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让孩子自律,家长们要学会适当“逼”一把,三种方法可尝试

有为奶爸育儿 2024-07-19 21:04:44

导读: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做到激发孩子积极主动的进行自我教育,这才是实现了真正的教育。所谓的“教育”,也是引导孩子做到自律的过程。不过自律的品质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在漫长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其起到的教育影响和干预,对其自律品质的形成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在一次讲座中,有家长向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提出疑问,他说“我女儿智商不低,但是学习生活都特别不自律。就拿写作业这件事来说,她每天作业都写到很晚,但是其实老师留的作业并不多,主要就是因为拖延。”“有的时候我和她妈妈工作忙,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做到了一边加班一边视频督促她写作业,可孩子还是很磨蹭。每天不催促上个十遍八遍,她是绝对不肯乖乖坐到书桌前的。”

听完家长的问题后,尹建莉笑了笑说,“我女儿曾经也是这个样子,她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也曾因为磨蹭不想写作业而让我发愁。在老师跟我反映了这个问题后,我没有第一时间找到办法去管她,直到有一天孩子在睡梦中惊醒。女儿说梦见自己没有写完作业被老师批评了。看到她很焦急的样子,我当场没有责怪,而是建议她要不然今晚就晚点儿睡坚持把作业完成,要不然就第二天去学校和老师商量不要写作业了。”

“在听完我的话后,女儿思考了一番,便决定熬夜写作业。有了这次内心挣扎的经历以后,每天放学她都能够自觉的坐在书桌前,坚持把作业写完后再玩儿。”尹建莉的话让家长有所领悟,有些时候家长们的督促并不见得有效,但是如果能“逼着”孩子早点看清得失利弊,那他们往往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拥有良好的自律品质更容易成功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当他们做到自律时,他们才更有机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常,拥有自律意识的孩子,他们对于任务的目标感较强,在同样的时间内更能够做到高效率的完成目标任务。

与此同时,他们对于自我的要求较高,在集体环境中,越是自律的孩子,越能拥有出色的表现。

心理学家认为,自律意识强的人通常内心意志坚定。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越早拥有自律品质,他们在对待事物时就越容易表现出坚定的意志。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上,坚定的意志都能够帮助孩子更加积极地面对困难,更加勇敢地去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不退缩。

自律性较高的孩子在面对理想和追求时,更能够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内驱力。他们不需要依靠外界刺激的他律来获取前进的动力。

Tips:强大的内驱力帮助他们躲避了自我内耗的能量消耗,这使得他们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地放在对理想和追求的实现上,更容易获得成功。

想要让孩子更自律,家长科学地“逼”一把

有一些家长认为自律的品质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个性特征之一,但事实上,自律的品质与其他天赋品质有所不同,它是完全可以在后天环境中得到锻炼和塑造的。只要通过正确的方法对其起到科学的干预刺激,那么自律意识薄弱的孩子完全有可能变成自律意识强的人。

方法一:制定规则帮助孩子养成自律意识

相较于父母的唠叨和责备,事先制定好的规则,更能得到孩子的配合和信服。父母们需要明确的是规则的制定并非是为了对孩子实行惩罚,而是为了对其产生约束作用。

看到过清华大学在官方账号晒出的关于清华学生的计划表,写的满满当当,从清晨6点起床,到凌晨1点睡觉,这样自律的孩子,学习怎么能不优秀呢?

Tips:在制定规则的时候,家长们应该充分的听取孩子的意见,得到他们应允的规则制度才更容易推行。

方法二:家长“逼”自己一把比逼孩子有用

家庭环境对孩子产生的教育影响从来都是润物无声的。所以当家长想要自更自律时,他们必须要做好榜样作用。

当孩子从父母身上看到自律的成效后,他们更容易相信自己会在做到自律后得到甜头。

Tips:家长们在试图督促孩子自律的同时,不妨也适当地“逼”自己一把。

方法三:“逼”着孩子找到“内驱力”

当孩子对于事物缺乏热爱和探索热情时,他们内在的内驱力很难会被激发出来。所以,家长们在引导孩子的时候,不妨试着给予他们一些环境刺激,帮助他们更快的发现自身内驱力的所在。

比如,为孩子设定一个需要努力一点才能够达到的目标,这更加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潜力。

教育学家斯宾塞认为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培养一个自律的人,而不是让人必须被管教。

父母对孩子所产生的教育干预,并不只局限于唠叨和责备。试着去完成高品质的他律,给予孩子更加有价值和意义的监督和督促,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内驱力的探寻,往往更有意义。

结语:

适当的逼孩子一把,并不等同于对孩子提出盲目且无理的要求,在培养孩子自律品质的过程中,家长们需要对他们的能力水平有所估量。适当的环境刺激可以帮助他们进步,过度的环境压力只会妨碍他们前行。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0

有为奶爸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