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伙伴遇到了一个很头疼的问题:
她家女儿文文9岁,前段时间跟最好的朋友小A闹矛盾了。
本来小孩子之间偶尔吵架闹矛盾都很正常,让小伙伴气愤的是,A竟然联合班里的其他同学一起孤立文文。
而且,这事还不止一次。
第一次,是文文放学的时候没等A,跟另外几个同学走了,所以A生气就不理文文了。
对方是那种开朗活泼型的,跟谁都玩、都能聊的,而文文偏内向敏感,结果没两天那女孩就开始联合班里其他同学都不跟文文玩。
小伙伴觉得闹别扭可以,但带头孤立就有点过分了。
但奈何文文特别看重朋友,哪怕被孤立,她也不想失去这个朋友。
见闺女每天因为这事emo,小伙伴就鼓励女儿主动示好,邀请A周末来家里玩。
两个好朋友就这样和好了。
但最近不知道什么原因,俩人又闹矛盾了。这次更过分,A直接撺掇小饭桌其他的小朋友都不跟文文讲话。
这下把文文搞得都不想去上学了,嚷嚷着让妈妈给她请假。
小伙伴也觉得很过分,一次能开脱对方不是故意的,但两次都这样有点说不过去了。万一以后只要闹矛盾,或者不如对方意,那孩子就以孤立女儿为拿捏手段怎么办?
难解的就是,孩子又很在意这个朋友,让她分开又舍不得。
小伙伴也不知道该怎么开导女儿,所以跟我们聊了这件事。
每次听完身边的人聊孩子真实的社交,就会发现,其实孩子们的世界充满了原始的真实和残忍。
你以为欺负人的是那些调皮捣蛋的“坏孩子”,其实身边的好朋友,也会成为软暴力的施暴者。
02
除了上边提到的孤立排挤外,社交软暴力还包括语言攻击,比如起侮辱性外号、嘲笑讽刺和造谣等。
像我们身边,几乎所有身材稍胖的人都被人叫过“胖子”,身高略矮的人都听过一句“s矮子”,秀气的男生都被说过“娘娘腔”,假小子的女生会被讥讽“男人婆”,更别说一些特殊姓氏以及名字有不太好的谐音关联,更是容易痛失本名。
相对于直接的暴力,软暴力更为隐蔽和常见,哪怕是被老师发现,也通常被视为是同学、朋友间的小矛盾和玩笑。
想要知道孩子在社交中,有没有遭遇“软暴力”,重点就是,除了学习、吃喝拉撒,要多关注孩子的「社交情绪」。
预示孩子社交可能存在不对等关系的几个表现:
孩子情绪低落,经常哭泣,不爱讲话了;
经常自我怀疑,自信心受挫,甚至产生了厌恶自己的想法;
为了维护这段友谊,经常妥协、讨好对方。
尤其是敏感的小孩,本身就更容易感知对方的情绪和恶意,一味的忍耐,很容易养成讨好型人格。
他们既做不到大大咧咧真的不在乎,也会对朋友的背刺而不解,同时还为自己的不敢反抗而羞耻。
这种反复内耗,是非常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
03
怎么提前规避呢?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无法左右他人,更不能强硬干预孩子的交友。
但却可以从小教会孩子这两个原则:
1、学会理智地看待朋友
朋友可以很重要,但交朋友也要有底线。
并不是所有的“朋友”都能当朋友的,并不是所有的“朋友”都是友好的。
有些孩子就是坏孩子,有些孩子品质就是会有问题。
如果这个真相你不早点让孩子知道,那么孩子在交朋友的时候,就少了一份理性的觉察。
不带着一份觉察,TA会觉得全天下都是好人,尤其是咱孩子本身就很善良的情况下。
善良的人,看谁都是好人。
因为他的善良会限制他对“恶”的想象力。
哪怕别人做了坏事,TA也觉得对方不是真心坏,“朋友”间的相处就是这样的,被人威胁还为人开脱。
只有早期就了解、察觉,拒绝这类“早期社交欺凌”,将来孩子面对更复杂的情况,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这就跟成年之后,我们要学会识别渣男,是一个道理。
要让孩子知道,身边的不是都完美。有的人就是小心眼;有的人就是善妒;有的人就是喜欢贬低别人抬高自己;有的人,就是坏。
保护自己的方法,就是远离这样的人,选择跟你三观契合的朋友。
当然,刚开始舍不得也没关系,分辨不清也没关系,还可以继续一起玩。
作为父母,我们千万不能“硬控”孩子的友情,(尤其大孩子,说他朋友坏话,反而容易叛逆生反骨)但你要告诉孩子一句话:要学会给对方做减法。
他每做一个伤害你的、不可原谅的事,或你接受不了的事,你就需要在心里给他减5分或10分。
最开始这个人在你心里可能是100分,后来就减成80分、70分,如果跌破了60分。
孩子攒够了失望,自然就会想离开的。
千万不能让娃当一个傻白甜,当一个友情脑或者恋爱脑。
别人伤害完你,打一巴掌给个甜枣,前尘旧帐就一笔勾销,和好后就当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翻篇,再去给他接着一而再,再而三伤害你的机会。
与人交往一定要拎得清,留一份清醒理智在心间。
2、帮助孩子扭转被伤害的心态
不管孩子的社交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对于父母而言,最该做的一点,就是把这件事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别人错了,指责别人可以,但没什么大用。
把对方骂成一坨屎,也并不会让自家孩子更好受,他只会觉得自己也是另一坨屎,或者是只蠢苍蝇,不然怎么会眼瞎选了他?
指责对方,并不会帮助孩子提高自己的心理能量。
所以,被伤害后的关键,是怎么让咱自己的孩子不受伤、不留心理阴影!
让孩子明白,面对惯用“软暴力”的朋友,不是因为你不好,只是说明他可能不适合做的你朋友。
我知道,对于高敏感的孩子,他们不像那些外向、开朗、主导型的娃,跟谁都能玩起来,也很容易交新的朋友。
对他们来说,有一个要好的朋友不容易,他们也往往会更重感情,会把友情、朋友看的非常重要,
就像小伙伴家的文文,特别珍惜朋友,会把玩得好的几个朋友的名字,写在笔盒里。
但现实是,越是敏感,重感情的孩子,往往越容易受到伤害。
但,那又怎样?
我们一定要告诉孩子,对方这样做,吃亏的是TA。
因为他失去的,是一个真诚的朋友,而你失去的,只是一个不那么真诚的朋友。
看清对方,你反而能更好地开启下一段友谊。
小伙伴把这个道理讲给文文听时,孩子的眼睛立刻就亮了,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你伤害我,不是我不好,而是你的损失。
一旦孩子有这个强大的自我认知,遇上再渣的朋友,也会很快复原。
内心不缺爱的孩子,就算是迷路,也会像一场旅行。
我们无法保证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友善的,也无法保证每一个真诚对待的朋友都会回予同等的真心。
但那又怎样?
我们真心过,无愧于心就好了。
你的真心总会遇到另一个惺惺相惜的真心。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