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赵小昭
感谢热心读者多情剑客无情剑献声

大家都知道,宋江啊,是出了名的道德模范,听爸比的话,人称"孝义黑三郎";对异父异母的兄弟、非亲非故的知己有求必应,都叫他"及时雨"。
但是大家不怎么提到的一段是,在他出道前,曾经杀了(事实婚姻)妻子阎婆惜。
"左手早按住那婆娘,右手却早刀落,去那婆惜嗓子上只一勒,鲜血飞出。那妇人兀自吼哩。宋江怕他不死,再复一刀。那颗头伶伶仃仃落在枕头上"。
阎婆惜还未断气,就被活生生割下了头颅,这一幕,是不是令人颤抖?
但是你会怪宋江吗?郓城县的百姓不会,"手刃淫妇"这么大快人心的事,满满的正气能量。
江湖中人不会。 宋江逃亡一路说杀妻的事,得到的都是理解、点赞。
在审结此案时,代表司法正义的都头雷横、朱仝和知县时文彬都没怎么怪他。
宋江自己都没有怪自己,还写了首诗:
杀了阎婆惜,寰中显姓名。要捉凶身者,梁山泺上寻。(《大宋宣和遗事》)
——连妻妾都敢杀,自豪!因杀人而出名,开心!
02、如果你读过原著就会发现,宋江这顶绿帽子,是凭他自己的真本事亲自戴上头的。
书中写到宋江和阎婆惜的"婚后生活"时,分别从三个角度描述了宋江对"女色",也就是阎婆惜的态度和做法:
一是"自律"。因为"宋江是个好汉,于女色上不十分要紧。"把除了金钱物质满足,丈夫应尽的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既不和她交流,也极少甚至不和她过夫妻生活。
二是"自绿"。以宋江在郓城的社会地位,没有一个王干娘敢叫阎婆惜去她家做衣服,没有一个西门庆敢在阎婆惜楼下等叉杆。若不是宋江亲自把"一身风流俊俏"的同事张文远带去阎婆惜家里喝酒,在他们眉来眼去的关键时刻"起身净手",张文远再好色,也是鞭长莫及。
潘金莲都只能在武大出门卖炊饼时,忙里偷人。而宋江"半月十日,去走得一遭"给阎婆惜出轨制造机会。
三是"化绿",被绿这种事,其实是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
武大听说自己被绿,先是震惊(堂堂1米2几的大郎居然被绿),再是愤怒,懦弱如斯敢举着扁担去捉奸。
满街的人都知道宋江被绿了,宋江听说后情绪却相当稳定,"自肚里寻思道:又不是我父母匹配的妻室,他若无心恋我,我没来由惹气做甚么?我只不上门便了。"
(思考题:为什么你不觉得宋江是在自绿?阎婆惜是被宋江设计出轨的?)

人们为宋江杀妻找了些什么理由呢?
郓城百姓:因为阎婆惜是淫妇。
不贞的妇人,就算男人不杀你,从身体上要遭到"三精一毒"的反噬,轻则双脚烂掉,重则子宫患癌。
江湖流传的版本是:为了救晁盖。
因为晁盖劫生辰纲事发,被宋江救了,晁盖派刘唐送金子给宋江,所以他杀了阎婆惜。
——听起来,杀阎婆惜是包含在救晁盖里的。为了兄弟义气,杀个女人太平常了。
官方的解释,也就是宋江杀妻案的审判结果:"为因不良,一时恃酒争论斗殴,致被误杀身死"。阎婆惜出轨,宋江酒后与其争论失手误杀。
直到今天,杀妻案里女方如果有出轨(或疑似出轨)这个前因,为杀人者"告说讨饶"的郓城县的群众依然会阴魂不散,铺天盖地而来;在道德的法庭里,如时文彬这样的青天大老爷"自心里也有八分开豁他"重罪轻判,是众望所归。
03、潘金莲有个男默女泪的出轨理由:换谁嫁给武大郎,都会出轨或者是想过出轨。
这让后出场的潘巧云很尴尬啊!杨雄是"上面有人"的公务员,在江湖中还颇有名气,家里有丫鬟伺候,出门有轿子接送,比一大早还要起来做炊饼的潘金莲幸福多了,她怎么也不该步潘金莲后尘。
所以许多学者评论,潘巧云比潘金莲更"该死"、更"淫荡"。
人人都能找出杀潘巧云的理由,除了杨雄自己。

杨雄第一次听石秀说起潘巧云出轨,不过是"大怒",说"这贱人怎敢如此!"
也许杨雄心想,本来和潘巧云就是半路夫妻,把潘巧云骂上几句,把裴如海打上一顿,大不了一封休书结束这段婚姻。
当杀妻的理由不那么充分时,就要从旁人身上找原因。
比如,奸夫的职业。
西门庆得靠王婆才能完成PUA,裴如海连这个过程都省了,因为他是个出家人。

在水浒成书和流传的年代,道家和佛教都有"五戒":第一戒杀,第二戒盗,第三戒邪淫,第四戒妄语,第五戒酒。
之前出场的出家人,道友公孙胜策划参与打劫犯了"盗",和尚鲁智深杀人喝酒犯了"杀"和"酒"。可水浒里构建的江湖,讲究的是人人平等。不分在家还是出家,杀人放火打劫偷盗都可以,就是不能犯色戒。
这一点书里当然不能说穿。所以就在和尚这个职业上大做文章。"原来但凡世上的人,惟有和尚色情最紧。"为啥呢?因为"潘驴邓小闲"里,和尚占了闲:"这和尚们一心闲静,专一理会这等勾当。"
(划重点,要考)"一个字便是僧,两个字是和尚,三个字鬼乐官,四字色中饿鬼。"
和尚有多好色呢?做法事时,潘巧云一出场,"众僧都自不觉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一时间愚迷了佛性禅心,拴不定心猿意马"。
潘巧云去寺庙烧香,一般来说,不正经的和尚就会推销开光手串或者要她烧天价香,裴如海没那么不正经,他一心一意只想和潘巧云做不可描述之事。

在长期通奸这事里,杨雄一个月有二十天不在家这个前提是被忽略的,为裴如海探风的头陀和为潘巧云报信的丫鬟被大书特书:
" 送暖偷寒起祸胎,坏家端的是奴才。"
结果就是,杀奸夫前,先杀的是头陀,杀潘巧云前,丫鬟先被砍成两截。
杨雄杀妻的第一个理由是石秀给他的:哥哥如此豪杰,却恨讨了这个淫妇,倒被这婆娘瞒过了,做成这等勾当!
一个英雄豪杰被绿,还被瞒过了,这是道德的沦丧,人性的泯灭啊!
在石秀的策划之下,翠屏山血案发生了。

这时的杨雄已经学会总结和抢答了:"你这贼贱人,我一时间误听不明,险些被你瞒过了!一者坏了我兄弟情分,二乃久后必然被你害了性命。不如我今日先下手为强。"
按照江湖规矩,坏了兄弟情义的女人,虽美必诛。这个理由很有力。可是从头到尾,潘巧云和裴如海没有半点谋杀亲夫的念头,杨雄凭什么说会被害性命呢?
杨雄的存在和潘巧云出轨不冲突啊!
即使潘巧云起了杀心,她和奸夫哪有谋杀亲夫的能力啊?"病关索"又不是武大郎,身为监狱长什么犯罪手法没见过?兼任刽子手什么杀人方法不清楚?
04、水浒里的杀妻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不是该和什么人走进婚姻。对宋江而言,娶阎婆惜和娶林黛玉没什么区别,身为好汉,就应该"于女色上不十分要紧"。
不是出轨后果多么严重。和"黑白两道通吃"的大哥在一起,这事本身就危险极致,从这个角度来说,嫁给宋江或乔峰,嫁给杨雄或陈浩南,根本没区别。
更不是什么贫富差距,名分地位。一旦关系到利益存亡,明媒正娶的妻子和露水情缘的情妇都是死路一条,你是贞洁还是淫荡根本不在考虑范围内。
——水浒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是,掌握话语权有多重要。
话语权的第一拥有者当然是《水浒传》的作者。宋江自绿,阎婆惜倒成了淫妇。因为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所以在叙述许多不符合常理之事时,让人觉得相当合理。
作者是在示范,把黑的说成白的,so easy!
杀奸夫淫妇,仿佛让人们找到了实现正义的一些途径,可是到最后却揭露其本质:以违背法律正义的代价来实现道德正义。
文艺作品里的虚构的"替天行道",却不妨碍我们去向往正义。
——这个理由,用来杀谁都无懈可击。这比水浒所有的杀人事件本身更恐怖。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