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肥穴施深度要点,疮痂病叶面喷施法,幼苗期10天养护,青海高原土豆案例

霜染青笺 2025-02-19 18:57:42

磷肥穴施深度要点,疮痂病叶面喷施法,幼苗期10天养护,青海高原土豆案例

在农田里劳作的农民们,心里总是有一肚子苦水。就说种土豆吧,在青海高原那片土地上,很多农户都碰到过大难题。有个叫老马的农户,他在青海的一个小山村里种了好些年的土豆。每到收获的季节,看着地里那些个头不大、表面还疙疙瘩瘩的土豆,他的心里就像被一块大石头压着。他总是纳闷,自己种的土豆怎么就和别人家的不一样呢?别人家的土豆又大又光滑,咋到了自己这儿就事与愿违了呢?其实啊,这里面学问可大着呢。

咱们先来说说磷肥穴施这个事儿。磷肥对于土豆来说,就像是人吃饭要吃主食一样重要。不过很多人在施磷肥的时候啊,就随便在土表撒一把,以为这样就够了。其实不是的。像在青海高原这种地势比较高的地方,土壤的情况又比较特殊。如果磷肥穴施深度不对,那土豆可吸收不到多少养分。一般来说呢,在咱们的农田里,种土豆施磷肥的时候,穴施深度大概在10 - 15厘米左右比较合适。为什么是这个深度呢?这是因为土豆的根系在这个深度附近分布得比较多,能让磷肥更好地被根系吸收。我在东北的一个农场里看到过一种冷门的绿植叫刺槐,他们给刺槐施肥的时候也很讲究深度。刺槐根系比较深,所以施肥深度比土豆还要深一些,大概15 - 20厘米。这就告诉我们,不同的作物,根系深度不一样,施肥深度也得跟着变。还有啊,在华东的一些田园里,种草莓的农户也给我说过,草莓根系浅,施肥就在5 - 10厘米左右,这也是一种对比。

再说说土豆的疮痂病。这疮痂病啊,就好比是土豆身上的一场皮肤病。一旦犯了这病,土豆的表皮就会出现一块一块的硬疤,看着就难受。有次我在河北的一个乡下的邻居,他种的土豆就得了这疮痂病。一开始啊,他没太当回事儿,结果没过几天,病就像传染病一样在土豆地里蔓延开了。后来他到处打听治理的办法。其实啊,叶面喷施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法子。但是怎么喷呢?可不是随便拿着个瓶子就喷啊。得用合适的营养液,把浓度调好,然后在清晨或者傍晚的时候喷施。为什么非得是这个时间呢?因为中午阳光太强了,喷施了营养液容易被晒伤。就像在广东的果园里,那些果农给果树进行叶面喷施的时候,也都是在清晨或者傍晚,广东的阳光那是很强烈的,所以这个经验是实用的。

土豆的幼苗期那10天的养护也是非常关键的。这10天就像是照顾一个小婴儿一样。在青海高原这样的地方,幼苗期的土豆面临的是低温和低氧的环境。老马跟我讲,他以前就忽略了这个问题。他种土豆的时候,觉得只要把苗种下去了就万事大吉了。可是有一次,一场小小的春寒过后,他的很多土豆苗都出现了发黄的现象。他才知道这幼苗期的养护是多么重要。在华北的一些自留地里,种白菜的农户在白菜幼苗期的时候,会特别注意给白菜苗覆盖一层薄土或者稻草来保温。这就好比给幼苗穿了一件小棉袄,能让它们更好地生长。而在西南的一些山地梯田里,种茶叶的农户也会在幼苗期给茶树苗搭一个小棚子,就是为了给茶树创造一个合适的生长环境。这就说明不同地域的作物,幼苗期的养护要点是不同的。

咱们还是回到青海高原的土豆种植上。老马看到别人家的土豆长得好,就到处去学习取经。他发现,青海高原的土壤比较比较松散,保水保肥的能力比较差。所以在种植土豆的时候,穴施磷肥要更精准一些。而且高原上昼夜温差大,土豆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也不一样。在土豆苗刚种下的3天里,水分不能太多,得保持土壤微微湿润就行。等过了3天到7天的时候,如果天气比较晴朗,就可以适当多浇一点水。再往后,到了15天左右的时候,又要注意观察土壤的湿度和土豆苗的生长情况。像在青海高原有块农田种了那种小土豆品种,据说这个品种比其他普通土豆品种更耐旱一点,浇水就可以少一点。而普通品种的土豆,在水分管理上又得另当别论。

还有啊,土豆的种植密度也是个大学问。在不同地域就不太一样。我在河南的一个农田里看到,那里的农田比较平坦,土壤肥沃,种土豆的密度就比较大,一亩地能种六七千株呢。可在青海高原的部分地区,土壤肥力没那么高,种土豆的密度就得小一些,可能一亩地种个四五千株。这就跟城市里盖房子的间距一样,地方小的话,房子也不能盖得太密了,不然都长不好。

另外,土豆的整枝也是有讲究的。在湖南的一些田园里,我看到种豆角的农户会把豆角的一些弱枝、病枝都剪掉,这样能让豆角长得更粗壮,结的豆角也更多。土豆也是这样,在其生长的过程中,有一些多余的侧枝要适当修剪。在西北的一些果园里,果农给果树的疏枝也是为了这个目的。

再看看青海高原土豆的具体情况。像在青海的一些山谷地区,那里的阳光比较充足,土豆的光合作用就比较好,土豆长得就比较茁壮。但是在一些山坡上,因为光照不均匀,有些土豆就会长得歪歪扭扭的。这时候,农民就得想办法调整土豆的生长方向,比如通过在根部培土等方式来引导土豆的生长。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就是土壤的酸碱度。在山西的一些田地里,土壤偏碱性,种土豆的时候就很难吸收磷肥。而在青海高原的部分地区,土壤又偏酸性,这个时候虽然磷肥的吸收情况会好一点,但是如果不注意调节酸碱度到合适的范围,也会影响土豆的品质。就像在福建的一些茶园里,土壤酸性很强,茶农们会撒一些石灰来调节土壤的酸碱度。

从老马的遭遇我们能看出,种植土豆真的是一门大学问。每个环节都紧紧相扣,一处不小心就可能影响最后的收成。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关于土豆种植的细节,那大家有没有想过,在其他高海拔地区种植土豆,是不是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呢?或者有没有什么独特的种植技巧可以分享呢?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