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人标榜自己的成功,去贩卖焦虑。
越来越多的年青人每天都在寻找自己的“生存意义”,逼着自己上进,实际却是没有太多意义。
我非常明白,二十多岁,害怕未来的生活跟人差距太大,开始知道未来不存在有标准答案的考试。
知道原来除了考试以外还有很多竞争的事情,于是开始无穷焦虑。
所以我不想学。”
可以的。在我看来,专业只是辅助生活的东西,不代表你未来的全部。
你完全可以在专业以外自己去学一些你觉得有兴趣了解的科目。
但是,如果你跟我说,专业调剂的,没选好,读书没兴趣,平时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没目标,我觉得这就是纯扯淡,别给自己的颓废找借口。
你有手机,有电脑,有能够搜寻到你本来喜欢的专业知识的一切渠道,为什么,不是读那个专业,就不能学对应的内容?
“我觉得我很平凡,
身边的同学好像都很优秀。”
实际生活当中,每个人都有点像萤火虫,大家看到你,其实你因为你的发光点,而忽略了你本身长成虫的那副毛茸茸的模样。
你看别人,也是一样的,你看到别人屁股会发光,就以为那是别人的全部,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优点缺点。
不是每个人都天生要做领袖,也不是每个人天生都会表演。
但总有一种别人无法替代的特质,让你成为了你,而不是别人。
你会羡慕那些善于表达自己的人,即使你天赋不够,你也可以尝试迈出那么一步,去试着表达。你不一定要超越别人,只需要让自己有更多的实力。
有的人是天生的战士,有的人是天生幕后做兵器的工匠,只是各司其职,没有可比性。
只是,你要相信自己有自己的特质,摸清自己的优势,缺乏的地方,看着要不要补起来,突出的地方,看能否发挥到底。
“你大学的时候
是怎么规划自己时间的?”
有个很奇怪的事情,就是大家潜意识里都觉得好像学霸大神们都会有很周全的时间规划。
可能是我孤陋寡闻,或者见识短浅吧,身边见识过的那些大牛,还真是随性的比较多。
像神人一样去规划好每天什么时间段做什么东西的人,还真没见过几个。
最健康的状态,应该是每天做的事情劳逸结合,让自己以最舒适的状态去接受成长的。
而不是明知自己内心在抵触,还要像流水线作业一样,每天什么时间段做什么。
你眼中的大神,大多并没有你想象中的会规划时间。
只是,他们更多的将需要学习和锻炼的东西视作了兴趣,享受自己的成长,在劳逸结合当中每天变换重复。
别傻了,学霸分分钟开黑起来,比你强九条街。
我们焦虑未来,又害怕接受新鲜事物,嘴上调侃着自己是一条咸鱼,内心又躁动着向往星辰大海。
真的不要着急,说不准,你本来的速度和规划,就是对的。
只是,成长这件事,并不像即时的竞赛,你看不到你此刻跑得多快,走得多远。
只有某天回过头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经历了那么多,自己也早就成了大树。
别焦虑太多,我们都知道,你只是平时调侃自己是条咸鱼,你努力起来,谁都拦不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