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临终前交代妻子:哪怕冻死饿死也不能动那存款,这是为何

老杨讲影视电影 2023-09-14 14:36:06
前言

1942年5月底,病危之际的陈独秀把妻子潘兰珍叫到了病榻前。他强撑着最后一丝力气说道:“我去后,你一定要自强自立。如果遇到合适的人,可以速速改嫁。”

潘兰珍双眼含泪重重点了点头。忽的,陈独秀又想起了些什么,他接着说道:“以后哪怕是冻死、饿死,也务必不可动那笔存款!”说完,陈独秀就陷入了昏迷。

陈独秀为何不让妻子动那笔存款?妻子和孩子以后又该如何生活呢?

相识和相知

1908年,潘兰珍出生在江苏省通州的一个贫民家庭。为了生计,潘兰珍跟随父母一起去了上海。

在这里,全家人都靠着父亲潘志义在英美烟草公司做装卸工和母亲捡垃圾为生。随着弟弟妹妹的出生,家里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了。

无奈之下,父母只好让年仅13岁的潘兰珍出去工作。潘兰珍在纱厂工作到17岁的时候,不幸遭到了一个流氓的强暴。

在身心都受到伤害的情况下,潘兰珍又回到了父母身边。回家之后,邻居李先生引起了潘兰珍的注意。这位李先生平日看起来非常严肃,但实际却非常和善。

因为家离得近,所以潘兰珍和这位李先生也逐渐有了接触。此时的她还不知道,眼前这位不起眼的李先生就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陈独秀。

1929年11月,陈独秀被开除了党籍。为了继续追求自己的信仰,陈独秀坚持开展革命运动。在被蒋介石以三万大洋通缉的情况下,陈独秀不得已逃到了上海。

巧的是,他所租的房子刚好就在潘兰珍家前面,这才有了两人的相识。陈独秀对潘兰珍的身世和处境深表同情,他无法想象天下有多少人和潘兰珍一样。

在深入的了解之后,陈独秀对潘兰珍的感情从同情变成了关爱。而潘兰珍则认为陈独秀心地善良,非常有安全感。

于是在这样的乱世中,两人之间逐渐产生了惺惺相惜的感情。那一年陈独秀51岁,潘兰珍22岁。

在一起之后,陈独秀每天都会教潘兰珍识字,潘兰珍每天都乐得其中。她从来不会刻意打听陈独秀的身世,只管两人在一起过日子。

两年后,估计自己不能怀孕的潘兰珍对陈独秀说:“咱们领养一个孩子吧,免得孤独。”面对她的央求,陈独秀同意了。随后,潘兰珍就抱养了一个女儿,取名为潘凤仙。

可令她没想到的是,就在她悉心照料女儿的时候,陈独秀竟不幸被捕了。此而时的潘兰珍才得知自己的丈夫原来是共党要犯,名叫陈独秀。

被捕时陈独秀觉得潘兰珍不会再原谅自己了,毕竟自己连真实身份也没告诉她。于是,他做好了坦然赴死的准备。

坚定不移的始终跟随

可事实却不像陈独秀想的那样,得知他的真实身份之后,潘兰珍没有任何迟疑的赶到了南京,去老虎桥监狱探望了他。

见到潘兰珍的那一刻,陈独秀非常感动。但是他不想连累潘兰珍,于是就说:“你还是赶快回上海去吧,我在监狱里什么也无法给你。”可潘兰珍却坚决不走。

经过观察,潘兰珍觉得监狱对陈独秀还算包容,所以她决定留下来照顾他。她在监狱附近租了个房子,每天靠做零工维持生活,整日照顾陈独秀。

从陈独秀入狱到出狱,潘兰珍都坚定的守在了他身边。典狱长见潘兰珍如此有气度,也对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为了让陈独秀在监狱里也能钻研和了解国家形势,潘兰珍给他带去了很多书籍。在这之后,陈独秀就把牢房当做了“办公室”,整日埋头苦心钻研。

陈独秀在南京监狱里面待了五年,潘兰珍就每天不间断的给他送饭。其实在当时的环境下,潘兰珍是非常危险的,但是她却始终坚持跟随陈独秀。

也正是因为这样,陈独秀才能在监狱里面创作出来一本又一本的专著。算上这一次,陈独秀已经进监狱五次了。

可尽管这次的时间比之前都长,陈独秀还是把进监狱当做了战场,把笔杆子当成了利器,一次又一次的用自己的方式做出完美的反击。

1937年8月13日,南京遭到了日军的轰炸。轰炸时,陈独秀所在桌子下面在才幸免于难。为了保证潘兰珍的安全,陈独秀劝她回南通去避难。

可潘兰珍却说:“你现在身边只有我,我怎么能够离开你呢?不管是生是死,我都要和你待在一起。”一段时间后,蒋介石抵不住压力终于同意将陈独秀释放了。

不要动那笔钱

南京陷入危机后,陈独秀带着潘兰珍乘船去了武汉。一到武汉,陈独秀便成了当地的焦点。一边是国民党的监视,一边是各色人士的不断上门,陈独秀深感此地不可久留。

于是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和潘兰珍又搬去了四川江津县居住。安庆失守后,陈松年带着祖母和妻儿找到了陈独秀。

这样一来,潘兰珍的压力大了很多。她每天不仅要照顾失明的婆婆,还要照顾一家人的起居。可是随着人数的增加,吃饭也成了难事。

有一次做饭的时候,潘兰珍看着空荡荡的米缸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她硬着头皮找到陈独秀说:“先生,能不能从那笔钱里支出来一点?过两天我再填上。”

陈独秀摇了摇头说:“不可以,就算是饿死、冻死,我们也坚决不能动那笔钱!”潘兰珍提到的钱是陈独秀的稿费,是教育部部长陈立夫给他的。

当时陈立夫找到陈独秀,想让他写一篇语言文字类的读本,并预支了两万块的稿费给他。陈独秀写完成《小学识字课本》后,把它拿给了陈立夫看。

陈立夫对内容很满意,可是对名称却有些意见。他始终觉得“小学”两个字有些不合适,主张把这两个字换掉。对此,陈独秀坚决不同意。

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陈独秀把那两万块钱保存了起来,不许任何人动。尽管现在全家已经过上了食不果腹的生活,但陈独秀还是坚决不同意动那笔钱。

见丈夫态度如此坚决,潘兰珍只好作罢。为了能让家人吃上饭,她只能把自己随身的首饰全部当掉。

陈松年和妻子找到了一份教书的工作后,陈独秀和潘兰珍就离开了江津县城,去到了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

1942年5月初,陈独秀因连续多天的饥饿和劳累病倒了。他自知自己时日无多,于是就把潘兰珍叫到了身边:“兰珍吾妻,我走后你可要自强自立。如遇到合适的人,你可速速改嫁。”

听到这话,潘兰珍眼泪止不住的流。想到什么似的,陈独秀接着说:“切记,那笔钱千万不能动,也不可拿着我的名声去卖钱。”看着他虚弱的样子,潘兰珍重重的点了点头。

几天之后,陈独秀离开了人世。遵从丈夫的遗愿,潘兰珍在四川的一家农场找了份工作。虽然工资很低,但可自强自立。

1946年,想念养女的潘兰珍回到了上海,随后托人把潘凤仙从南通带到了上海团聚。此后,潘兰珍就一直在一所学校的食堂里面做煮饭的工作,勉强养活自己和女儿。

小结

陈独秀先生的气节实在是令人佩服,而潘兰珍最终也在他的影响下,成长为了一个自强自立的人。能遇到潘兰珍,可谓是陈独秀三生有幸。

0 阅读:141

老杨讲影视电影

简介:让生活有温度,让家庭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