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随处可见,“人肉开盒”更是闻风丧胆。
夜黑人静的夜晚,一个人躺在穿上玩手机,突然间陌生电话的响起让人心头一颤,小心翼翼的接通之后,等来的却是对方无尽的沉默然后再挂断。
不明真想的你刚开始可能并不会在意这样的事情,但是几天之后一封陌生邮件出现在你的邮箱,上面附带着你的详细地址、身份证号以及你最近的快递订单。
这不是恐怖片里发生的故事,而是真真实实的出现在很多人的身上,这种事情也就是所谓的“人肉开盒”。
对于这样的一个黑色产业,央视进行了相关报道,不少人都在不经意间被开盒,造成自己的隐私泄露。
隐私泄露
在当今这个互联网时代,大家不管是网上购物还是点外卖都遗留有自己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在不经意之间很有可能造成个人隐私的泄露。
外卖单上的家庭住址,快递单上的个人信息,甚至一些不经意之间的信息都有可能成为某些人的工具。
2023年年底的深夜,网络博主绾绾正准备结束一天的工作,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电话那头的声音是一个自称她粉丝的人,语气非常的激动,声称想要和她见面。
绾绾下意识的将那个人给拒绝了,以为就是普通的私生搞到了她的电话,自己只要给她拉黑就没事了。
可没想到,在她将那个人给拒绝掉之后,越来越多的陌生电话开始不断的骚扰她,电话内容也变得越来越离谱,一些人要求她“私下交流”,有些人则试图通过各种方式与她建立联系。
那段时间她的整个日常生活都受到了影响,连一些正常的工作都受到了影响,更糟糕的是,绾绾曾收到多个品牌和团队的合作邀约,但由于她对于隐私泄露的担忧,她不得不放弃了许多潜在的合作机会。
网络平台要求实名登记、社交媒体频繁要求粉丝互动,她非常清楚,若是个人信息暴露在公众面前,不仅自己可能会遭遇骚扰,连带的家人和朋友也会受到困扰。
于是,她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和安全,最终选择放弃。
为了弄清楚自己究竟是如何成为这些骚扰电话的目标,绾绾决定进行一番调查,她开始仔细回忆,是否有过任何可能泄露个人信息的情况。
通过翻查她的社交媒体账户、浏览过的网络平台,她逐渐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原来,她的个人信息被泄露的途径并不是她所直接参与的平台,而是通过某些境外网站的聊天群。
这个聊天群是一个有着上千人的圈子,成员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而其中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收集并买卖个人信息。
绾绾的电话号码、住址、甚至一些私人细节不知为何被曝光,并被上传至这些群组中进行非法交易。
而除了绾绾之外,还有高中生也遭遇到了开盒。
一位16岁的女高中生小瑶,周末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一起玩游戏,小瑶因为那天的状态不太好,屡屡失误,导致队伍的表现不尽如人意。
刚开始,大家还只是轻声抱怨几句,可随着比赛的进行,小瑶的情绪有些失控了,在一次关键的对战中,她因为操作失误导致队伍惨败,语气也变得有些急躁。
于是小瑶就和队友吵起来了,游戏结束后,小瑶并没有觉得事情会有多大,毕竟在她看来,游戏中总有一些“嘴炮”的争执,没什么好计较的。
让她没有想到的是,那个对方玩家并没有就此罢休,反而似乎更加激烈地开始了攻击,第二天,小瑶再次上线准备和朋友们一起玩时,发现自己的账号被封禁了。
更让她震惊的是,那位玩家开始通过私信威胁她,内容越来越恶劣。
“你爸妈教育得好吗?”他发来了一条信息,字里行间充满了敌意,“不管你再怎么躲,我一定让你爸妈看看,到底是谁在教训谁!”
小瑶看到这些话语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惧,她不知道对方如何知道她的个人信息,也不知道他能做到什么程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方不仅在游戏中继续骂她,还开始通过各种社交平台对她进行骚扰,甚至她的朋友也受到了影响。
没想到那人直接开盒了小瑶,并且锁定了她的信息,直到报警才将这件事解决,而她们也只是被开盒人的一部分。
贩卖信息
其实“人肉开盒”这事儿,就是一条靠非法获取、买卖、使用个人信息,甚至实施威胁恐吓的黑链条,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人肉搜索”加上“网络暴力”的升级版。
没有手段的人看到自己不喜欢的人,顶多在网络上开腔互骂,但是有手段的人就会找到一些线索,对别人进行开盒,对他的各种信息了解的一清二楚。
而个人信息的泄露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黑客会发送诈骗邮件、植入恶意软件攻击我们的电脑或手机,以此盗取各个平台上的个人资料。
一些机构内部人员也可能监守自盗,例如快递公司、酒店甚至App公司的员工,他们利用职务之便泄露用户信息。
其实有些东西已经成为了大家的共识,但是没有办法去管,因为人太多了,一个公司不可能把所有的人都辞退掉。
再加上手机在无时无刻的摄取我们的权限,不经意之间一些隐私都泄露出去了,原图发送的照片,甚至能够找到你所拍摄的精准地点。
被我们淘汰的旧手机在出售前未彻底清除数据,都有可能成为泄露隐私的缺口,这些渠道稍不注意,就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024年年初的时候,浙江警方就找到了一批大量贩卖个人信息的群聊,仅仅需要10块钱,就能够得到一个人的手机号、身份证号以及家庭住址。
想要更多更仔细的照片,那也只是钱多少的问题,而那些群聊里至少有上千人,每天都有不同的人在群里购买别人的开盒信息,体量之大让人无法想象。
数据贩子曾经狂妄地说:“只要给我一个手机号码,我就能查到你家几代人的信息。”这并非虚言,有网络用户做了实验,结果发现仅仅提供一个手机号,就能立刻查出二十多个快递收货地址。“
保护个人隐私
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科技的迅猛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
从智能手机到云计算,再到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我们几乎可以通过几次点击就获取几乎所有我们需要的信息、服务和娱乐。
科技的力量改变了世界,也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享受这一切便利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技术带来的另一面,个人隐私的巨大风险。
如今,个人隐私已经不再是某些人心中的“奢侈品”,而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保护的基本权利。
我们的每一次在线购物、每一次社交媒体的更新、每一次手机的定位,甚至每一次搜索引擎的查询,都会留下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正被各种平台和公司收集、存储、分析。
很多时候,这些信息并没有得到充分保护,甚至在不经意间泄露或被滥用,导致我们面临身份盗窃、诈骗、个人生活曝光等严重后果。
而当这些信息一旦泄露掉,对于我们个人安全也会造成危害,所以当我们在购买快递或者外卖的时候,使用虚假信息或者不常用的手机号,并且不讲自己的真实姓名给泄露出来。
从一点一滴中开始改变,保护自己的信息。
信息来源:
1.2000余名网红被“开盒”,个人信息被泄露,嫌疑人获利几十万元…… 2025-01-21 光明网
2.网红被“开盒”陷噩梦!幕后黑手竟然还…… 2024-10-29 环球网
3.一言不合就“人肉开盒”?14岁准高中生被以25元的价格“开盒” 2024-08-08 深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