五黄节、诗人节、躲午节、解粽节、端礼节、五月初五、五月当午等等,有二十多个叫法。
晋代文人周处在其著作《风土记》曾说:“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
近现代作家汪曾祺(沈从文弟子)明确写过民间过端午节的习俗。尤其是吃的方面,各地略有不同。汪曾祺是江苏高邮人,在他儿时记忆中,每逢端午,扬州、镇江一带盛行““端午十二红”。
所谓“十二红”就是12种红色的菜肴,不但是家常菜,而且都是时令鲜蔬。
那老年间的“十二红”,到底是由哪几种菜肴组成?时至今日,江南地区还有没有过端午要吃“十二红”的习俗呢?
淮扬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也是周恩来总理的家乡菜。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当晚,北京饭店承办了新中国第一次国宴,党和国家领导人、各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社会各界知名代表齐聚北京饭店。
国宴共设60多桌,周恩来总理为了照顾来自五湖四海的嘉宾,宴会选择口味适中的淮扬菜为主打菜肴。北京饭店邀请了当时淮扬饭庄玉华台朱殿荣等9位淮扬菜大师前来掌勺。
淮阳菜以咸、鲜为主,不如川菜复合味多,讲究清淡适中,最考验厨师对于咸鲜味掌握。淮扬菜大师薛泉生说过:想要烹调好淮扬菜,极其考验厨师基本功、火候,对食材掌握程度。烹调时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浪费一大盘原材料。
淮扬菜里的红烧狮子头、松鼠鳜鱼,包括干焖大虾,与其他菜系的烹饪方法略有不同。总的来说,淮扬菜追求雅俗共赏,口味平和,吃一口下去,能回味出食材的原本味道。
“端午十二红”来源于淮扬菜系,淮扬菜大多以江湖河鲜为主。扬州为长江流域,最不缺的就是这些鱼虾。那“端午十二红”,与长江流域物产丰富是有一定关系的。
老年间,江苏扬州、高邮以及整个苏北一带,过端午节时有吃红色食物的习俗,这便是俗称的“端午十二红”。
老人们常说“十二红”取得是食材红色,二是取红烧之色,到底是哪些菜,具体没有定论。
不过端午节餐桌上,红苋菜、咸鸭蛋、大黄鱼、老鹅,这几样是必不可少的。一更的一个朋友,有亲戚生活在江苏扬州。他和我讲起,幼年每逢端午节去她家拜访时,桌上必定会有咸鸭蛋、红烧大黄鱼、红苋菜、干焖大虾、西红柿、紫心萝卜、红豆粽子,这些带有红色,或烹饪之后颜色发红的菜肴。
当时年纪还小,不懂得为何在端午节这天要吃这么多的红色菜?长大之后才发现,这是江苏扬州一带独有的“端午十二红”习俗。
每家每户会根据家中人口多少,口味咸淡,选择适合自己的12道红色菜。有的在端午节那天还会有狮子头、红烧仔鸡,甚至用西瓜作为应节的“十二红”之一。
如此说来,“端午十二红”不仅仅局限于这些约定俗成的菜,市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但餐桌上必定会有红苋菜、咸鸭蛋。
以前生活条件不好,每家每户都有许多嗷嗷待哺的孩子。端午节这天,条件贫困的家庭,便会用苋菜、咸鸭蛋、盐水虾、韭菜,故称“九样荣”,加一起就算“十二红”,作为应节食物。
普通家庭会上4个凉拌菜、4个热菜、4个烧菜,代表每年12个月。
因此,端午节吃“十二红”的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如果谈到为何会出现“端午十二红”的习俗?其实与中国人一直喜欢红色,追求热闹的气氛有关。
扬州一带,自古物阜民丰。生活条件好了,大家便在饮食上有所创新。普通百姓在端午节这天,用十二道红色菜肴,代表着喜庆吉利,彰显出自家掌勺的技艺不凡。
再者说了,每个中国人都喜欢大红色,红色代表着日子红红火火,事业发展顺顺利利,年年吉利,月月喜庆。
的
“端午十二红”又代表了每年12个月,所以苏北一带的百姓就会在端午节这天连上12道红色菜肴。
至于何时出现“端午十二红”,应该是发源于元末明初,盛行于清代中期。
郑板桥曾写过一首《端阳节》,描述当时扬州人的“十样红”:“端阳节,点缀十红佳。萝卜枇杷咸鸭蛋,虾儿苋菜石榴花,火腿说金华。”
“十二红”形成于清代镇江,五月节的“十二红”形成后,又沿着长江和运河辐射到其他地方,逐渐形成了江浙一带特有民俗。
2018年,中央电视台某档美食栏目,特意来到江苏扬州江都区,探寻普通市民关于“端午十二红”的记忆。
通过镜头不难发现,过去每户人家兄弟姐妹都多,现在一家顶多5口人,端午节那天也不会大费干戈,连续烧制12道菜。不少人还会用红西瓜、樱桃、洋花萝卜、西红柿和枇杷,作为“端午十二红”的应节食物。
不管怎样,“端午十二红”以红色为主,没有固定菜系,可多可少。“十二红”的寓意就是希望鸿运当头,寄托了百姓去除污秽、祈求身体健康的美好愿望。
“十二红”本意在于健康生活,快乐工作。现代很多人创新提出的食物清单,经过时间的沉淀,都有可能成为新的“十二红”菜谱。这是属于中国人独特的习俗,更代表了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