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喝的酒到底多少度?为何古人动不动喝上好几坛,却不会醉呢?

曼梅聊娱乐 2024-05-06 21:54:46

在古代,酒无疑是最能体现一个人豪情壮志的重要道具,举盏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见证多少英雄豪杰的壮举。

武松子上景阳冈之前,连喝十八碗酒,上山还能打死猛虎,可以说是没了酒,当时的豪杰们就失去了力量源泉。

但是,古人们把酒言欢,豪饮,为什么还能在喝醉后依然保持着一股英勇神韵,和现在不一样,一喝醉就东倒西歪,油盐不进?

酒的发展史

古人对酒的理解很独特,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当时甲骨文都出现了一个鬯字,指的就是指的是一种用黍米加鬱金香酿造的甜酒,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又多了一个"醴"字,指的是带有饮料性质的甜酒。

从这可以看出来,当时的酒,酒精度数并不高,白居易在诗里也写到过,户大嫌甜酒,才高笔小诗,这里的户大就是说韩愈的酒量很大,他对白居易拿的甜酒没兴趣,这也说明了甜酒的度数很低。

三国的时候,曹操对酒也是很热爱,曹操喜欢用一个21升的大酒杯来喝酒,一次能喝下五杯,换算到现在,那可是42斤,可以看出来当时的酒酿工艺,酿造的酒度数肯定不高,不然42斤酒,在大的量也喝不完啊。

古人酿造酒的工艺,文献中也有记载,古人酿酒有十道工序,过程很简单,他们把米和水的比例是在一比一,然后二次发酵,所以最终的酒精度数不会太高,就算是最理想的状态,也不会超过五度。

再加上当时人们也没有用蒸馏的方法,所以最终出炉的酒大部分都是呈现一种半透明,有点浑浊的状态,所以才有浊酒这个称呼。

还有学者对当时的酿酒工艺研究过,当时那种浊酒的度数是在七到八度之间,如果在发酵的更彻底的话,也能到十度左右,和现在的啤酒差不多的度数,所以照这样来说,难怪当时武松能在喝十八碗酒之后,还能打死老虎。

南宋到元代时期,人们酿造了更纯的一种米酒,当时的记载大多酒也是不超过十度,所以居民才会在夏天热的时候,买酒来解渴。

高度酒

在酒的发展史中,除了度数低的酒,古人也酿造过高度酒,宋元时期,开始用蒸馏的技术来酿酒,这就引发了极大的反应。

明代的本草纲目中记载,那些蒸馏酿造的酒,清澈如水,味道极其浓郁,那些酒的度数就很高,让当时的人都大吃一惊,所以说随着酿酒工艺的发展,酒的度数也是越来越高,那时候就很难有那种千杯不醉的英雄了。

古代酒的特点

可以看出来,古代酒的特点就是低度数,就算是那些好酒,也很少有超过十度的,所以说当时的人们痛快的喝完酒还能打仗等等,和这些关系很大,如果给他们换成现在的酒,怕也都是站都站不稳了。

古人对酒的热爱,也并不都是随兴而起的,也是文化的沉淀,在那个不缺英雄的年代,虽然喝的酒度数不高,但是喝酒的时候也是刺激着人们的感官,也能激发出古人对生活的渴望,和他自身的理想和报复。

就拿李白来说,当时的李白除了“诗仙”的称号还有酒神这一说,《将进酒》这首诗就是在酒醉后创作的,当时的李白被玄宗诏进京,但是并不好过,他的性格,处处被权贵排挤,最后被玄宗赐金放还,又开始游历天下,但是心中确是很烦。

直到了嵩山,他和几个友人在喝酒,喝到兴头上已经大醉了,大喊一声拿笔来,就留下来千古名诗将进酒。

所以说,也许正是古人对酒的理解,度数不高,但是能让英雄豪杰们在饮酒后虽然很放纵,但仍然意志坚定,水浒好汉们不也是经常在酒馆中把酒言欢,诉说着彼此的江湖信念,酒也成了他们的江湖信念,是支撑他们前进的力量。

所以说酒是英雄们用来缓解和安慰的良药,现在的人们不也时常微醺一下,小酌两杯,都说借酒消愁,少喝一点是可以缓解心中的郁闷和疲劳,但是也不能喝太多,酒喝多了伤肝,而且还有一句话叫,借酒消愁,愁更愁,可不要贪杯。

0 阅读:65
猜你喜欢

曼梅聊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