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秀才赶考记

路漫漫其修远兮阿珍 2025-02-14 04:48:06

明朝末年,南安县有个名叫苏逸尘的秀才。他自幼聪慧过人,饱读诗书,胸怀大志,一心想着通过科举考试,踏入仕途,为百姓谋福祉。

苏逸尘家中贫寒,父母皆是普通的农户,却竭尽全力供他读书。苏逸尘也十分争气,十几岁便在县试中崭露头角,成为了一名秀才。此后的几次府试和院试,他却屡屡受挫,名落孙山。但他并未气馁,反而更加勤奋刻苦,日夜苦读。

这一年,又到了大比之年。苏逸尘下定决心,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他辞别了父母,背着简单的行囊,踏上了前往京城赶考的路途。一路上,他风餐露宿,晓行夜宿,虽然历经艰辛,但心中的信念却从未动摇。

一日,苏逸尘行至一片茂密的山林。此时正值晌午,烈日高悬,酷热难耐。他又累又渴,便在一棵大树下停下休息,从行囊中取出干粮和水,准备填饱肚子。

就在他吃得正香时,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痛苦的呻吟声。苏逸尘心中一惊,连忙放下手中的食物,顺着声音的方向走去。只见在一片草丛中,躺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老者面色苍白,嘴唇干裂,身上的衣服破旧不堪,显然是受了重伤。

苏逸尘急忙跑到老者身边,蹲下身子,关切地问道:“老人家,您这是怎么了?”

老者微微睁开眼睛,有气无力地说:“年轻人,我……我被歹人所伤,又饿又渴,实在走不动了。”

苏逸尘听后,心中十分不忍。他连忙从行囊中取出剩下的干粮和水,递给老者说:“老人家,您先吃点东西,喝点水,补充一下体力。”

老者感激地接过食物和水,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不一会儿,他的气色好了许多,精神也恢复了一些。

老者看着苏逸尘,眼中满是感激之情:“年轻人,谢谢你的救命之恩。若不是你,我这条老命恐怕就要丢在这里了。”

苏逸尘连忙摆手说:“老人家,您言重了。举手之劳,何足挂齿。您这是要去哪里?为何会被歹人所伤?”

老者叹了口气,缓缓说道:“我本是京城的一位教书先生,此次回乡探亲,没想到在途中遭遇了一伙强盗。他们抢走了我所有的财物,还将我打伤。”

苏逸尘听后,心中十分气愤:“这些强盗真是可恶至极!老人家,您现在身体还很虚弱,不宜再赶路。不如先跟我到前面的村子里找个地方休息一下,等身体康复了再回京城。”

老者想了想,觉得苏逸尘说得有理,便点了点头说:“那就麻烦你了,年轻人。”

苏逸尘搀扶着老者,慢慢地走出了山林。不一会儿,他们便来到了一个小村庄。村子里的房屋错落有致,村民们都十分淳朴善良。苏逸尘向一位村民打听,得知村子里有一家客栈,便带着老者来到了客栈。

苏逸尘为老者开了一间房,又请来了郎中为老者诊治。郎中为老者检查了伤势后,开了几副药,并嘱咐苏逸尘要好好照顾老者。

在苏逸尘的悉心照料下,老者的伤势逐渐好转。几天后,老者已经能够下床走动了。他对苏逸尘的感激之情愈发深厚,两人也渐渐熟络起来。

一日,老者对苏逸尘说:“年轻人,你心地善良,又勤奋好学。此次进京赶考,必定能够高中。我这里有一本我多年来精心批注的《论语》,就送给你,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苏逸尘听后,心中十分感动。他接过《论语》,对老者说:“老人家,您的这份厚礼我实在是受之有愧。不过,我一定会好好珍惜,努力学习。”

告别了老者,苏逸尘继续踏上了赶考的路途。一路上,他手不释卷,认真研读老者送给他的《论语》。书中的批注深入浅出,见解独到,让苏逸尘受益匪浅。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苏逸尘终于抵达了京城。此时的京城繁华热闹,车水马龙。苏逸尘找了一家便宜的客栈住下,稍作休息后,便开始为考试做最后的准备。

考试的日子很快就到了。苏逸尘早早地来到了考场,心中既紧张又兴奋。他深吸一口气,调整好自己的状态,然后走进了考场。

考场上,气氛紧张而严肃。考生们都在奋笔疾书,整个考场只有笔尖在试卷上划过的沙沙声。苏逸尘认真地审题,仔细地作答,将自己多年来所学的知识都发挥了出来。

考试结束后,苏逸尘走出考场,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他回到客栈,等待着放榜的日子。

在等待的日子里,苏逸尘结识了一位名叫林羽的考生。林羽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他们常常一起探讨诗词文章,分享彼此的理想和抱负。

终于,放榜的日子到了。苏逸尘和林羽一大早就来到了榜前。他们的心跳都在加速,眼睛紧紧地盯着榜单。当苏逸尘看到自己的名字赫然在列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他高中了举人,而且还是名列前茅。

林羽也为苏逸尘感到高兴,他恭喜苏逸尘说:“逸尘,恭喜你高中举人!你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苏逸尘笑着说:“这也多亏了你的鼓励和帮助。若不是你,我恐怕很难坚持到现在。”

就在苏逸尘沉浸在喜悦之中时,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原来,此次考试的主考官是一位名叫赵忠的贪官。他收受了一些考生的贿赂,在阅卷时故意偏袒他们,将一些有真才实学的考生的试卷压了下来。

苏逸尘得知此事后,心中十分气愤。他决定要为自己和其他考生讨回公道。于是,他联合了一些同样对考试结果不满的考生,一起上书朝廷,揭露赵忠的罪行。

这件事情很快就引起了朝廷的重视。皇帝下令彻查此事,并将赵忠革职查办。那些被赵忠压下试卷的考生也得到了重新阅卷的机会。最终,苏逸尘凭借着自己的真才实学,在复试中再次脱颖而出,被皇帝钦点为进士。

苏逸尘高中进士的消息传到了家乡,整个南安县都沸腾了。乡亲们纷纷前来祝贺,苏逸尘的父母更是喜极而泣。他们为自己的儿子感到骄傲和自豪。

不久后,苏逸尘被朝廷任命为七品县令,前往偏远的桃源县赴任。桃源县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百姓生活十分困苦。苏逸尘到任后,便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疾苦。他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同时,他还积极兴办学院,培养人才,改善当地的状况。

在苏逸尘的努力下,桃源县的面貌逐渐发生了改变。百姓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对苏逸尘也十分爱戴和尊敬。苏逸尘也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抱负,成为了一名深受百姓爱戴的好官。

多年后,苏逸尘已经成为了朝中的重臣。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初心,心系百姓,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而他当年赶考的经历,也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一段佳话。

0 阅读:25

评论列表

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

2
2025-02-16 09:58

公元1674年,三藩之乱期间,延平郡王郑经率军,驻扎在福建泉州几日,附近的老百姓闻讯,纷纷跑来看热闹,因为当地老百姓,已经有几十年,没有看见过明朝的服饰装束。

路漫漫其修远兮阿珍

路漫漫其修远兮阿珍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