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邓小平视察上海,想起因难产去世的发妻:她的骨灰还在不在?

体育快镜头 2022-04-25 21:32:27

1990年,邓小平带着工作组来到上海视察,在视察快要结束的时候,邓小平忽然想起几十年前因难产去世的发妻,于是便问了工作人员一个问题:“张锡瑗的骨灰还在不在?如果还没有处理好,就直接带回八宝山去。”

上海当地的工作人员告知邓小平,烈士的骨灰已经安葬在了上海烈士陵园,听到张锡瑗的骨灰已经被安葬,邓小平点了点头,然后又表示自己应当去祭拜。

站在张锡瑗的坟前,邓小平沉默了许久,对于很多人而言,张锡瑗是个有些陌生的名字,但其实这位烈士正是邓小平的结发妻子,只可惜张锡瑗在24岁那年便匆匆离开了人世。

进步青年

张锡瑗出生于1906年,是河北房山人,张锡瑗这个名字是她的父亲张镜海取的,意思是美玉,父亲希望女儿能有玉一般的品格。张锡瑗的父亲张镜海是民国时期有名的进步人士,他思想开明,在生活比较艰难的情况下,依然将三个女儿都送进了学堂,鼓励她们读书认字。

在父亲的教育之下,张锡瑗三姐妹从小就和普通的女子不同,她们心怀壮志,心忧国家,张锡瑗尤其不同凡响,她在中学的时候便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走上了革命之路。

1925年,18岁的张锡瑗从中学毕业,她决定到外面更广阔的天地去锻炼自己,于是她独自来到了北京,在北京,她认识了自己人生路上的重要导师,李大钊先生。

对于这位思想进步的女学生,李大钊先生非常欣赏,而张锡瑗更是非常崇拜李大钊,凡是李大钊在外授课,她几乎一节不落地去听。不久之后,张锡瑗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党员。

张锡瑗入党没几个月,组织便决定把一个前往苏联留学的机会给她,因为张锡瑗成绩优异而且通晓多门外语,组织相信,她去了莫斯科之后一定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回来报效祖国,为党组织奉献更多的力量。

张锡瑗能够得到这个机会自然也欣喜万分,于是毫不犹豫地收拾行囊上路,而这次苏联之行,她不仅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还意外认识了自己后来的爱人。

因缘际会

1926年,邓小平也来到了莫斯科,不过邓小平这一路走得十分坎坷,原本邓小平是在法国留学的,但是因为在法国组织革命运动,所以邓小平遭到了当地政府的驱逐,不得不离开法国,各处辗转,颠沛流离,生活十分艰难,甚至在欧洲多个国家,邓小平还成为了被通缉人员,不得不东躲西藏。

直到1926年,邓小平才找到机会来到莫斯科,继续自己的学业,而就在这个时候,邓小平和张锡瑗认识了。

他们第一次见面是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图书馆,当时张锡瑗正在书柜上翻阅新书,忽然听见不远处有个人用中文跟她打招呼,在异国他乡听到故乡的语言,张锡瑗激动万分,回头一看,原来这个和她打招呼的人就是邓小平。

他乡遇故知,两个人便找个地方坐下来聊了很久,聊到天色将晚,才想到该回去了。

初次见面,两个人在心中都对彼此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从此他们便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只是当时他们并没有确立恋爱关系,依然恪守着普通同学的分寸,几个月之后,因为国内的任务,邓小平提前回了国内,两人依依惜别,但缘分就是这么奇妙。

1927年,两个人在国内再一次相遇了。

当时张锡瑗也已经在国内工作了一段时间,还成功地组织了一次铁路工人大罢工,这让邓小平对眼前这个女孩更加欣赏,而且当时两个人的工作环境也为他们谈恋爱创造了机会,两个人都在上海工作,而且是上下级,接触的机会很多。

这次邓小平不愿意再错过良缘,所以很快便提出了谈恋爱的意思,才子佳人,天生一对。

1928年初,在众多同志的祝福之下,两个人正式结为夫妻。

这一年张锡瑗22岁,如果故事停止在这里,那就是一段无比美好的爱情故事,可惜美好的开头却并没有美好的结局,他们的爱情仅仅持续了不到两年,便以一方的离世宣告结束。

天人永隔

结婚之后,他们依然在一起工作,生活得很幸福。

可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的,1929年夏天,邓小平又要调走了,组织上需要邓小平到广西去领导革命起义,但是张锡瑗不能和他一起去,因为她在上海还有任务,另外,张锡瑗那个时候已经身怀六甲,一个孕妇不方便长途跋涉,于是夫妻二人只好道别。

等到广西百色起义结束,邓小平匆匆忙忙赶回上海的时候,张锡瑗已经快要临产,住进了医院。

邓小平后来非常愧疚地说:“在广西时一心想着起义,几乎没与张锡瑗联系过,对她和孩子关心不够,现在想起来,我真是对不起她们。”

在所有的书信里,张锡瑗一直都关心着邓小平的状况,却很少提起自己,偶尔说起,只说自己一切平安,让邓小平以工作为重,但等邓小平回到上海,见到躺在病房里的妻子,才晓得这一胎发育的并不好,想要把孩子平安生下来很困难。

妻子被推进手术室之后,邓小平等得非常着急,医生不断地出来通报情况,脸色很差,这让邓小平心中更加忧郁,后来折腾了几乎一天一夜,孩子才终于降生。

可孩子生下来之后,却连哭声都没有,而躺在床上刚刚生产完的张锡瑗也面无血色,四天之后,年仅24岁的张锡瑗便死于产后并发症,而她生下来的那个孩子因为先天不足,最终也没能留住。

邓小平怀着悲痛的心情将张锡瑗以及他们的孩子安葬在上海的公墓里,但邓小平没有想到,几年之后日军侵华,爱妻的公墓遭到破坏,尸骨竟然被扔进了江水之中,后来费了好大的功夫才打捞上来。

为了防止他人破坏,邓小平不得已又将骨灰秘密地藏在上海一处房子里,直到60年代才终于再度将张锡瑗安葬。

乱世之中,白头偕老是很难实现的誓言,即便邓小平这样非同一般的人物,也有很多的无奈与伤痛,岁月的伤痕,永远难以抚平。

0 阅读:0
体育快镜头

体育快镜头

精彩的体育,要加速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