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只有冬季才有“数九寒天”的说法。
按照历法上的规定来看,数九又可以称为“冬九九”,是民间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数九”应该是冬季特有的节气。
相信很多人都没有听过“夏九九”的说法,夏季由于太阳距地面高度角比较小,所以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
为何还有“夏九九”一说呢?事实上每年夏至到来之后,都是开启夏天的一把钥匙。
第一、夏至
从夏至这一天开始,气温会越来越高、衣服则越穿越少。但在夏至过后,由于北半球的白天开始逐渐缩短,所以正午阳光的高度也会逐渐降低。
由于地面之前积累了很多热量,所以在夏至之后,人们依然会感受到高温。即使夏至已经过去了,这种高温天气也会存续一段时间。
古人将这种天气或气温变化称之为“夏九九”,俗语“夏至不过不热”,说的就是这种现象。
从这个角度来看,夏九九其实关于和冬九九一样,都是季节变化过程中的一种气候现象。
第二、关于“夏九九”说法的概述
相传“夏九九”早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出现,“夏至九九歌”有力的证明了这一点。古代人之所以“数九”,这是主要原因农耕有很大关系。
相信大家都知道,种地是一件靠天吃饭的事情,如果没有掌握气候变化或者天气规律,那么就很容易耽误农时甚至可以无收。
“夏九九”和“冬九九”一样,都是我国农历中的节气。
关于“夏九九”的出现“,传播范围最广的是南宋时期,陆泳在《吴下田家志》中记载的“夏至九九歌”。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夏九九”是以夏至为起点,以每九天为一个“九”进行计数,九个九共八十一天。
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热的季节,所以说“夏九九”与“冬九九”正好相反,说的是一年中最热的那段时日。
第三、“夏九九”的内涵
再一个就是无论冬季还是夏季,都有些比较明显的季节特点。
那就是冬天的时候特别寒冷,而夏天由于气温过高人们也叫苦不迭。所以人们才会通过数九的方式,盼望着寒冷的季节早一点过去,或者摆脱夏季高温天儿。
“夏九九”和“冬九九”,除了季节不同之外其他都一样。都是人们通过数九的方式算日期,虽然现代人早已不数九了,但有关数九的说法一直存在。
清代人杜文澜曾编撰《古谣谤》,其中也有一首“夏九九歌”:
“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吃茶如蜜汁;四九三十六,争向街头宿;五九四十五,树顶秋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不入寺;七九六十三,夜眠寻被单;八九七十二,被单添夹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
这首“夏九九歌”,应该脱胎换骨“夏至九九歌”。因为无论从文风,还是所表达的含义上来看,其实都与“夏至九九歌”如出一辙。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夏九九”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一种节气,只不过这种节气是一种杂节而已。
事实上民间关于“夏九九”的歌谣非常多,北方农村地区流行的“夏九九歌”:
“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汗湿衣服透;五九四十五,树头清风舞;六九五十四,乘凉莫太迟;七九六十三,夜眠要盖单;八九七十二,思量盖夹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虽然很多人都没有关注过“夏九九”,但作为一种节气它却一直存在。
只不过相对于“冬九九”而言,“夏九九”的关注度并不是太高。
作为一种与“冬九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夏九九”,其实是古代劳动人民盼望凉爽的一种心情。
温馨提示:
|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转发分享至朋友圈,劝善戒恶,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