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风起陇西》里最戏剧性的高潮,莫过于祁山之战中李严和诸葛亮的最后对决。这场号称"运粮危机"的大戏,简直就是古代版职场PUA现场。
建兴九年,诸葛亮挥师北伐,此时的李严已经被调到汉中当起了运粮总管。表面上是"督汉中"的高管,实际上就是个后勤部部长。
这岗位安排,怎么看都透着一股凉凉的味道。
偏偏天公不作美,赶上秋夏之际天降暴雨,运粮确实是个技术活。但李严同志也是个人才,不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反而在这节骨眼上整起了幺蛾子。
只见他派出心腹参军狐忠和督军成藩,假传圣旨说是后主刘禅下令让大军即刻撤退。
诸葛亮此时也是真叫一个憋屈,军粮确实告急,也只能顺水推舟撤军。谁成想李严这波操作还没完,等大军退回来,这位直接盘起了诸葛亮:"军粮绕足,何以便归?"这话说的,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甩锅现场。
不过还没完,李严转手就给刘禅上了份奏折,说诸葛亮"军伪退,欲以诱贼与之战"。这波节奏,带得是相当666。
但他这次踢到了铁板。只见诸葛亮不慌不忙回到朝廷,将李严的所有书信、军令、人证物证通通摆上台面。这操作,不愧是蜀汉法律《蜀科》的参与制定者,简直是法律达人在线教学。
面对铁证如山,李严同志直接破防,"辞穷情竭,首谢罪负"。诸葛亮这才慢条斯理地上表刘禅,用最委婉的语气把李严批了一顿。
随后又组织众将联名弹劾,最终把李严这位老同志送去梓潼当起了平民。
不得不说,这波操作诸葛亮玩得真是太漂亮了。既不动怒也不撕破脸,就是慢慢地、优雅地把对方架在火上烤。最绝的是,他还不忘安抚李严的儿子,表示绝不株连。
这一仗,诸葛亮连大招都没放,就把李严这个老对手送走了。用现在的话说,这就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要说李严和诸葛亮这对"欢喜冤家"的恩怨,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说完的。在祁山运粮危机之前,这两位可没少在蜀汉的权力圈里较劲。
建兴三年,蜀国南中地区闹起了叛乱。按理说,这可是李严这个"统内外军事"的主官大显身手的好机会。但咱们这位李大人倒好,愣是摆起了谱,心想着:诸葛亮这个书生,肯定得来求我出兵。
结果呢?诸葛亮直接自己带兵南下,不仅平定了叛乱,还顺带收了个孟获当小弟。
但李严同志还不死心。等诸葛亮回来要调他的两万大军去汉中时,这位直接来了个狮子大开口:"想要我的兵?可以啊,把益州东部五个郡分给我,让我当个刺史。
"这操作,简直就是古代版的"谈判专家"在线要价。
诸葛亮一看这情况,心里直呼:好家伙,这是想玩分裂啊!不过丞相向来稳健,先是不动声色地继续周旋。
没想到李严更上头了,竟然给诸葛亮写信,劝他学曹操、王莽那样接受九锡、称王。这下可给诸葛亮逮着机会了,当即写了封回信,字字珠玑地把李严批了个体无完肤。
建兴八年,曹魏又要来犯,诸葛亮再次调兵遣将。这回可有意思了,他先是让李严去汉中当督军,又安排李严的儿子李丰接管老爸的地盘。
这一手"父子分家",可谓是把李严的根基彻底连根拔起。
看看人家诸葛亮这操作,明明是在收拾对手,表面上却是在用人,甚至还照顾到人家的后路。
这就是为啥说李严玩不过诸葛亮,人家是真的在玩战术,而李严只会玩套路。
说起李严这个人,可真是古代版"职场达人"了。别看他最后栽在诸葛亮手里,但早年的职场升级之路,那叫一个顺风顺水。
啥叫会见风使舵?看看李严的"跳槽史"就知道了。最早在荆州牧刘表手下当县令,把县长这个基层干部干得是风生水起。
谁知道曹操大军压境,我们的李严同志立马就嗅到了风向,直接跳槽到刘璋那边去了。
但真正让李严在职场上一飞冚天的,是他在建安十八年的神操作。当时刘备进攻西川,李严主动请缨要去前线杀敌。
刘璋一看这么上进,直接让他率军去绵竹抗击刘备。结果呢?李严带着队伍到了绵竹,二话不说就投降了!这波神操作给刘备都看懵了,当场就给了个裨将军当当。
你以为这就完了?不不不,李严的高光时刻还在后头。建安二十三年,土著豪族马秦、高胜闹事,聚集了好几万人打到资中县。
当时刘备正在汉中打仗,城里兵力空虚。李严二话不说,带着五千人就上了,一波操作直接平叛,把马秦、高胜的脑袋都给砍了。
但真正让李严封神的,是他抓住了"黄龙见武阳赤水"这个机会。这事闹得可大了,连魏国的曹老板都酸溜溜地把年号改成了"黄初"。
李严趁热打铁,搞了个八百官员大联名,请刘备称帝。
这还不算完,李严又在黄龙地区建庙立碑,大搞宣传。还特意安排了个"籍田"活动,让刘备这个搞了大半辈子手工业的老板体验了把皇帝干农活的感觉。
只可惜啊,李严最后还是翻车了。这就说明一个道理:你可以投机取巧,但千万别太过分。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问了:李严这人不是挺会来事儿的吗?怎么到头来还是栽了?
这就不得不提到李严的性格问题了。《三国志》里有句话形容他:"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翻译成现代话就是:这哥们儿心里长着倒刺,谁挨谁扎手。
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杨洪这个案例了。杨洪原本是李严手下的功曹,能力不错,但就是摊上了这么个难伺候的领导。
李严对他各种排挤打压,搞得人家实在受不了。后来诸葛亮把杨洪调到自己身边,一看这人是个人才,直接提拔成了广汉太守。
有意思的是,这位杨洪后来提拔了个叫何祗的下属。这何祗上升得比杨洪还快,没几年就当上蜀郡太守,成了杨洪的上级。
但人家杨洪一点架子没有,该配合工作照样配合。
对比一下就知道高下立判了。诸葛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能屈能伸,对待下属宽厚有度。
更要命的是,李严这人还特别能作。被贬到梓潼当平民后,他那"奴婢宾客数百人"立马就散了。这一细节可太耐人寻味了,说明这位平时过得有多奢靡。
诸葛亮一生清贫,鞠躬尽瘁。李严倒好,当官是为了享受,为了私欲。
说到底啊,李严就是个典型的"有能力没品德"的主。这种人在职场上可以一时得意,但绝对不可能善始善终。
说完李严的崛起和作死,咱们来聊聊他的结局。这位仁兄到死都没想明白:自己怎么就从一人之下变成了阶下囚?
从汉中督军沦为运粮官那会儿,李严就已经心里憋着一股子邪火。你说这好歹也是个正经将军,结果被贬成送快递的,换谁谁不难受?于是他干脆把名字从李严改成了李平,这操作属实耐人寻味,到底是心已平还是心难平,怕是只有他自己知道。
被发配到梓潼之后,李严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那些曾经围着他团团转的宾客们,呼啦一下全跑光了。昔日"数百人"的排场没了,剩下他一个人孤零零地过日子。
但你别说,这位倔脾气还真是倔到底。即便被贬为民,他还一直抱着诸葛亮会回心转意的幻想。殊不知人家诸葛亮压根就没这心思,早就把他当成了过去式。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在五丈原驾鹤西去的消息传来,李严一听这个噩耗,直接急火攻心去世了。
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专门给李严下了个定论:这哥们儿失败完全是"招祸取替,无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