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军少将回忆老山211高地争夺战,是越军渭川前线的转折点

匠心U选 2024-09-14 11:08:07

一、越军战史记述的进攻与占领

1985 年 4 月 4 日,越军 322 师 567 团接管了 313 师 982 团的防区。5 月,越军二军区决定由 567 团二梯队 5 营攻打 211 高地,并进行了针对性的作战准备。5 连作为此次战斗的主力,辖三个步兵排和一个 60 炮班,实际参战人员 87 名,还配属了师属防化小组、团属侦察分队、工兵班和无线电小组。

5 月 24 日、25 日两个晚上,5 连干部对 211 高地进行了实地侦察,发现高地上共有 10 个战斗工事,且周围布满地雷。经过研究,5 连确定了以东南方向为主攻,西南和西北为助攻的战斗方案。

5 月 31 日凌晨 4 时整,5 连各分队按照预定计划分三路向 211 高地秘密摸进。5 时 45 分,各分队占领进攻出发阵地。5 时 47 分,越军炮兵群向 211 高地及周围中国军队阵地进行了 8 分钟炮火准备,共发射炮弹 1092 发。同时,周围越军阵地的火炮也向 211 高地实施火力打击,机动火力队的火箭筒对高地上的石洞进行直瞄射击。5 连在火力掩护下迅速开辟通路。

战斗中,1 排从东南方向进攻,虽遇到一些困难,但攻占了 4 号和 5 号战斗工事。2 排进展顺利,攻占了 3 号战斗工事。3 排也在艰难中推进。经过激烈战斗,5 连于 6 时 35 分左右攻占了 211 高地。此役,中国军队伤亡 20 余人,被俘 1 人,越军自身阵亡 4 人,负伤 15 人。

越军在 211 高地上抓到中方战俘后,在河内召开记者招待会,大肆宣扬其“战果”,并在老山前线播放战俘录音,散发传单,企图涣散中国军队的军心。

二、我军的顽强争夺

5 月 31 日凌晨越军发起全线攻击后,595 团指挥所命令预备队前出增援 211 高地。副参谋长朱宪宽向 7 连 1 排长刘海洋交代任务,命其率 26 人组成的增援分队,务必于 17 时 30 分之前到达 255 高地,接受 3 营营长谭德生的指令。

增援分队在刘海洋的带领下,穿越危险的开阔地,不顾越军炮火和地雷的威胁,奋力向前冲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冲击,增援分队全部安全到达 255 高地。

5 月 31 日黄昏 18 时,595 团炮兵群向 211 高地实施炮火急袭。刘海洋带领增援分队向 211 高地发起冲击,但在“百米死亡线”上遭到越军炮火覆盖,1 组全部伤亡,2 组也有人员负伤。几名战士连滚带爬地冲上了 211 高地,在刘海洋的指挥下,夺回了 3 号哨位。

夺回 3 号哨位后,刘海洋等人面临着越军的猛烈反扑和严密炮火封锁。从 5 月 31 日深夜到 6 月 1 日凌晨,越军多次偷袭 3 号哨位,都被刘海洋等人打退。但由于大部分人员伤亡在“百米死亡”路线上,剩下的兵力无力组织对 1、2 号哨位攻击。

6 月 1 日午夜,7 连 1 排第 5 战斗小组韩振坤等 4 人穿过越军火力封锁到达 3 号哨位。6 月 2 日凌晨 5 时许,7 连 7 班长许子义等 4 人携带部分给养摸上 211 高地。6 月 3 日下午,9 连副班长鹿秀斌等 3 人组成突击队,引导 6 班摸上 211 高地。但在途中,6 班人员走散,多人负伤牺牲。9 连人员与 7 连人员协同防守 3 号哨位。

595 团 3 营在几天内先后派出多支小分队增援 211 高地,但大部分人员伤亡或遭火力拦阻。最后只上去了 20 几个人。

211 高地丢失了 2 个哨位后,此事惊动了总部。67 军在巨大压力下严令 199 师不惜一切代价夺回 211 高地的 1、2 号哨位。但此时的战斗面临诸多不利条件,如地形不利、部队对阵地情况不熟悉、越军炮火难以压制等。

在持续多日的战斗中,595 团 7、9 连伤亡近百人,后期主攻的连队也损失惨重。211 高地上的伤员、烈士运不下来,情景惨烈异常。

在紧接着的“6.11 ”进攻战斗再次失利之后,199 师重新熟悉战场,研究越军战斗特点。67 军制定了三个夺回 211 高地的预案。

经过充分准备,1985 年 9 月 1 日,199师侦察连副连长原明、副指导员贺光明带领 17 人组成的突击队,秘密摸上 211 高地 3 号哨位潜伏。9 月 8 日,突击队利用雨雾掩护采用白天出击,仅用 12 分钟就全歼 2 个哨位上的越军,夺回了 1、2 号哨位。

227 高地的越军很快发起反扑,但在 199 师精心组织的步炮协同下,突击队顽强阻击,先后打退越军 4 次反扑,巩固了阵地。

巩固阵地后,师侦察连撤出,由 597 团 7 连接替防御任务。越军后来又多次反扑,但在 199 师坚守部队及炮兵的有力打击下,寸土未得,最后只得放弃夺取 211 高地的企图。

三、越国防部空降阮德辉少将回忆

1984 年 4 月 28 日,中国军队以强大阵容对越南发动第二次进攻,主要方向为河宣省(后分置为河江省与宣光省)渭川县边境。渭川前线战况空前激烈,急需有战斗经验的指挥员充实一线部队与第二军区河江前指的指挥力量。在此背景下,国防部副部长黄文泰大将亲自指派阮德辉少将担任第二军区副参谋长兼河江前指参谋长,协助第二军区副司令员兼河江前指司令员阮友安中将工作。彼时,渭川前线局势对越军极为不利。

丢失1509 高地(老山主峰)、772 高地(662.6 高地)、1030 高地(八里河东山)等高地。当时前线形势艰难,士兵普遍悲观消极,认为中国军队实力占优且占据居高临下的有利态势,越军很难组织有效反击,即便得手也难以保住阵地。1984 年 7 月 12 日,越军组织加强步兵师规模的反攻,试图夺回 1509 高地(老山主峰)、772 高地(662.6 高地)、685 高地(634 高地)、233 高地(169 号高地)、1030 高地(八里河东山),但最终失败。反攻之初虽攻占部分高地,却很快被中国军队反击夺回,部队遭受重大损失,仅 7 月 12 日一天,就有数千名官兵伤亡。

面对紧迫形势,越军二军区决定向刚换防的中国军队发起“M1”团规模的进攻计划,他们将进攻的一个重点放在清水乡北侧400 高程东侧的 A6B 高地(即211 高地)。此地为中国军队前沿阵地,距越军阵地仅 200 米,便于越军机动兵力、补充物资及运送工程材料。为此,越军挑选第 982 团(真实番号为第 567 团)的一个连,在相似地形进行了为期 20 天的认真临战训练,涵盖攀登岩石、向洞穴投掷手榴弹、高效使用冲锋枪和机枪射击等技术战术。阮德辉少将亲自领导战前准备工作,确保不泄露秘密,并组织三次抵近侦察,切实掌握中国军队兵力部署情况。

1985 年 5 月 31 日凌晨 5 时,“M1”进攻计划开始。凭借突袭优势和精心准备,越军步兵在火炮、火箭筒的猛烈火力支援下,不到一小时便占领了 A6B 高地,俘虏中国军队一名战士。然而,夺取目标后坚守阵地、击退中国军队反击远比进攻困难。但越军在兵力和火力支援方面做好充分准备,虽连续 11 天遭到中国军队攻击,甚至一天组织 3 至 5 次进攻,越军仍牢牢守住阵地。中国军队伤亡数百人。这场战斗极大地振奋了越军军心士气,成为渭川前线的转折点

0 阅读: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