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肃在思贤讲坛讲长沙老建筑的故事,探寻建筑背后蕴含的深刻内涵

阿山的诗和远方 2022-05-31 15:31:44
“长沙古城的特点是历史悠久,自春秋战国时期建城以来,历经两千多年,在原址不断建设发展,地下文物非常丰富,近代以来传统文化延续发展,又主动接受西洋文化。”这是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柳肃教授5月28日下午,应邀在麓风·大讲坛暨思贤讲坛举办以“长沙老建筑的故事”为主题的讲座时的开场白。

建筑承载着历史,也承载着文化。长沙,是一座3000年未曾改换过名字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独特,被誉为“屈贾之乡”、“楚汉名城”、“潇湘洙泗”。历史遗留下来的一座座老建筑见证着长沙这座城市不平凡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

柳肃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展示了长沙多座老建筑上世纪初期以来的大量历史图片,如数家珍地把这些建筑的历史背景和相关故事娓娓道来,并深入探寻建筑背后蕴含的文化、经济、哲学、宗教、民俗等内涵,吸引了线上线下数以万计的听众。

柳肃认为,建筑不是简单的“盖房子”,长沙的每个历史建筑后面都有故事,都体现了一个特殊时代的历史文化。清末民初长沙开埠,随着西方文化传入,长沙的建筑领域出现了新气象,办公楼、医院、银行、火车站等新建筑出现了。在外来文化传入的过程中,各种文化思想不断交流碰撞,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这在建筑上也有明显的体现。

据柳肃介绍,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湖南大学从岳麓书院向外发展,标志着古代书院向现代大学发展,湖大二院和科学馆就是这段历史的代表。

长沙国货陈列馆(中山路百货大楼)是上世纪30年代长沙商业发展和商业建筑的标志,刘廷芳公馆和一批名人公馆体现了这个时代上流社会的文化思想。长沙的公馆建筑是民国时期居住文化的典型代表,通常是西洋风格的外观,中国传统的平面结构。

抗战爆发后,长沙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文夕大火和长沙会战都是世界著名的大事,与抗战相关的建筑现存的只有湖南大学老图书馆的残柱、天心阁、韩国临时政府旧址等。

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与此相关的建筑是国府大礼堂,可惜后来被拆了,目前保存下来的只有程潜公馆。

50年代中国的建筑口号是“民族形式+社会主义内容”,长沙河东最具代表性的一栋建筑——供销合作大楼被拆掉了,河西还保存着湖南大学礼堂,包括一座特殊的厕所。

1966-1976是一段特殊的历史,革命年代的建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最著名的是长沙清水塘展览馆(当时称为万岁馆)、长沙第一师范火炬楼、长沙火车站。

30多年来,柳肃参与了岳麓书院、刘廷芳公馆、爱晚亭、望城惜字塔、长沙古城墙等长沙古建筑大量的保护、维修或修复工作。

在他心目中,古建筑是一座城市鲜活的“历史档案”,长沙建筑在中国建筑文化中拥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和独特风采,而今长沙城市的文化、特色和个性就体现在长沙这些历史街巷和历史建筑之中。

在讲座最后,柳肃强调:“一个城市的历史建筑就是一个城市的历史记忆,这是所有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人的一段温馨的感情记忆。我们所有人都应该为保护好这些历史建筑而尽一份责任和努力。”

在讲座结束后的互动环节,柳肃回答了线上线下听众关于“长沙比较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名有哪些”“您从什么时候开始把古建筑保护作为一项事业来做的、为什么这样做”等提问。他精彩的回答赢得了听众阵阵热烈的掌声。

特别链接:

柳肃简介: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导师、原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岳麓书院首席顾问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建筑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古建筑和历史城镇村落修复保护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承担了2项世界文化遗产、40多项国家级和省市级重点文物古建筑的修复保护设计。担任央视百家讲坛古建筑栏目主讲嘉宾。

0 阅读:11

阿山的诗和远方

简介:专注于文化领域原创,寻找心中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