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方数学的特点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印度,早期拥有数学素养的人几乎都是僧人,或者种姓地位较高的人;而希腊则是人人可学习数学;中国是读书人取得功名后,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学习探索。
古代东方的数学基本上是实用数学,数学完全是为实际生产服务的,以实用为目的。古代中国仅是把数学当做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工具。古代西方的数学,以希腊数学为例,他们的数学家一般都是哲学家,他们的数学更多的是从哲学家的兴趣爱好为驱动力的数学。
印度数学家多以天文学为职业,数学成果多半是经验的、实用的,很少给出推导和证明。本质上,印度和中国近似,在数学这一项目同属于古代东方数学。
除了古希腊人,在历史上的世界范围内都没有将数学独立出来,“为数学而数学”,单纯研究数学本身的民族。
2、印度数学起源
考古人员发现,早在公元前1200年,古印度的《吠陀经》,就已经记载了很多的数学知识。举个例子说,我们现在知道的“十进制”,就是出自于吠陀经,里面最初的记载是“十的力量”。在数学中,我们最清楚的通常是用10的幂表示,举个例子说,365可以表示为3*10^2,加上6*10^1,再加上5*10^1。用我们现代的数来来解释,就是10的幂,而在当时的数字和10的幂不是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的,古印度人都有特定的吠陀语,就是“十的力量”。
《绳法经》是印度最早的数学文献,其中的数学问题涉及祭坛设计中的几何图案和代数计算,毕达哥拉斯定理的应用,相似图形的性质,以及拉绳测量和基本几何体的面积计算等。比如书中提到的祭坛形状和尺寸的设计法则:不论祭坛是正方形、圆形、还是半圆形,面积必须相等。一直到印度教兴起,数学才逐渐摆脱了宗教的影响,成为天文学的有力工具。
而在古印度时,最早的数字符号是出现在一些印章上。这些印章符号,平民根本无法触及。在古印度,富人们都喜欢用特定的印章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所以在很多印章上会有很多奇怪的笔画符号。那这些符号代表什么呢?经过考古学家研究发现,这些符号代表着数字。
“婆罗门数字”这个称呼由此而来,到目前为止,考古学家对婆罗门数字还没有完全一致的看法。
这种数字出现在公元前3世纪,它被人们用于书写,婆罗门数字并不是数字系统的数字。数字系统是什么呢?数字系统仅仅意味着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位置上代表不同的值,举个例子,比如说55这个数字,在10位中的个位表示5个1,而在10位中的十位表示50。
而“婆罗门的数字”有着很多的符号表示和计算,所以婆罗门的数字一直到公元前600年才形成完整数字系统。考古学家研究证明,“婆罗门数字”就是阿拉伯数字的前身。
当今世界所用的最广泛的数字系统,几乎都是阿拉伯数字,如果没有阿拉伯数字,我们的文明发展将停滞甚至灭亡,所以所有使用阿拉伯数字的人都应该感谢婆罗门数字的发明者。在婆罗门数字中,古印度发现并发展了更全面的数学概念——零的概念。
在这期间,印度数学就像解应用题,设计规定形状的祭坛,搞懂一些基本的几何知识和结论;数学知识多半是用文字表达的近似的、经验性的法则。这一点也和早期中国数学的特点差不多。
印度人陈述的毕达哥拉斯定理:“矩形对角线生成的(正方形)面积等于矩形两边各自生成的(正方形)面积之和”。
接下来,亚历山大的东征促进了希腊与印度的交流,印度首先引入了零号和完整的十进制数字,这些印度数字先传入阿拉伯世界,再由阿拉伯传到欧洲;印度数字和十进制计数法被欧洲人普遍接受并改造,在近代科学进步中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3、印度数学的0和负数
印度人的数学从宗教祭坛设计转向天文学,内容主要涉及算术(运算法则),三角函数、不定方程、低阶方程等等代数问题。
在1811年,考古学家挖掘出“巴克沙利手稿”,就是在这个手稿中,科学家们发现了零的概念,这个手稿目前放在了伦敦的牛津大学图书馆中。“巴克沙利手稿”的出现,成为了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期间,对古印度数学唯一的见证。这个手稿,里面涉及了分数,平方根,数列,代数方程,级数求和等。里面还记载这一次放方程和二次方程。
巴克沙利手稿
巴克沙利手稿,是有70页的桦树皮组成,因为年代久远,保存的并不是很完整,同时因为年代的原因,这份手稿的内容顺序根本无法确定。由于手稿不是纸做的,极其脆弱,研究起来也很困难,一直到近几年才有突破。研究学家发现,手稿中除了公式之外,还出现了一些数学符号,比如加减号,而零也并不是突然产生的,最开始用一点“.”表示“0”。
在这本手稿中,“0”并没有表达什么数字,更像一个占位符,所以最初才用一个点来表示,后来才逐渐演变成一个空心圆,同时也可以看出,印度数字中,零的出现,克服了早期河谷文明只留空位而没有符号的缺点。约公元9世纪,包括有零号的印度数码和十进位数值记数法臻于成熟,特别是印度人不仅把“0”看做记数法中的空位,而且也视其为可施行运算的一个独立的数。印度数码在公元8世纪传入阿拉伯国家,后又通过阿拉伯人传至欧洲。所以说,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创造的,他们只是起了传播作用。而真正对阿拉伯数字有贡献的,正是古印度人。
至今我们依旧无法确定“零”出现的确切时间,但可以想像的是,它出现的时间,只会比我们预想期的要早得多,当然这也证实了古印度是第一个使用零概念的国家。
在中国,概念0的出现是在唐代,也是从印度引入。公元718年,唐开元年间来华的天竺高僧瞿昙悉达在他编纂的《开元占经》一书中,出现了关于概念“0”的占位法。《开元占经》“天竺九执历经”开篇即介绍天竺算字法的以0进位法;那个时候印度人的零依然是黑点。
负数的使用
中国是第一个发明和使用负数的国家。
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就有了负数的概念,用红色表示正数,用黑色表示负数来计算税款。《九章算术》中,除了引进正负数的概念外,还完整地记载了正负数的运算法则,实际上是正负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也就是书中解方程时用到的"正负术"即"同名相除,异名相益,正无入正之,负无入负之;其异名相除,同名相益,正无入正之,负无入负之。"
这段话的前四句说的是正负数减法法则,后四句说的是正负数加法法则。
在印度,负数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公元628年,印度天文学家、数学家布拉马古普塔在其著作《布拉马古普塔》中介绍了负数的使用规则。负数的发明和应用对数学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古代印度比其他许多国家都早意识到这一点。
数学家布拉马古普塔他最早的想法就是正数是“财务”,负数是“债务”。如果这个数字比零还小,那就是债务,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农民欠了地主10头牛,那么这个农民拥有的牛是-10,因为他是欠别人的,自身并没有牛,所以说这是一笔债务,他需要去买10头牛来还地主。这对于农民来时,就是低于零的支持,就是债务。数学家布拉马古普塔他还提出了“负数加负数即负数,正数加正数即正数”、“正与正、负与负、正与负、正与负、正与零相乘、负与零相乘”等操作规则。
与东方中国、印度相比,许多西方数学家不愿意接受负数。他们认为负数是荒谬的,并质疑负数存在的意义。经过不断的论证和实践,负数在西方被广泛接受。
负数是东方智慧的产物。负数的引进,是我国古代数学家贡献给世界数学的一份宝贵财富。负数概念引进后,整数集和有理数集就完整地形成了。
4、印度数学与天文学
微积分的发明是数学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壮举。可以说,如果没有微积分,就没有现代科技,就没有人类辉煌的现代文明,人类仍然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公元1350年,印度“克拉拉学派”的一批数学家和学者提出了微积分的核心部分之一“无穷级数”的概念。虽然克拉拉邦,学派没有建立系统的微积分,但他们已经构想出了由欧洲数学家提出的泰勒级数、无穷小、微分等概念。
印度人使用了数字,引入了负数,讨论了数的运算法则;广泛使用了无理数等等。如数学家阿耶波多给出了连续n个正整数的平方和和立方和的表达式。阿耶波多在印度率先给出了圆周率,但方法不得而知;他还有一项有意义的结果是一次不定方程的求解。
在阿耶波多之后,过100多年出现了婆罗摩笈多,他留下了两部天文学著作《婆罗多修正体系》和《肯达克迪迦》。婆罗摩笈多使用“二次插值法”,制作了正弦函数表,收录在《肯达克迪迦》;而更多的数学内容包含在《婆罗多修正体系》中,其中“算术讲义”和“不定方程讲义”两章主要讨论了三角形、四边形、二次方程、零和负数的算术性质、运算规则,一阶和二阶不定方程。婆罗摩笈多给出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只是一个根;他还给出了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个公式从形式上看,很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海伦公式)只是他没注意到公式成立的条件是四边形必须内接于圆。成立条件,请参考公众号:“究尽中学数学”和“究尽数学”文章。
在婆罗摩笈多过世后的四个多世纪中,印度未曾出现杰出的数学家,这期间政治动乱、王朝更迭。在拉喜特拉库塔王朝鼎盛时期,出现了一位数学家——马哈维拉,他撰写了印度第一部初具现代形式的教科书《计算精华》,该书和以往不同,是一本纯粹的数学书籍,不包含天文学内容;书中包括了零的运算、二次方程、利率计算、整数性质和排列组合等内容。
接下来,到了12世纪,出现了印度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婆什伽罗。婆什伽罗有两部重要的数学著作《莉拉沃蒂》和《算法本源》。其中《算法本源》主要探讨了正负数法则、线性方程组、低阶整系数方程求解等代数问题;还给出了毕达哥拉斯定理的两个漂亮证明,其中一个与赵爽的方法相同,另一个是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如图所示,在直角三角形ACB中,
婆什伽罗对数学的主要贡献是:采用缩写文字和符号来表示未知数和运算;熟练掌握了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比较全面地讨论了负数,广泛使用了负数。
19世纪后期印度诞生了享誉世界的数学天才拉马努金。纵观印度的数学发展,不难发现印度对数学的要求简单实用,数学家也并不多。和中国相比,有很多相似之处。
5、东方数学独树一帜
现代数学的起源通常被认为是欧洲,而东方的成就往往被忽视。然而,古印度微积分的发现无疑证明了东方数学并不亚于西方数学,一个比西方更早建立起来的更为完善的数学体系。一些科学家试图证明微积分是通过一些渠道传到西方的,并被牛顿、莱布尼茨等人学习和进一步发展。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至少证明了数学应该是全人类共同的智力成果,而不是欧洲的一个独特分支。
在古印度,数学正在蓬勃发展。从复杂的微积分到简单的数字,古印度数学为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贡献。今后,我们或许能在这片土地上探索更多的数学秘密,不断刷新对数学发展的认识。
盲目自卑是种病
尊重科学远离西方伪史[无奈吐舌]谈历史的博主[无奈吐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