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经验——内审可以不讲人情吗?一叶知秋!
ID:内审师修行与实战
1.AI能取代内审吗?
今天用Deepseek询问了几个内审的相关知识,关于内审定义、审计思想、审计程序等理论层次方面的知识,回答的相当完美。
尽管不一定是最实用的,但理论上几乎没有缺陷。
就想着有一天AI会不会取代内审工作?尤其是否会取代像小编这样的自媒体作者?
但想一想,短期内应该是不太现实。
一方面,它是基于网络数据形成,而内审数据多是保密且私密的,很多数据不在也不可能存在于线上。
另一方面,涉及人情往来的“人事”它更不好把握和处理了,尤其是在复杂的、多变的业务程序中,更难进行及时信息处理。
对于内审来说,信息搜集和沟通处理方面的难度,往往比审计模型(知识体系和审计程序模型)更为复杂。
而AI只能处理审计模型内的东西。
另外,内审工作很多时候,也需要直觉和主观判断,而不是根据已有的信息就得出结论!
不过,随着AI技术越来越成熟,也未必不能取代审计师!
2.内审能脱离人情,只走“专业”路线吗?
很多人都说,内审应该冷酷无情,有一说一,真如此吗?
小编只能说:大多数合规性的、成熟性的审计业务确实可以不讲人情,但想扩充审计范围、深一步发掘问题或进行创新式的审计时,它就很难了!
人情往往不是为了求得“非职权”外的东西,很多时候“职权内”的东西也需要人情来帮忙。
做过生意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很多行贿并不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而是为了获取自己的正常权益!
审计也一样,为了更高效、更全面的获取信息,有时不得不通过“人情”来实现。
3.内审的人情多用在“信息搜集”方面
内审不是全才,你不可能熟练掌握企业用到的所有专业知识,需要请教专业的人!
内审不是全知全能,很多隐蔽信息需要内部人提供,尤其是舞弊类线索!
哪怕是你有权力要求对方配合,他们也有堆正当的理由来拖延你、敷衍你。
4.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你正在审计营销工作,忽然需要财务或设计部门提供一些业务资料。如果你没有人际关系积累,那你只能走正式程序:向审计领导申请扩大审计范围或扩充资料需求,然后向财务和设计部门提出需求清单并给予充足时间。
如果你有人情,可以直接向某会计师或某设计师索取相关数据。
如果他们认可你,就会直接给你。
如果他们不认可你,就会说:“我们的资料不能直接对外,需要请示领导,也需要审计部发出正式函件。”
等这些程序走完,为了搜集这么一点数据,就拖延了整个审计进程,哪还有效率?
5.你以为只是你以为
有人认为:审计本就有查询一切信息的权力,直接向基层员工要数据,他们就得提供,不提供就罚他们,罚得多了他们就给了。
有人认为:你不能直接向基层员工要资料,应该向他们领导要。有些资料就是绝密的,他们基层员工本就是没权力给你,要也没用!
更有人认为:那是你审前准备做的不充分,你应该将所有可能用到的资料搜集完?
其实无论哪种情形,你最终都能取得你需要的资料,差别只在于时间,在于效率。
但效率对内审来说,却十分重要!
估计每一位同行在审计过程中,都经常会突破原有审计方案、审计范围,不得不重新或增加一些信息资料。
审计线索和风险是多样的、多变的,你不可能一次就能搜集完整,动态过程中有了新发现,新线索就需要新的资料。
尤其是细小的信息和数据,走正式程序太浪费时间了,完全可通过“人情”来处理。
你说,这些“人情”重要吗?
如果重要的话,那你又拿什么来还呢?
亲,多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