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影片讲述了与中国传统息息相关的故事

电影不过三 2020-06-15 23:22:00

在2016年11月30日,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通过审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是我国继京剧、珠算等第三十一个被列入该名录的项目。

当然中华上下五千年,拥有的文化传统远远不止这些。

今天在这里推荐三部和中国传统有关的影片,希望大家喜欢。

第一部:《变脸》

《变脸》,中国电影,1997年上映,片长91min。

青年电影制片厂、香港邵氏制片厂联合出品,吴天明执导,魏明伦编剧,朱旭、周任莹等主演。

豆瓣评分8.6。

讲述了恪守传统的老艺人“变脸王”为传承衣钵收狗娃为徒,不料狗娃是女扮男装,最终,变脸王打破“传男不传女”的陈规,传艺给狗娃。

变脸主要是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属于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在全国300余个戏曲剧种中有不少的兄弟剧种有此绝活,只不过变脸的种类有多寡之别,变脸的方法有差异之分,川剧的变脸最为著名,饮誉中外。

片中的“变脸王”是一个孤单可怜的老顽固,孤单是他一直只身一身卖艺为生,只有一只猴子为伴,可怜是他妻子儿子早早逝去,顽固是他一直坚守“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规矩。

影片以传统技艺变脸为线索,展现人性美。画面以冷色调为主,色彩的应用朴实,融洽,有亲和力。片中无数俗语恰当准确地推进着情节的发展,合理深刻的反映着人物内心和外在的活动。

第二部:《过年》

《过年》,中国电影,影片改编自舞台剧《大年初一》,1991年上映,片长101min。

北京电影制片厂、香港万和影视有限公司,黄健中执导,姜一编剧,李保田、赵丽蓉、葛优、史兰芽、六小龄童、丁嘉丽等主演。

豆瓣评分8.4。

以春节为背景,讲述了大年初一发生在程姓一家的琐碎故事。

那些表面的礼数和笑脸下面掩藏着的是一颗精明盘算的心,贪心的总想从别人身上去获取些什么。就象片中的老父亲把一堆人民币直楞楞的端到大团圆的饭桌上。

这部拍摄于90年代早期的电影,已经凸现了当时掩藏的社会矛盾和传统家庭秩序的解体。温顺勤劳的父母已经不再是拥有影响力的宝塔尖,诸多阶层不同的子女馋涎的只有一个钱。

而且这种本已存在一传统伦理中的利益纠纷已经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日益明显,终于达到了一个不可调和的状态,老迈的父母最终选择了远走,实在是伤透心下的无奈之举,很有动物老了就找个地方自然死亡的气息。

过年,是总结,操作者要有极其高超的圆和艺术,就象包饺子,弄不好,过年很可能就变成了一家子的诉苦会,然后是批判会,最后借着酒性动起手来。

当然在如今这个聚少离多的年代,过年这种相聚时刻,大多数家庭也都过得温馨甜蜜,毕竟不会像片中那样去图别人什么,聚聚开开心心,散了就各忙各的。

第三部:《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中国电影,2013年金鸡百花电影节首映,2016年公映,片长107min。

西安曲江梦园影视有限公司、西安曲江影视(集团)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吴天明导演,陶泽如、郑伟、李岷城等主演。

豆瓣评分8.0。

讲述的是游天鸣与焦三爷新老两代唢呐艺人为了信念的坚守所产生的真挚的师徒情、父子情、兄弟情。

首先致敬中国第四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吴天明,此片是他执导生涯的绝唱之作。

电影中唢呐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物正逐渐被历史淘汰,作为一个文化传承的记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

而《百鸟朝凤》这样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电影,四会也在作为电影时代的一个标志,逐步退出了大荧幕的舞台,也是一个小遗憾。

唢呐作为中国传统民间乐器,经常被使用在红白事中和戏剧伴奏中,影片在表现唢呐技艺还是师傅徒弟之间的交流都给人一种表面文雅的感觉,但这些民间的乐器以及各种风俗习惯通常会表面给人一种土的感觉,而骨子里是极文雅的。

焦三爷和游天鸣面对唢呐逐渐被人们所冷落时,除了对个别人发泄自己的无奈外,毫无办法,焦三爷用尽最后的力气吹上一曲《百鸟朝凤》作为自己一生的告别,也许还能带着年轻时辉煌的记忆离去。

而作为年轻人的游天鸣在面临巨大生存的压力下,连生活都无法坚持下去的他,如何能肩负把唢呐技艺传承下去的重任?在影片中游天鸣是迷茫的,是无力的!

影片表层看是写的吹唢呐,但从深层看,表现的是对中华民族对优秀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正确态度。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年代,全球化日益增长,传统文化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可能有些人觉得应该顺其自然,让时间来决定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去留。但是有些传统却是充满智慧和汗水的,而这些传统需要我们坚守与维护。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了自己的文化传统,那和一具没有灵魂的尸体有什么分别。

0 阅读:5
电影不过三

电影不过三

电影百年,经典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