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当选,会马上给中国打电话……” 特朗普在宾夕法尼亚州的竞选集会上,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这位前总统似乎对自己的“电话外交”信心满满,声称只要一个电话,就能让中国乖乖掏出500亿美元,购买美国农产品。
好家伙,这口气,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手里握着什么“王炸”。 内行人都清楚,特朗普这是老一套的竞选把戏。
先不说他能不能赢得大选,就算他真的能重返白宫,想靠“嘴炮”撬动中美贸易这块“硬骨头”,怕是痴人说梦。
这通“电话”背后,指向的是2020年初签署的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彼时,中美贸易战打得不可开交,全球经济都被这俩“大佬”折腾得够呛。
为了缓解紧张局势,双方坐下来签了这份协议,中国承诺在两年内增购20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其中就包括让特朗普念念不忘的500亿美元农产品。
协议签了,世界松了口气。 可这口气还没喘匀,特朗普就开始拿协议说事儿,指责中国没有按照约定足额购买美国农产品。
美国的数据显示,中国对采购的承诺完成率不足六成。 一时间,美国舆论场上,“中国不讲信用”、“中国占便宜”的论调甚嚣尘上。
特朗普更是借机煽风点火,把这份协议当成了他攻击对手、拉拢选民的“利器”。
协议内容主要包括:中国承诺在未来两年内增购20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其中包括能源、农产品、制造业产品和服务等多个领域,以平衡中美贸易逆差。
协议签署的消息一出,全球市场为之一振,仿佛看到了中美关系“拨云见日”的希望。 然而,这份协议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
首先,协议中规定的采购规模过于庞大,超出了正常的市场需求。
以农产品为例,中国每年对大豆的需求量有限,即使想多买美国大豆,也要考虑国内产业承受能力和粮食安全问题。
其次,协议签署后不久,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给国际贸易和供应链带来了巨大冲击。 疫情导致的经济衰退、物流受阻等因素,都对中国履行协议义务造成了客观上的困难。
更让人担心的是,美国的态度不够积极。 协议签署后,美国并没有如期取消对华加征的关税,反而变本加厉,对更多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并对中国企业实施制裁打压。
中国要做到这一点,恐怕不容易。 美国方面单方面撕毁协议、背信弃义的行为,也让国际社会对美国政府的信用产生了质疑。
事实上,中国一直在努力克服困难,积极履行协议义务。
据中国海关统计,2020年和2021年,中国自美进口农产品总额分别达到235.7亿美元和311.4亿美元,均创历史新高。
然而,美国方面却对中国做出的努力视而不见,反而抓住中国没有完全达到协议规定的采购规模不放,大肆炒作“中国没有履行承诺”,企图将责任全部推卸给中国。
特朗普对中国采取了强硬的立场。 他上台后不久就挑起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并对中国企业实施各种限制措施。
在他看来,对华“强硬”是维护美国利益、彰显美国实力的必要手段。 他也相信,只有对中国施加足够大的压力,才能迫使中国做出让步。
特朗普执政期间,处处体现出一种你输我赢的处事风格。 在他看来,国际关系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
因此,他把中美经贸关系视为一场“零和游戏”,认为美国在贸易中“吃了亏”,中国“占了便宜”。 为了扭转这种“不公平”的局面,他采取了一系列“极限施压”的措施,试图通过打压中国来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
然而,特朗普的“强硬”策略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让中美关系陷入建交以来的最低谷。 贸易战不仅没有让美国“再次伟大”,反而损害了美国自身的利益,导致美国企业成本上升、消费者物价上涨。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的“强硬”策略也让美国在国际社会上越来越孤立。 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美国已经从一个“规则的制定者”变成了“规则的破坏者”,其霸权行径正在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发展。
如今,特朗普虽然已经卸任,但他对华“强硬”的思维方式依然在美国政坛根深蒂固。
拜登政府虽然在对华政策上有所调整,但依然将中国视为“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并继续在贸易、科技等领域对中国进行打压。
在这种情况下,中美关系的前景依然充满挑战。 双方能否找到一条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道路,将取决于双方能否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的观念,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建设性对话与合作。
美国国内,对华政策成了民主党和共和党角力的战场。 特朗普在竞选活动中频频炒作“中国威胁”,指责拜登政府对华“软弱”,并承诺如果他再次当选,将对中国采取更加“强硬”的措施。
这种“政治操弄”不仅无助于解决中美之间的实际问题,反而会加剧两国之间的误解和mistrust,将中美关系推向更加危险的境地。
特朗普深谙美国政治的“游戏规则”。 他知道,在选举政治中,煽动民粹情绪、制造外部敌人是屡试不爽的策略。
而中国,恰好成为了他选战中的一张“好牌”。 在宾夕法尼亚州的竞选集会上,特朗普故伎重施,再次将“中国牌”打得震天响。
他向台下的农场主们承诺,如果他当选,会立即致电中国,要求中国履行协议,购买50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
这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无疑让现场的农场主们热血沸腾。 在他们看来,特朗普是一位敢于向中国“叫板”、为美国农民争取利益的“斗士”。
然而,特朗普的这番承诺,更像是画饼充饥。 即使他真的能够再次入主白宫,也不可能仅凭一通电话就让中国乖乖掏出500亿美元。
首先,国际贸易不是儿戏,不是想买就能买,想卖就能卖。 农产品贸易更是受到市场供求关系、价格波动、国际贸易规则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也有自己的采购策略和多元化选择。
其次,中美贸易协议的执行情况,并非单方面由中国决定。 美国自身也存在没有完全履行承诺的情况,例如没有按协议取消对华加征的关税。
如果美国继续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势必会影响中国的采购意愿。
再次,特朗普的“强硬”姿态,并不能真正解决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本问题。 相反,这种对抗性的策略,只会加剧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让贸易摩擦升级,最终损害双方的共同利益。
或许,特朗普的“电话外交”只是为了迎合选民的口味,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 但这种短视的行为,只会让中美关系更加复杂化,让世界经济更加充满不确定性。
事实上,美国国内的政治精英和智库人士,对特朗普的这种做法也颇有微词。 他们认为,特朗普的对华政策过于简单粗暴,缺乏战略眼光,不利于美国的长远利益。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两国之间的合作与对抗,不仅影响着自身的命运,也关乎着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多年来,中美两国在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然而,近年来,由于美国对华战略定位的转变,两国关系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美国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并采取了一系列遏制中国的措施,包括贸易战、科技封锁、外交施压等等。 这种对抗性的政策,不仅损害了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也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事实上,中美两国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在应对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经济复苏等全球性挑战方面,两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承担大国责任。
中国一直主张,中美两国应该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开展建设性对话与合作。 中国一直表示,中美应该合作共赢,而不是非此即彼。
然而,美国国内的一些政治势力,却执意将中国视为“敌人”,并试图通过对抗来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
这种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的观念,是极其危险和不负责任的。
未来,中美关系将走向何方? 是合作共赢,还是对抗冲突? 这取决于两国领导人的智慧和勇气,也取决于两国人民的选择。
如果两国能够摒弃偏见和误解,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坦诚对话和务实合作,那么中美关系就能重回正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反之,如果两国继续沿着对抗的道路走下去,最终只会两败俱伤,给世界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中美贸易协议的命运,不仅仅关乎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也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如果协议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将有助于稳定全球贸易秩序,促进世界经济复苏。
反之,如果协议无法执行,甚至被彻底撕毁,将会加剧全球贸易摩擦,给世界经济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未来,中美贸易协议的走向,将取决于两国能否找到一条合作共赢的道路。
参考资料统计显示中国仅完成57% 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采购目标-美国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