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全球化真正的获益者?

慷慨高歌 2021-03-08 11:44:26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全球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一件普通商品从原材料到生产,再到销售和被使用,可能会跨越数个大洲,得益于全人类的共同劳动,人类社会也在这短短二三十年中获得长足的发展。

而在全球化浪潮中,不同国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各自的收获也不尽相同,有的赚得盆满钵满,有的却是一言难尽。

而想弄明白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谁,我们得先思考几个问题:全球化是什么?谁是全球化的发起者和推动者?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能从全球化中获得什么?

如今普遍认为,马歇尔·麦克卢汉是最早使用“全球的”(global)一词的人,他在1962年出版的《谷登堡的银河系》(Marshall Mcluhan,The Gutenberg Galaxy:The Making of Typographic Man,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62)一书中创造性提出了地球村(global village)的概念,并在该书里描述了通讯技术的突破所带来的共同时空观念。

而后,绿色和平主义组织为宣传其终止核军备竞赛、共同保护地球环境的主张,“地球村”一词被广泛使用,但其侧重点明显不同于20世纪90年代的全球化概念。到了20世纪80年代前期,开始有一些经济学者使用“全球化”一词,比如美国经济学家泰奥多尔·莱维特(Theodore Levitt)。

全球化应该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等在内一切的人类活动领域开始大融合,这其中,经济全球化既是前提也是基础,是具象化最多的一个方面。

如今,我们回顾过去近四十年的全球化历程,不可避免地会看到,除中国外,几乎没有其他发展中大国获得飞跃式进步,发达国家却依旧富有、极少有衰退且享受着这个星球上最好的生活,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正是全球化的发起者、主导者和早期推动者。

卡尔·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引用托·约·登宁的名言:"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

所谓无利不起早,发达国家之所以费尽心力去搞全球化,就是因为受到了巨大利益的驱使。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由于金融投机导致的股票市场不稳定,加上美国连年出现的巨额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最终引发了全球股市“大跳水”。

1987年10月19日,美国经济史上有名的“黑色星期一”,这天道·琼斯工业股票下跌508点,跌幅达到22.6%,损失超过5000亿美元。第二天,伦敦股票市场下跌249点,损失达11%,约为500亿英镑,香港股票停止交易,巴黎股票市场下跌9.7%,东京股票市场下跌14.9%。

那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正面临着二战最严峻的经济危机,美国经济眼看着就将滑入“深渊”,但此后情况却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反转。

1992年,克林顿击败老布什,成为美国第42任总统,而他之所以能赢得选举的胜利,主要是因为他的竞选策略专注于国内议题,尤其是当时陷入低谷的美国经济。

克林顿政府通过增加对富人和公司的税收、消减财政赤字以及大力推行“新经济”,使美国经济不仅爬出泥潭,实现了近10年的正增长并持续繁荣到如今,这其中,“新经济”无疑是关键举措。

1996 年12月30日,美国《商业周刊》率先抛出“新经济”概念,1997年2月,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以官方语言确认了新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概念。我们在这里可以初步将新经济简单地归纳为:

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潮流下,立足于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环境技术和管理技术等七大高科技龙头产业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观念、运行模式和技术的创新等。

新经济的迅速成长,使得美国工业制造部门、服务部门和流通部门发展迅速。1990年到1998年的8年时间里,美国GDP增长了26.7%,其中,电子和电力装备产业产值增加了224%,机械工业增加了107%,商业服务、通讯、流通和交通产业产值的增幅亦均在42 - 68%之间。2000年,美国GDP达到99657亿美元,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占比上升到31.54%。

而20世纪90年代往后,美国经济呈现出主要特征就两个:信息化,全球化。

老美的套路就是依托自身强大的科技,以跨国公司往海外输送高科技产品和资本(关键技术和控制权在自己手中),再用军事确保美元和石油的挂钩,世界各国需保有一定量的美元用来买美国的商品,又要持有美债保证美国经济不会崩溃(因为美国经济崩溃了,大家都会跟着一起倒霉)。

美国进可以用美元换遍全世界,退则能将自身的通货膨胀输送到海外,大家还得一起保着它的经济不崩盘。这样,美国人既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又不用担心经济危机,遇到问题只需要敞开印钞机印纸就行了。

中国原来有一批人,十分羡慕西方人过着高薪休假、吃牛排、喝红酒的潇洒生活,但他们没有看到,这是建立在数十亿发展中国家人民替他们做着繁杂而劳累的代工,输送着原材料,然后还是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苦日子之上。

不幸的是,多数发展中国家未能吃到多少经济全球化的红利,而幸运的是,中国可能陷入了所谓的“幸存者偏差”,不仅“逆袭”,还做大做强,进而更加大力拥抱全球化。但其实,我们入场的时候并不是最有机会和概率的“玩家”,至少排不到前面。

比如,同在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和巴西,这两个国家都拥有充足的劳动力,又紧靠美国这个全世界最大的市场,按道理讲,他们应该最先并且获得足够的全球化红利,但它们没有。

1974到1980间,巴西每年的经济增速高达6.9%,工业增长更是高达7.2%,在八十年代初期,巴西还曾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前十的工业国。然而,太早的“去工业化”、缺乏实体经济支撑,加上民众消费主义盛行,娱乐狂欢至死的消费和生活态度,90年代后,巴西经济急转直下,只能靠出口原材料和服务业勉强度日。

2016年,巴西本想借里约奥运向世界展示大国面貌,却上演了一场又一场的闹剧,暴力、贫穷、基建差····巴西把一切落后面貌呈现在了全世界面前。

墨西哥的大致情况也差不多,二战后有近20年的“墨西哥奇迹”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八十年代后又陷入“失速四十年”的泥潭中。

还有更加典型的就是印度,劳动力充足的没边,不仅多还便宜,而且被捧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与美国、欧洲、俄罗斯(苏联)、日本都交好,可以说是是要什么就给什么,是我们曾经羡慕都羡慕不来的条件。

同为战后独立的大国,印度经济在前几十年和中国不相上下还略有赶超之势,而在改革开放后,印度被迅速甩开,且差距越来越大。

发展中国家到今天能和发达国家扳手腕的,只有中国,如果没有中国,所有的发展中国家老老实实的给发达国家打工接受盘剥才是正常态。当初的发达国家推动全球化,是把低端制造业放出来,发展中国家人民老老实实做着用八亿件衬衫换一家波音飞机的代工,只是他们千算万算,却没算到会遇到中国这个“腹黑”高端玩家。

我们没有把挣到的钱拿去花天酒地挥霍一空,而是不漏声色地搞基建、办教育、学技术,搞科研,再把技术又投入生产中。人家本来只要你拿点辛苦钱就行了,可你非要自己干,所以现在美国开始要“把制造业带回美国”了,他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威胁。

我们要致敬一代又一代不懈拼搏的中国人,他们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牺牲,用中华民族骨子里的节俭、内敛、韧性和进取,在弱肉强食的国际森林中生生杀出一条血路来,没有他们,西方“和平之师”的刀会架在谁的脖子上还未可知。

过去几十年的全球化,最大获益者绝对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多数仍是贫穷和落后的,而我们不过只是个例中的特例。有人曾对日本援华的ODA贷款和美国等外资建设中国“感恩戴德”,鼓吹他们的“高尚、无私和乐于助人”,但在他们恬不知耻地说这番话前,是否能先请发达国家把在中国赚到的钱现吐出来?

16 阅读:2909

评论列表

xianze

xianze

13
2021-03-13 04:12

最大的利益获得者是美国,没有全球化,它印的美元费纸根本没人要。

cowii传奇

cowii传奇

6
2021-03-12 01:02

说的漂亮!!

cowii传奇

cowii传奇

4
2021-03-12 01:02

网特们出来走一圈!!

慷慨高歌

慷慨高歌

做一个分享有趣有用的信息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