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这一步,它们又如何再次操纵仇恨?

胖胖说他不胖 2024-12-31 17:18:12

hi,我是胖胖。

网络从来不缺聪明人,但也从来不缺傻子。

聪明人在设计流量密码,设计剧本,傻子在为情绪买单,而我们这个互联网信息茧房,好像偏偏就成了傻子多到骗子都不够用的“化粪池”。

今天呢,是2024年的最后一天,胖胖也不想写什么年终总结,也没什么辞旧迎新的寄语。

昨天的文章又被嘎了,最近呢,胖胖也说不好什么样的内容才能发布。

不过,胖胖想扯一扯这几天刷屏的“大熊猫虐待事件”以及两位“网红”被抓的新闻。

这不仅是一场让人大跌眼镜的反面教材,更是最近这友好故事的一个好的开端。

仇恨是可以变现的,情绪是最廉价的流量商品。

咱们先来复盘一下这起事件:

陕西一对中年男女,通过一段声称“熊猫丫丫在美国遭受虐待、为一口食物55秒连磕29个头”的短视频,成功点燃了无数观众的民族愤怒。

胖胖仔细研究了一下,这套路实在是简单粗暴:

熊猫受虐 → 老美没人性 → 我们应该愤怒。

其实这种大家懂的都懂,这种叙事根本不需要细节,也不需要逻辑,因为情绪会自动填补一切漏洞。

事实上,这也是这些所谓的网红深谙一个真理:

事实不重要,情绪才是流量的金矿。

他们的粉丝呢?

也早就习惯了“只听自己爱听的故事”。

真相如何?根本没人关心。

说到这,胖胖得聊聊所谓的“仇恨洗脑”——这逻辑实在太熟悉了。

从“日本人学校事件”到“熊猫丫丫受虐”,一出出流量剧本,靠的都是简单粗暴的“我们对他们”二元对立,直接把网民愤怒值拉满。

更要命的是,自媒体时代的算法助攻,让这种仇恨营销的效率变得前所未有的高效。

而这些网红早就摸透了大众心理:

激发愤怒,比讲清真相容易太多。

哪怕内容是子虚乌有的谣言,只要能让观众怒火中烧,就能轻松撬动流量、打赏,甚至募捐。

而平台算法则进一步放大了这种恶性循环,让仇恨的声音盖过理性的声音。

胖胖特地去翻了下数据:

这对中年网红通过直播吸金3万余元,向粉丝募款14万余元,累计牟利17万余元。

钱虽然不算天文数字,但性质相当恶劣——因为他们开了个坏头。

其实互联网有个现象:

只要有人用套路赚到钱,很快就会出现大批模仿者、对标者。

大家可以看一看胖胖部分文章搜一搜同款标题应该是可以搜得到一堆的对标。

那这种“仇恨模式”简单易复制,而且观众只需要一个“敌人”发泄情绪,根本不在乎真相。

说白了,这就是一门用仇恨包装的生意,拿情绪当镰刀,收割那些来不及思考的韭菜。

有人可能会说,受骗的只是少数人,大多数人不会轻易被操控。

但真是这样吗?

胖胖觉得,在这类情绪化叙事里,最可怕的不是那些盲目相信谣言的“傻子”,而是那些表面理智、实则被情绪裹挟的人。

这些人呢,或许并不完全相信谣言,但也懒得思考查证,更懒得质疑。

毕竟,质疑需要动脑,而愤怒却简单轻松。

比如你刷到一个“熊猫被虐”的视频,第一反应是“太可恶了!”

然后直接转发,至于视频真假,压根没花时间去核实。

这类人呢,不是没有能力辨别,而是选择性放弃,因为愤怒比求证容易多了。

而这种懒惰式愤怒恰恰是煽动情绪的网红最擅长利用的,他们精准踩中集体情感的敏感点,让仇恨变成最快速的“团结”工具。

不管是“熊猫事件”还是其他热搜,只要能引发群体认同和情绪共振,仇恨就会迅速扩散。

而胖胖觉得更深层次的问题是,这种“仇恨洗脑”正在瓦解大家的基本信任。

当人们一次次被这些网红灌输“各种敌人”的概念时,不仅对外部敌视,连内部的信任也在被消耗。

比如,这次事件不仅让看客们对老美充满敌意,还将矛头对准了我们的大熊猫保护机构、专家和相关部门。

那些被情绪操控的粉丝,甚至对专家进行骚扰,线下滋扰,直接干扰了科研和正常行政工作。

这种“内外双向撕裂”正是仇恨煽动的最大危害:

它不仅让社会对外敌视,还让内部矛盾激化,最终陷入一种难以修复的分裂状态。

自媒体的“仇恨制造”

在一些经典文学中,胖胖就看过一些“仇恨一分钟”的桥段——敌人是被制造出来的,仇恨是被灌输的。

你像现在,这样的桥段已然在互联网中上演,只不过变得更加隐蔽、更加高效。

你像现在的网红,仅凭一个粗糙剪辑的短视频,便能在网络上掀起千层浪。

你不需要思考,只需跟着愤怒,痛骂所谓的“敌人”,转眼便能在情绪发泄中获得一种自以为的“正义感”。

而背后的操控者,却早已躲在暗处,数着打赏的钱,筹划着下一个剧本。

而这种自媒体时代的“仇恨生产链”,有了算法的加持后,比以往任何宣传机器都更加精准。

流量密码被牢牢握在手中,只需几个耸动的词汇、一个对立的标题,就足以点燃大众的情绪。

你以为自己是在关注某个议题,其实早已沦为别人的棋子。

一条点赞,一次转发,都在帮这些仇恨制造者巩固他们套路的可实行性。

那最终结果是什么?

仇恨越传越广,种子越种越深,情绪越烧越旺,而真相却被埋得越来越深。

而那些沉浸在愤怒中的观众,也一步步成为流量经济中的螺丝钉。

那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保持独立思考已经成了一种奢侈。

但如果不想成为别人镰刀下的韭菜,就必须学会反思:

是谁在操控我的情绪?又是谁在利用我的愤怒?

胖胖会觉得呢,要拆解这套“仇恨”的操作逻辑,还是要多点理性,少点情绪,你像面对那些看似正义的愤怒,对吧?这背后是否存在逻辑漏洞?

真相真的如视频中描述的那样简单吗?

这是不是价值过滤后的真相?

你像现在的自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仇恨传播的温床,算法的中立性只是表面现象。

而在利益面前,一些短视频平台可能会更倾向于推送那些能够激发情绪的内容。

像白某某和徐某这样的网红,只是“仇恨经济”中的小小缩影。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仇恨成了最容易变现的商品,而每一个容易被情绪裹挟的个体,都是这场生意的参与者。

你说,今天或许是“熊猫虐待”的热点,明天可能就是另一个流量密码,换一个话题,点燃另一波情绪。

仇恨的对象不断轮换,这才是互联网的常态。

而如果无法保持理性,无疑就只能成为这场仇恨洗脑中的一环。

当然,胖胖想说的,不仅仅是网红,还有各式各样的自媒体……

你说,明天,又该恨谁了呢?

6 阅读:500

评论列表

韭菜

韭菜

18
2025-01-01 09:12

说了也白说,太多无脑的人了

家里人

家里人

15
2025-01-01 22:33

这几年的确是仇恨当头,只要你说仇恨就很多人奉承点赞,还有爱国牌好打

少女大便来二斤

少女大便来二斤

11
2025-01-01 04:41

什么这那的,都是生意[得瑟]

用户55xxx44

用户55xxx44

7
2025-01-01 01:43

脑洗空们周一恨周二恨……周日休息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4
2025-01-01 13:31

有本书叫乌合之众,讲的是群体无意识行为和心理学。

sdlyhyh

sdlyhyh

2
2025-01-01 08:07

墙头草

胖胖说他不胖

胖胖说他不胖

一个喜欢吃吃喝喝囤肉的大胖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