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深夜停电手机信号消失,门外传来敲门,我妈想开门,我:别开!

雅旋看娱乐 2025-03-25 21:32:40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创作

"妈,别开门!"我死死拽住妈妈的手,压低声音说道。

门外,敲门声越来越急促,伴随着一个焦急的女声:"有人在家吗?我是住在楼上的刘阿姨啊,老伴突发心脏病,能借用一下你们家的电话吗?"

深夜的静谧总是容易让人放松警惕,但有时候,这份宁静之下却暗藏杀机。

01

凌晨两点,我正躺在床上刷着手机。窗外偶尔传来几声狗叫,打破了深夜的宁静。

这个时间,妈妈应该已经睡着了,我却总是睡不着,这可能和最近总是做噩梦有关。

突然,屏幕一黑,整个房间陷入了黑暗。

我下意识地眨了眨眼睛,想确认是不是自己太困出现了幻觉。

我以为是手机没电,可明明刚才电量还有百分之八十多。

摸索着去摁床头的台灯开关,可台灯也毫无反应,连一点亮光都没有。空调的嗡嗡声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令人不安的寂静。

"依雨,是不是跳闸了?"妈妈的声音从隔壁房间传来,语气中带着一丝困惑。最近这片区域从没发生过停电,尤其是在这种时间点。

"我去看看。"我拿着手机当手电筒,蓝幽幽的光束在黑暗中显得格外刺眼。

走到玄关的电闸箱前时,我的手有些发抖。

记得上个月我们刚找物业检修过电路,说是一切正常。打开电闸箱,所有的开关都显示正常位置,可整个房子依然漆黑一片。

我打开手机想查看停电通知,这才发现手机连信号都没有了。

屏幕左上角的信号格全部消失,连一格都没有。这种感觉很不好,就像突然被与外界隔绝了一样。

我又看了看无线网络,显示"未连接"。

这种情况很不寻常,毕竟现在是城市中心,就算是停电,也不至于连手机信号都消失。上个月隔壁小区施工,虽然断了半天电,但手机信号一直都很稳定。

02

妈妈披着睡衣走出来,手里拿着一个老旧的手电筒,但可能很久没用过了,怎么按都不亮。"会不会是电费不够了?"她一边说一边把手电筒放在茶几上。我注意到她的手也在微微发抖。

我打开手机里的电费缴费软件,界面显示"余额不足"。

这更奇怪了,明明前天我刚给家里的电表充了五百块钱。那时候还特意看了一下余额,足够用一个多月了。我退出软件又重新打开,界面依然显示同样的信息。

冷汗从我的后背渗出。正当我和妈妈商量着要不要去物业问问情况时,我突然想起最近看到的新闻:本市连续发生多起入室案件,凶手专门挑选独居女性下手,作案手法极其残忍。

最近的一起案件就发生在距离我们小区不到三公里的地方。那起案件的细节至今想起来都令人毛骨悚然,受害者家中的电路就是被人为破坏的。

"妈,我总觉得今天这个停电有点不对劲。"我刚说到这里,手机的光束扫过鞋柜,突然发现了异常。

平时随意摆放的鞋子此刻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就像是被人特意整理过一样。

更诡异的是,鞋柜上居然多了一双男士皮鞋和一个手提包。那双皮鞋看起来很新,黑色的皮面在手机光下泛着冷冷的光泽。

妈妈顺着我的目光看去,脸色瞬间变得苍白:"这些东西……不是我们家的。"

"前几天我就觉得家里有些地方怪怪的,"妈妈压低声音说,"厨房的刀具位置总是会变,门口也经常出现一些没有电话号码的小广告。"

就在这时,门铃突然响了起来:"叮铃铃"

"有人在家吗?我是住在楼上的刘阿姨啊!"门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声,"我老伴突发心脏病,现在没电打不了120,能借用一下你们家的电话吗?"

我看到妈妈的手已经搭在门把手上,下意识地要去开门。我一个箭步冲上前,死死拽住她的手腕:"等等!"妈妈被我突然的动作吓了一跳,疑惑地看着我。我把她拉到远离门口的地方,压低声音说:"妈,你先别动。"

我仔细回想了一下,脑海中浮现出刘阿姨的模样。

她家住在十五楼,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和老伴都是退休教师。

最重要的是,他们家就在电梯口,而且为了老两口方便,特意选了离医院最近的单元。就算是突发状况,也完全可以直接坐电梯下楼去医院,根本用不着来我们家借电话。况且现在停电,就算开门让她进来,座机也是打不通的。

门外的敲门声还在继续,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蹑手蹑脚地走到门前。

手机的光束在黑暗中显得格外刺眼,我赶紧关掉,想通过猫眼观察外面的情况。

可当我凑近门眼时,心里一沉——猫眼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什么东西堵住了,里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我又看了看防盗门上的可视门铃屏幕,同样是一片漆黑。

"刘阿姨"见我们迟迟不开门,声音变得更加急切,带着一丝哭腔:"求求你们开门吧,我老伴真的很危险啊!再不送医院就来不及了!"这声音听起来很像刘阿姨,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刘阿姨平时说话很温柔,声音虽然苍老但很有力量,不像现在这样尖细。

03

就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眼角瞥见门缝下闪过一道金属的反光。我的心跳漏了一拍——有人在试图撬我们的门锁!那反光的金属片在门缝下来回移动,发出细微的刮擦声。

我感觉浑身的血液都凝固了,拉着妈妈快步退回主卧室。门外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像是有人在小声交谈。

我听到有人说"快点",那声音明显是个年轻男人。又有人说"别急",声音沙哑低沉。突然,防盗门被重重地撞击了一下,发出巨大的声响,整个门框都在震动。

我和妈妈手忙脚乱地用衣柜顶住房门。衣柜很重,推动时发出刺耳的摩擦声。门外的撞击声越来越大,我们能清楚地听到至少有三个人的脚步声,他们在门外走来走去,像是在商量什么。

"开门!再不开门我们就撞开了!"门外突然传来一个粗犷的男声,声音里带着赤裸裸的威胁。这声音与之前"刘阿姨"的声音判若两人,再也没有任何伪装。

我颤抖着拿出手机,屏幕上依然没有一格信号。妈妈突然想起什么,从床头柜的抽屉里翻出一个老式的诺基亚手机。这是她一直留作备用的,说是老手机信号好,关键时候能派上用场。没想到这个时候真的用上了。

我赶紧打开手机,虽然没有信号,但紧急报警电话还是可以拨打的。

就在我准备按下按键的时候,外面的撞击声戛然而止。

房间陷入一片死寂,只剩下我和妈妈的心跳声。

这种诡异的安静反而让人更加不安,就像暴风雨前的宁静。我们屏住呼吸,生怕发出一点声响会引起门外歹徒的注意。

突然,窗外闪过一道手电筒的光束。我们住在六楼,难道他们还想从窗户闯进来?

我们赶紧用窗帘遮住窗户,动作虽快却不敢发出一点声响。

厚重的窗帘放下后,那刺眼的手电光也被挡在了外面。

我们关掉所有可能发出光亮的设备,包括手机屏幕。

只有老式诺基亚手机的屏幕在黑暗中发出微弱的绿光,显示正在拨打110。每一声按键音都让我们揪心,生怕被外面的人听见。

"喂,是警察吗?"我把嘴凑到话筒前,用几乎只有自己才能听见的声音说话,"我们家现在有人要闯入,地址是幸福小区12栋602室。现在门外至少有三个人在试图撬门,我们是一对母女,请快来救我们!"

"请保持冷静,不要挂断电话。"接线员的声音沉稳有力,给了我们一丝希望,"警察已经在赶来的路上了。你们现在是否安全?有没有受伤?"

我正要回答,突然听见远处传来了警笛的声音。那刺耳的警笛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门外的人显然也听到了,走廊里顿时响起一阵慌乱的脚步声。

"快走!条子来了!"有人低声喊道,声音里充满了慌张。接着是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听起来像是在往楼梯间跑去。电梯停电,他们只能走安全通道。

脚步声渐渐远去,走廊里恢复了寂静。但我和妈妈依然不敢轻举妄动,生怕这是他们的诡计。我们紧紧抱在一起,耳边能听到彼此急促的心跳声。

很快,走廊里响起了更多的脚步声,这次是整齐有力的。"警察!各户注意,不要惊慌!"一个洪亮的声音传来。我们这才真正松了一口气,小心翼翼地挪开衣柜,打开房门。

刺眼的手电光照进来,我下意识地眯起眼睛。"你们没事吧?"一个身着警服的年轻警察问道。看到我们点头,他才示意其他同事去追捕逃跑的歹徒。

警方很快控制了现场。他们在我们家门口发现了撬锁工具、铁丝,还有用来堵住猫眼的黑色胶带。更令人心惊的是,在我们楼下停着一辆可疑的面包车,车里装满了作案工具:手电筒、对讲机、绳子、胶带,甚至还有迷药和注射器。

"这伙人最近在城里作案多起,"带队的刘警官说,他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眼神犀利,"他们的作案手法非常专业。会提前踩点,在目标住户家中投放一些物品,比如男士皮鞋,用来试探家里是否有成年男性。如果发现是女性独居或者母女共住,就会选择在深夜停电作案。"

我倒吸一口冷气,原来那双皮鞋和手提包是他们故意放的!如果不是我们够警惕,恐怕今晚真的会酿成惨剧。

"他们是怎么进入我们家的?"妈妈颤抖着问道。

"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刘警官翻看着记录本,"这个犯罪团伙有五个人,分工明确。有人负责踩点,有人负责破坏电路,还有人专门假扮邻居。他们会利用各种身份混入小区:快递员、外卖员,甚至保洁人员。"

听到"保洁人员"这个词,我和妈妈对视一眼,都想起上个月来家里打扫的"阿姨"。那天她特别热情,说是物业新招的保洁,要给每家每户做一次免费大扫除。我们还觉得是件好事,完全没有起疑心。

更让人后怕的是,他们之前在我家周围活动了将近一个月。那些莫名其妙出现的小广告,原来都是他们用来做记号的暗号。广告上不同的图案代表不同的信息:住户情况、财务状况、最适合的作案时间。

天亮之后,我和妈妈立即联系开锁公司,更换了所有的门锁。

我们还加装了摄像头和报警器,在窗户上也安装了防盗网。这次的经历让我们意识到,安全设施不是可有可无的奢侈品,而是保护生命的必需品。

小区物业在这件事后也痛定思痛,加强了安保措施。每个单元门都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访客必须登记才能进入。保安巡逻的频率也增加了,尤其是在夜间。

邻居们也开始互相提醒,组建了安全互助群。

大家约定,如果真的有紧急情况,一定要先通过物业或者其他熟人联系,绝不轻易给陌生人开门。就连平时热心的刘阿姨也说:"宁可被说没人情味,也不能贸然开门。安全第一!"

一个月后,警方通报这个犯罪团伙已经全部落网。他们交代了在全市作案十余起的犯罪事实,手法都极其相似:先踩点、后停电、假扮邻居求助。所幸的是,我们是唯一一个成功避免被害的住户。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还是会想起那个恐怖的夜晚。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都可能暗藏危机:一双不起眼的皮鞋,一个普通的手提包,一张随意的小广告。这些原本普通的物品,都可能是犯罪分子的暗号。

幸好,我们及时发现了这些异常,保持了警惕。这让我明白,在这个看似平安的世界里,保持警惕和安全意识,永远都是守护自己和家人的第一道防线。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值得关注,因为安全,不能有一丝侥幸。

0 阅读:0
雅旋看娱乐

雅旋看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