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勉:珍稀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2024-04-24 09:30:12

3月22日-24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利辛县人民政府、中国食用菌商务网联合主办的第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利辛)羊肚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安徽利辛举办,会上召开了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主题报告会。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李守勉做了《珍稀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主题报告。

珍稀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

珍稀食用菌成为产业新增长点。2013年至2022年,珍稀食用菌类在食用菌总产量中占比为14%~19.6%;近7年珍稀食用菌产业处于上升期,2023年珍稀食用菌总产量达827.6万吨。其中茶薪菇88.23万吨,滑子菇 63.46万吨,银耳54.07万吨,秀珍菇63.67万吨,真姬菇54.62万吨,大球盖菇41.05万吨,牛肝菌12.9万吨,羊肚菌24.48万吨。

珍稀食用菌分布集中度较高,区域特色鲜明。云南的珍稀食用菌类产量最高,占比达52.19%;湖南、内蒙古珍稀食用菌占比约40%;上海、贵州、福建、江西、广东珍稀食用菌比例达30%;黑龙江、吉林珍稀食用菌比例5%以下。

珍稀食用菌品种越来越丰富。近年来、金耳、绣球菌、鹿茸菇、元蘑、紫丁香蘑、暗褐网柄牛肝菌、杨树田头菇、白参菌、枝微皮伞、掌状玫耳等新品种逐渐商业化生产。

菌种生产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金耳、绣球菌、鹿茸菇、元蘑、紫丁香蘑、暗褐网柄牛肝菌、杨树田头菇、白参菌、枝微皮伞、掌状玫耳等新品种逐渐商业化生产。

羊肚菌

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栽培面积增长数倍,发展势头较快,短短12年时间,栽培面积增长近400倍;栽培区域广泛,主产区向北部、西部转移;消费需求旺盛,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从业者投资热情高,栽培技术趋于成熟,价格将呈现出下降趋势。

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基础研究滞后于产业发展,栽培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生产机械化水平低,标准化水平需进一步提高(播种机推广的必要性);对菌种生产企业制种水平参差不齐,菌种纠纷问题突出;产业链条不完善,市场营销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存在无序竞争现象,精深加工能力不足;栽培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菌种质量、营养包、有机肥、催菇技术四方面问题突出。

大球盖菇

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大球盖菇栽培面积逐年增加,发展势头较猛;栽培区域广泛,栽培模式多样;消费量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国内、国际市场前景广阔;栽培技术简单粗放,栽培模式多样;生态效益显著,符合国家产业及扶持政策。

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品种单一,育种工作滞后于产业发展;劳动强度大,轻简化栽培成为发展方向;发酵料质量参差不齐,发酵隧道或发酵舱技术成为趋势;以季节性栽培为主,未实现周年化供应,工厂化为产业发展方向;保鲜期短,急需采后保鲜技术研发创新,延长货架期;精深加工技术尚不成熟,附加值低。

灰树花

产业现状

20世纪60年代,日本开始灰树花栽培实验;1975年,日本开始商业化栽培,迄今为止,工厂化栽培模式成熟,周年化生产。

20世纪80年代,我国河北迁西和浙江庆元开始灰树花的驯化栽培,并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并成为优势栽培产区。

我国工厂化灰树花起步晚,目前已初步实现工厂化栽培,丰科和华绿的瓶栽模式、双承公司的袋栽模式,但市场需进一步开发。

2010-2021年中国灰树花产量逐年增加,但增长缓慢。灰树花产量较大的省市主要是河北、湖南、浙江、贵州等,其中河北是国内灰树花最大的供应省市,产量占比全国比重约44.68%。

主要问题与发展趋势

栽培模式以农户分散式栽培为主,机械、装备水平落后,逐渐向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以季节性栽培为主,不能实现周年供应。迁西的越夏栽培和庆元“春、秋出菇”模式;工厂化栽培技术趋于成熟,专用品种育种需进一步加强,市场需进一步开拓;产品加工以干制、蘑菇酱、蘑菇粉等初加工产品为主,灰树花多糖等深加工产品逐渐受到消费者的认可。

长根菇

产业现状

1850年,长根菇首次被报道于印度。20世纪90年代,国内相关专家开始对长根菇进行大量的栽培试验研究,直到2007年,我国首次商业化栽培。2013年实现人工规模化周年栽培。目前,主产区为山东、湖南、福建、河北、上海等地。长根菇全国生产总产量低,生产规模小,但产品价格居高不下,2022年中国长根菇产量同比增长25%。

主要问题与发展趋势

覆土栽培过程中木霉危害严重,发展袋栽加土栽培模式;品种单一,缺少高抗品种,急需选育新品种;采后削根费工,急需削根机械的研发。

金耳

产业现状

上世纪80年代金耳驯化成功,近几年才开始规模生产。2020年云南菌视界生物科技公司实现金耳工厂化栽培,全部以鲜菇销售,推动了金耳的鲜菇市场和栽培模式的变化。主要产区为云南和山东,大部分省市均有栽培,但规模不大。方舱栽培推动了金耳产业的快速发展。

主要问题与发展趋势

品种资源少,育种工作滞后;菌种质量至关重要,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液体菌种生产金耳出耳稳定,产品采收需削根的技术问题需要攻克;金耳出耳阶段病害问题突出,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茶薪菇

产业现状

上世纪50年代欧洲驯化栽培;我国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驯化栽培,栽培模式为农业式季节性栽培,主要产区为江西广昌县、黎川县,福建古田县。其中福建是国内茶薪菇最大的供应省市,产量占比约43.33%。2021年茶薪菇产量达89.5万吨;2022年茶薪菇88.23万吨,较上一年度减少1.4%。

主要问题与发展趋势

生产原料以棉籽壳为主,单袋出菇产量较高,但出菇周期较长;出菇阶段虫害较严重,生产过程标准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菌种生产水平落后,以传统固体菌种为主;机械化、智能化制棒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以传统农业式栽培为主,工厂化栽培为产业发展方向。

(本内容根据第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利辛)羊肚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的报告PPT整理而成)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