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诚然,当女儿嫁出去以后,再回到娘家就没有以前的感觉,甚至变得生疏,有了距离感。
娘家人真得不爱女儿吗?
父母很难说不爱自己的孩子,只是,他们认为你确实已经嫁出去,成为婆家人的一员。
所以,某些行为上的表现,让作女儿的你感受不到被爱。
都有哪些表现呢?

一、索取
父母典型不心疼女儿的表现,就是不考虑女儿的实际状况,不断向女儿索取,让女儿而感到心寒。
一位40几岁的女士认为,父母从来没有爱过她,不过就是想有个老实的孩子为他们付出罢了。
结婚前,女子就把上班赚得钱全给了妈妈,以为将来出嫁会有嫁妆。
不过是自己想得太完美了,她挣得钱都贴补给弟弟的婚房上了,而那个房子,弟弟没有出过一分钱,却理所当然在享受着。
既然如此,女子也认了,可是房子没有给女子留一间,她回娘家,竟然没有地方住,从那一刻,女子彻底认清了人性。
从此以后,女子心凉了,爸妈住院她连看都不想看,她认为,欠爸妈的前半生已经还清了。
这位女士也有类似的情况。
她嫁出去以后,对娘家人一直念念不忘,想让父母也到城里过上舒适的生活。
她用自己的积蓄给父母买了一套房子,希望父母能够在城里安心养老。
可是,父母并不是有多体会和感恩于她,而是不断向她索取。
父母直接把房子过户给弟弟,做了弟弟的婚房。不仅如此,弟弟结婚要买一辆20万的新车,妈妈直接向女儿张口,让她拿出十万元去接济。
女人不是拿不起钱,而是心已凉,给父母买的养老房,也是自己多年积蓄买下来的。
自己一个人单身,父母从来不过问过她的生活,只是一味地索取,这令她很寒心。

二、偏心
不管何种关系,我们都怕被“区别对待”,父母“偏心”,就好像斩断了女儿回家的路。
一位女士说,每回家一次,就伤心一次,以后娘家能少回就尽量少回吧。
春节的时候,母亲的一个举动,让她感觉到自己竟然是一个“外人”
女子买了千元的礼品,开车两个小时回到了娘家,回家还给妈妈一千元现金。
到家后,她的儿子想喝牛奶,母亲却把牛奶塞到了床底下,转而拿了一瓶饮料给儿子喝。
儿子不想喝,女子就想拆床底下的牛奶,母亲却说,不能由着小孩子的性子来。
当侄子侄女从外面回来后,就要准备拿儿子不想喝的饮料喝时,母亲赶紧从床底下拿出那些奶,还说,这是姑姑带来的好奶,你们喝这个。
女子非常地伤心,当场就想与母亲翻脸,想想大过年的就算了吧,可内心却与母亲之间增添了一个“屏障”。

三、看不到女儿的付出
有些父母认为女儿的孝顺,不是锦上添花的事情,而是理所当然,甚至还会说出一些伤人心的话。
一位女子说,父亲去世早,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几乎承担母亲家所有的责任,大大小小的事她都要管起来。
这几年母亲半自理后,女子去娘家的路都要快磨平了,没想到,一天母亲骂她一无是处,管得太多了,女子那个泪水擦不完。

四、离婚后
看到过这样一个视频,一位女子离婚后带着孩子回到了娘家,娘家不但不安慰她,而是天天给她施加压力。
妈妈坐在床边,天天抹泪,意思是不想让女子呆在家里,她的弟弟还没有结婚。
女子这才懂得,自己嫁出去以后,娘家真的就不是自己的家了。

写在最后:
有人说,父母养女儿,期待有回报率的,期望女儿嫁个有钱或有权的对象,带给他们利益。
有人说,父母不是不爱,是爱女儿的同时,更爱他们儿子,要承认事实。
还有人说,回娘家的路,都是用钱铺起来的。
娘家人真的不爱自己的女儿吗?不尽然。
承认,有些父母重男轻女“偏心”,因为不公平待遇,所以让女儿感到了不被疼爱。
确实,有些父母比较“自私”,只考虑原生家庭的利益,忽视女儿的困苦。
俗话说,“女儿是娘的贴心小棉袄”,既反映了母亲对女儿的珍视,又说明女儿与母亲感情亲密,能给母亲带来温暖和安慰。

愿彼此都互相理解, 珍视亲情,让爱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