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活捉元朝大将,得知其祖先是木华黎,朱元璋道:无条件放了他

霸王龙谈一谈 2023-09-03 06:22:02

前言

蒙古大军骤起,一时之间席卷欧亚大陆,所向披靡。在这支铁骑的背后,有一位功勋卓著的名将——木华黎。

木华黎生于1170年,父亲是成吉思汗的心腹大将。自幼随父从军,19岁时便跟随成吉思汗西征诸国。成吉思汗见他骁勇善战,马术了得,甚为欣赏,认为他“犹车之有辕,身之有臂”,由此看重并提拔他。

一、木华黎忠勇倍著,功勋卓著

木华黎也以忠诚和勇猛著称,屡建奇功,深受成吉思汗倚重。他参与了成吉思汗征伐西夏、金朝、花剌子模等战役,建树卓著。1222年,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时中箭身亡,木华黎与哲别一起警护车驾,将成吉思汗的遗体运回蒙古高原。

成吉思汗驾崩后,木华黎继续追随其子窝阔台西征诸国。1227年,木华黎率军攻占花剌子模首都萨马尔汗德,完全征服了这个曾一度击败成吉思汗的强国。此后,木华黎率军深入西亚,攻占阿富汗、波斯等地。在这些征战中,木华黎统帅神勇,运筹帷幄,屡建奇功,对蒙古军开拓西方作出巨大贡献。

1241年,窝阔台去世,贵由继位。木华黎又追随贵由西征东欧。他与拔都等人率军攻陷基辅、克拉科夫等城,彻底击溃匈牙利、波兰联军。贵由去世后,其弟蒙哥继位为大汗。1251年,蒙哥西征中东,木华黎随军出征,先后攻占大马士革、巴格达等地,彻底灭亡了阿拔斯王朝。

在这些年的西域征战中,木华黎以军事天才和无比勇猛闻名遐迩。他忠心耿耿,为蒙古帝国的建立和扩张作出卓越贡献。1259年,79岁高龄的木华黎在凤翔之战中壮烈牺牲,终老沙场。1321年,元英宗追赠木华黎太师、上柱国、鲁国王等荣衔,谥号“忠武”。可以说,木华黎一生戎马征战,立下汗马功劳,是蒙古史上最杰出的名将之一。他那种忠诚报国和勇猛果敢的精神,也深深地影响和激励着后世。

二、木华黎后裔纳哈出袭其风采

木华黎虽已故去,但他的家族后人却继承了他的衣钵,代代忠心耿耿,勇猛善战。纳哈出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木华黎忠勇热血的传人。纳哈出生于一个蒙古贵族家庭,其父亲曾追随成吉思汗西征。自小就展露过人的军事才能和胆识。他曾参与蒙古西征,与长兄忽必烈一同攻占巴格达,为蒙古征服伊斯兰世界立下汗马功劳。

后来,忽必烈即位为大汗,建立元朝,纳哈出便追随忽必烈来到中原。他先后参与了攻灭南宋、平定云南等战役,屡建奇功。作为木华黎的后裔,纳哈出勇猛善战,深得元世祖的赏识。元世祖甚为看重他,多次在朝廷称赞纳哈出为“忠武后人”,威震敌军、功勋卓著。1260年,忽必烈封纳哈出为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让他负责镇守西南边疆。

从此,纳哈出在西南统军镇守数十年,对云南、广西等地的经营立下汗马功劳,使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真正融入了元朝版图。每每忽必烈提到西南边疆已无战事,必称赞纳哈出功劳。在位期间,忽必烈多次派纳哈出北上征讨林兀术的大蒙古汗国。纳哈出深入草原,屡次大破林兀术军,迫使其不断后退,维护了元朝在草原的霸主地位。

元世祖与纳哈出交谈时,常说:“朕得卿犹寻得木华黎再世,南御中原,北平草原,功莫大焉!”每每击退林兀术,必厚赏纳哈出金帛。1294年,忽必烈驾崩,元成宗即位。此时蒙古林兀术势力强盛,纳哈出奉命北上征討,深入漠北与林兀术大战,终于在鄂尔浑河 一举击溃林兀术军,斩杀林兀术。

元成宗闻讯大喜,称赞纳哈出继承忠武风范,捍卫疆土。特地设宴款待,虚岁已过花甲的纳哈出也龙颜大悦,感戴君恩。1307年,元武宗即位,对纳哈出礼遇有加。1312年,任命他为中书右丞相,封为越王,成为元朝朝堂之首辅。在这一时期,纳哈出辅佐武宗治理国家,使元朝国力达到鼎盛。

他也多次率军北上征讨,巩固了元朝在蒙古草原的统治地位。元武宗对他赞叹有加,称他忠勤敏决、英明神武,助君王平定四方。纳哈出继承木华黎遗志,一心为蒙古效力。他那种始终如一的忠心报国,在当时的权臣中可谓难得。正是有了这样的元老辅佐,保证了武宗在位期间元朝北方边疆的稳定。

三、太平路死战方降明

然而好景不长,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推翻了元朝统治,元惠宗北逃应昌(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建立北元政权。此时,纳哈出已年过古稀,但他仍忠心耿耿,誓要恢复元朝河山。1370年,明军大举北伐,纳哈出奉命率军迎战。此时的纳哈出已七旬高龄,但仍神勇无比、奋勇当先。他对手下说:“虽身已老,仍须效法忠武,报答皇恩,誓死捍卫疆土!”

于是纳哈出整军备战,誓与明军决一死战。当双方大军在太平路相遇时,纳哈出亲自坐镇中军,昂然向明军总司令朱元璋发出挑战。“贼首朱元璋,还我大元河山!”纳哈出在阵前高呼。虽然明军兵力远胜北元,但纳哈出毫无惧色,还大声懿旨元帝加封他为太尉、开府仪同三司,以壮北元军心。

明军众将见纳哈出气势汹汹,无不心生忌惮。朱元璋亦谕令大军不可轻敌:“纳哈出乃忠武后人,武艺惊人,决不能小觑!”于是两军展开了殊死血战。纳哈出身先士卒,连砍数名明军猛将。他左右呼喊,振奋士气,令北元军死战不退。明军虽众,一时竟无法突破阵列。

就在双方胶着之时,明军中军帐突然冲出一员猛将,直取纳哈出而来。那人浓眉大眼,双手刀枪,气势如虹。原来他就是朱元璋心腹大将徐达。徐达来势汹汹,纳哈出敌不过几合,右臂中刀,骤然间败下阵来。北元军见主帅负伤,大惊失措,明军趁势猛攻,终于攻克太平路。纳哈出在乱军中被活捉。纳哈出虽败北,但他与朱元璋等人死战一日,以一当十,令人钦佩。当他被解到朱元璋面前时,脸上仍然掩不住对大元的思念之情。

四、忠义之士,君王所敬

明元年(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自封为帝,年号洪武。他此次北伐,就是为了彻底消灭元朝残余势力。获得纳哈出这样的元朝重要大将,对明军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当纳哈出被解至明军大帐时,朱元璋亲自前来见他。朱元璋开门见山地表示,只要纳哈出肯归降明朝,就可以厚礼相待;如果执迷不悟,只有一死。

纳哈出镇定地回答:“我受元主厚恩,誓要报答。此生已无退路,只求尽快赐我死,以谢天地英明。”朱元璋叹道:“公为元朝大臣,力竭殚精,致使今日之败,实属不幸。倘能弃暗投明,助我大明一统天下,必当厚遇。”

纳哈出坚决摇头:“所谓生死存亡,权变势禁,人定胜天。昔日蒙古如日中天,今日衰微固然命也。老夫此生,只知效忠一主,绝不背叛帝王。明公治国有道,英明神武,老夫自愧不如,愿速赴黄泉,死而后已。”朱元璋叹息不已。他其实很欣赏纳哈出这种忠义精神,一时也难下杀手。于是命人为纳哈出解开绳索,让军士准备美酒佳肴,想与他好好飲宴一番。

两人对饮之时,朱元璋表示著敬佩之情:“公为元朝忠臣,今以高龄犹然殊死抗敌,可见忠义过人。寡人也爱惜忠义士,不忍杀戮无辜。公若真心归顺,寡人必当礼遇。”纳哈出感激涕零,叩头谢恩。眼见纳哈出志堅意定,难以摇动,朱元璋忽然灵机一动,笑问道:“不知公高姓何名?生于何方?”纳哈出稍醉,口中的秘密便脱口而出:“某生于蒙古斡难河之畔,乃木华黎之孙也。”

“原来公乃忠武木华黎后人!”朱元璋大喜过望。原来纳哈出不仅才能出众,且来源于令他钦佩的忠武世家,这更增加了他对纳哈出的欣赏。朱元璋少时耳闻木华黎大名,知其忠心报国、勇锐无双。今日纳哈出作为传人,竟能临危受命、殊死作战,不愧为忠武后裔。于是豁然开怀,宣布即刻放走纳哈出。

将士们纷纷质疑:“此人为敌国猛将,杀之可祛后患,奈何放归?”朱元璋不以为然:“忠义之士,君王所敬。纳哈出身负木华黎血脉,此番宁死不屈,正可见其高风亮节、节操可嘉。杀此人于寡人无益,不如放归,以彰饶人之量。”众将这才恍然大悟,对朱元璋宽容仁厚之举顿生敬佩。纳哈出也激动难抑,三顾谢恩,向朱元璋叩首

五、再降明朝报君恩

纳哈出向朱元璋叩首再拜,誓要报答不杀之恩。朱元璋命人打开营门,将纳哈出送了出去。此后,纳哈出回到北元,继续追随元昭宗。他日夜思念朱元璋放自己的恩德,暗自发誓一定要报答明主。

1388年,明军再次北伐,纳哈出奉命与之决战。在金山战役中,明军大胜,纳哈出再次被活捉。当再度见到朱元璋时,纳哈出已喟然暮年,颓唐无色。朱元璋再次劝降,语重心长:“公才能出众,若为寡人所用,必定功成名就。公身后事,亦可了却。”

纳哈出终于感悟元朝已成历史,思及朱元璋当年释放自己的仁德,当即决定投靠明朝。他跪地向朱元璋叩首谢罪:“望明主仁释前非,某愿献躯报国!”朱元璋大喜,慰勉道:“卿能知错改过,正可圆寡人当日放卿一事。寡人 此举,正为引卿归顺。今日果然如寡人所愿,卿当为我大明效力,必有余地。”

当即封他为海西侯,厚赏钞币、绢布。自此,纳哈出在西南大捷、平定海南岛等战役中立功,为明朝夺取南海、维护东南疆域作出重要贡献。在他晚年,朱元璋亲自设宴款待,以示倚重。纳哈出痛哭感恩,叩头不止:“十年前大明放某性命一事,某至今难忘。感明主知人善任,某誓当竭力报效!”

朱元璋笑叹道:“卿乃忠武后人,寡人当日释卿,正看重卿之身世气节。卿果然大义灭亲,最终投靠大明。寡人敬佩卿之气节,卿当以余生报效天朝。”

六、忠烈永葆,后人崇奉

然而好景不长,1392年,纳哈出因劳苦功高,年迈体衰而病逝异乡。朱元璋闻讯大为悲痛,亲自主祭,厚葬于金陵,并追赠太师之位,谥武穆。

纳哈出虽已辞世,但其忠烈精神永存,为后人所缅怀。朱元璋在祭文中称许纳哈出:“卿生前忠义为国,晚年大义灭亲。寡人两次释卿,卿终归投降大明,正可谓‘捐躯报主,悃忠纯且诚’。卿高义薄云,寡人至死难忘!”

结语

可以说,纳哈出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他先为元朝忠心耿耿,后又归顺明朝。他的故事成为忠义的典范,也彰显了人性之光辉。纳哈出与朱元璋的故事,坚忍不屈的精神永远闪耀,也让人们思索权力更替时人性中忠诚与理智的关系。其高风亮节与宽仁之举,值得后人敬仰与学习。

6 阅读:6181

霸王龙谈一谈

简介:面对自己的忧伤,明白什么是无可奈何,这只是一种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