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纳兰词的风格竟然学自明朝王次回?七绝4首实属风情万种

火云上有诗词 2024-08-28 21:28:54

王次回,即王彦泓(1593—1642),字次回,江苏金坛人,是明末著名的抒情诗人。王彦泓博学好古,工诗词,善书法,是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他娶妻贺氏,与其同岁,夫妻恩爱,相敬如宾,生有一女王朗,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女词人。然而,王彦泓一生仕途不济,命途多舛。他36岁丧妻,至41岁还未中举。崇祯时,以岁贡官松江府华亭县训导。但此时,他已百病缠身,崇祯十五年(1642)年,他50岁时就卒于任上。

王彦泓的诗风深受晚明“前后七子”文学复古主义的影响,对唐代李商隐、韩偓、元稹、白居易的诗词风格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继承,特别对李商隐深婉精丽的诗风进行了大胆的借鉴与发掘。他的诗作充满了香艳、痴情、懊恨、追忆、忧伤的文字,如“水国不生红豆子,赠卿何物助相思”、“明明可爱人如月,漠漠难寻路隔烟”等。

王彦泓的诗歌在明末清初和清末民初两度流行,对许多文人的创作产生了影响。如纳兰容若的诗词就深深地打上了王次回《疑雨集》的烙印。此外,张恨水、郁达夫、冰心、钱钟书等文人的作品中也能瞥见王次回的影子。

王彦泓的诗歌在当时及后世都获得了较高的评价。如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记录了王次回诗的影响:“王次回名彦泓,后为云间学博,余从母孙也。喜作艳诗而工,凡数百首,见者沁人肝脾,其里习俗为之一变。”严绳孙为《疑雨集》初刻本写的序中也说:“今《疑雨集》之名籍甚,江左少年传写,家藏一帙。”

灯宵纪事 其一 明末清初 · 王彦泓

灯楼月沼映春云,箫鼓风前院院闻。

但是酒旗歌板地,一时凄切想离群。

首句“灯楼月沼映春云”:开篇即展现了一幅灯火辉煌、月光皎洁、春意盎然的画面。灯楼高耸,月光洒在池塘中,与春天的云朵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节日的喜庆与祥和氛围。

次句“箫鼓风前院院闻”: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热闹与喧嚣。箫鼓之声随风飘荡,家家户户都能听到,展现了元宵节人们欢庆的盛况。

第三句“但是酒旗歌板地”:笔锋一转,由外在的热闹转向诗人内心的感受。酒旗招展、歌声悠扬的地方,本应是人们欢聚的场所,但诗人却在此刻感到了孤独与凄凉。

末句“一时凄切想离群”: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在这热闹的节日里,诗人却突然感到一阵凄切,想要离开人群,独自面对自己的孤独。这种情感的转变,使得整首诗在热闹与孤寂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灯宵纪事 其二 明末清初 · 王彦泓

踏雾天街艳步狂,微风一道染衣香。

游人暗逐芳尘去,拾得儿家紫佩囊。

首句“踏雾天街艳步狂”:这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元宵节夜晚,人们踏着薄雾,在天街上(或指繁华的街道)尽情狂欢的情景。“踏雾”二字既点明了夜晚的朦胧美感,又增添了节日的神秘氛围。“艳步狂”则形象地表现了游人们穿着华丽,步伐轻快甚至略带疯狂的状态,充满了节日的欢乐与自由。

次句“微风一道染衣香”:随着微风轻拂,似乎连衣裳都被染上了香气。这里的“染衣香”是诗人的巧妙想象,它不仅仅是指花香或香料的香气,更可能是一种氛围、一种情感的传递,让人在感受到节日的喜庆之余,也能体会到一种温馨、甜蜜的气息。

第三句“游人暗逐芳尘去”:在热闹的人群中,游人们似乎都在不自觉地追逐着那些飘散的香气和美好的事物(这里用“芳尘”来象征)。“暗逐”二字既表现了游人们内心的渴望与追求,又透露出一种不易察觉的微妙心理变化。他们或许在寻找着某个特定的目标,或许只是沉浸在这份节日的欢乐之中,享受着这份难得的轻松与自由。

末句“拾得儿家紫佩囊”:在游走的过程中,诗人意外地拾得了一个紫色的佩囊(古代女子常佩戴的装饰品)。这一细节不仅为全诗增添了几分趣味性和生活气息,更可能寓意着诗人与某位女子之间的一段美好邂逅或是对未来某种美好情感的期许。紫色的佩囊作为一种信物或象征,让诗人对这段经历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

灯宵纪事 其三 明末清初 · 王彦泓

春空淡白照银纱,一径幽寻避月华。

记得画桥南畔去,绿杨阴下是他家。

首句“春空淡白照银纱”: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夜晚的宁静景象。春夜的天空呈现出淡淡的白色,月光如银纱般洒落,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幽静的氛围。这里的“淡白”和“银纱”相互映衬,既表现了月光的柔和与明亮,又凸显了春夜的清新与雅致。

次句“一径幽寻避月华”:诗人沿着一条幽静的小路寻觅,似乎有意避开那过于明亮的月光。这里的“幽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寻觅与向往,而“避月华”则可能是为了避免月光的直接照射,从而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内心感受或是对某个特定目标的追寻。

第三句“记得画桥南畔去”: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前往过的一个地方——画桥南畔。这里的“画桥”可能指的是装饰精美、景色如画的桥梁,而“南畔”则指明了具体的方位。这句诗通过具体的地点回忆,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场景中。

末句“绿杨阴下是他家”:在画桥南畔的绿杨树下,是诗人曾经到访过的人家。这里的“绿杨阴下”不仅描绘了树木的繁茂和阴凉,还增添了一种温馨而亲切的氛围。而“是他家”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目的地和心中所系之人,使整首诗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夜的美景和诗人的寻访经历,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心中所爱之人的深切思念。诗中的“春空”、“银纱”、“画桥”、“绿杨”等意象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诗意的夜晚之中。同时,诗人通过“幽寻”和“避月华”等动作描写,也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微妙变化和情感波动。

灯宵纪事 其四 明末清初 · 王彦泓

赵李钿车昔昔游,酒边灯下共迟留。

如何月照金堂夜,只有梅花伴莫愁。

首句“赵李钿车昔昔游”:“赵李”可能代指古代贵族或名门望族,这里用以泛指游人或情侣。“钿车”是指装饰华美的车驾,常用来形容贵族或富人的出行。整句诗描绘了昔日(或元宵佳节时)赵李两家的华丽车驾频繁出游的盛况,暗含了节日的热闹与繁华。

次句“酒边灯下共迟留”:“酒边灯下”描绘了人们在节日夜晚的聚会场景,酒香四溢,灯火通明,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氛围。“共迟留”则表达了人们在这种氛围中的留恋与不舍,不愿离去。这句诗进一步强化了节日的欢乐与人们之间的深厚情感。

第三句“如何月照金堂夜”:“月照金堂”描绘了月光照耀下的华丽殿堂(或富贵人家的庭院),金堂在月光的映照下更显辉煌。“如何”二字引出下文,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感慨与思考。这句诗为全诗的情感转折做了铺垫。

末句“只有梅花伴莫愁”:在这辉煌而热闹的夜晚,诗人却注意到了一个孤独的身影——梅花与莫愁(莫愁可能是指某位女子,也可能是泛指忧愁之人)。梅花作为高洁、坚韧的象征,在这里与莫愁相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境。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孤独与忧愁的同情与关注,也寄托了诗人自己内心的某种情感与追求。



0 阅读:0

火云上有诗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