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好心救助老翁,危难时老翁出手,结果反倒是害了他
在清朝末年,南方有个叫青柳镇的小镇,镇上住着一位名叫李沐白的书生。
这李沐白自幼便聪明好学,且心地善良,平日里见着谁家有难,总要伸出援手。
镇上的老少都夸他是个好后生,将来必定能成大器。
这一年,正值科举考试前夕,李沐白收拾好行囊,准备前往省城赴考。
临行前夜,他娘给他煮了一碗热腾腾的汤圆,嘱咐他路上小心,别忘了给家里写信。
李沐白含泪点头,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考出个功名来,光宗耀祖。
第二天清晨,李沐白便背着书篓,踏上了前往省城的崎岖山路。
这山路蜿蜒曲折,两侧是郁郁葱葱的竹林,微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低语。
李沐白边走边欣赏着沿途的风景,心中好不惬意。
正当他走得口干舌燥时,突然听见前方传来一阵微弱的呼救声。
他急忙循声找去,只见一个头发花白、衣衫褴褛的老翁正蜷缩在路边,双手紧紧捂着肚子,脸色苍白如纸。
“老人家,你这是怎么了?”李沐白关切地问道。
老翁抬头看了他一眼,眼中闪过一丝痛苦的神色,说道:“小哥,我是这山里人家的,今天出来采药,不料被毒蛇咬了一口,现在腹痛难忍,怕是……怕是命不久矣。”
李沐白一听,连忙蹲下身子,仔细查看老翁的伤口。
果然,在他的小腿上,有两个细小的牙印,周围已经肿得老高。
他心中暗自思量,这毒蛇之毒甚是凶猛,若不及时救治,只怕真的会有生命危险。

想到这里,李沐白也顾不上许多,连忙从书篓中取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在火上烤了烤,然后小心翼翼地在老翁的伤口周围划了几个十字,挤出了一些黑血。
接着,他又从怀中掏出一瓶随身携带的金疮药,敷在老翁的伤口上,用布条紧紧包扎好。
老翁见他如此细心,感动得热泪盈眶,说道:“小哥,你真是好人啊!
我……我这条老命算是捡回来了。”
李沐白微笑着说道:“老人家,您客气了。
出门在外,谁没有个难处呢?
您先在这里歇会儿,我去给您找点水来。”
说罢,他便起身往竹林深处走去。
不一会儿,他便捧着一捧清冽的泉水回来,小心翼翼地喂给老翁喝。
老翁喝了水,脸色渐渐好转,精神也恢复了不少。
“小哥,你这是要去哪里啊?”老翁问道。
“哦,我要去省城参加科举考试。”李沐白说道。
“科举考试?
那可是大事啊!
小哥,你如此心地善良,将来必定能高中状元。”老翁笑着说道。
李沐白听了,心里美滋滋的,说道:“承蒙老人家吉言,我若能高中,一定回来报答您的救命之恩。”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老翁说道:“小哥,我看你天色不早,还是赶路要紧。

我这条老命已经捡回来了,就不耽误你的前程了。”
李沐白点点头,说道:“老人家,那您保重。
我若高中,定当回来探望您。”
说罢,他便背起书篓,辞别了老翁,继续踏上了前往省城的道路。
这一路上,李沐白走得顺风顺水,很快就到了省城。
他找到客栈安顿下来,便开始专心备考。
转眼间,就到了考试的日子。
李沐白胸有成竹地走进考场,挥毫泼墨,一气呵成。
考完试后,他在省城等了几天,便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归途。
他心里惦记着那个救下的老翁,想早点回去看看他。
然而,当他再次经过那片竹林时,却不见了老翁的踪影。
他心里一阵纳闷,心想:难道老人家已经走了?
他四处张望了一番,也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便继续赶路。
不料,刚走出竹林不久,便听见前方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呼喊声。
他心中一惊,急忙循声找去,只见一群穿着黑衣、手持利刃的蒙面人正追赶着一个年轻女子。
那女子跑得气喘吁吁,眼看就要被追上了。
李沐白心中正义感油然而生,他大喝一声:“住手!

光天化日之下,你们竟敢行凶作恶!”
蒙面人一愣,纷纷停下脚步,将目光转向了他。
其中一个领头模样的人说道:“哼,小子,你少管闲事!
否则,别怪我们不客气!”
李沐白毫不畏惧,说道:“哼,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乃是我辈应有的担当!
你们若想伤人,先问过我手中的笔再说!”
说罢,他便从书篓中取出一支毛笔,蘸了蘸墨水,朝着蒙面人掷去。
那毛笔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不偏不倚地正中领头人的额头。
领头人吃痛,不由得倒退了几步。
其他蒙面人见状,纷纷挥舞着利刃朝着李沐白扑了上来。
李沐白虽然手无寸铁,但他自幼便跟着村里的武师学过一些拳脚功夫,此时施展开来,竟也毫不逊色。
他与蒙面人斗得难解难分,一时间,刀光剑影,杀声震天。
就在这时,突然一阵狂风大作,乌云密布,天色瞬间暗了下来。
紧接着,一道闪电划破长空,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雷声,倾盆大雨从天而降。
蒙面人见状,纷纷四散而逃。
李沐白也趁机摆脱了他们的纠缠,躲到了一棵大树下避雨。
他心里暗自庆幸,心想:幸好有这场大雨,否则还不知道要打到什么时候呢。

然而,就在这时,他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他心中一惊,急忙回头看去,只见一个身披黑袍、头戴斗笠的身影正朝着他快速逼近。
李沐白定睛一看,不由得愣住了。
这身影不是别人,正是他之前救下的那个老翁!
只不过此时的老翁与之前判若两人,他的眼神变得冰冷而诡异,身上散发着一股令人不寒而栗的阴冷气息。
“老人家,您……您怎么会在这里?”李沐白结结巴巴地问道。
老翁没有回答,只是冷冷地看着他,说道:“哼,小子,你没想到吧?
我其实根本不是什么采药的老翁,而是这山中修炼千年的鬼王!”
李沐白一听,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心想:这……这怎么可能?
老翁继续说道:“那天你救我时,我就已经看出了你的善良和正直。
我本来想利用你身上的阳气来助我修炼,但念在你救我一命的份上,我决定放你一马。
没想到,你今天竟然又自投罗网!”
说罢,他便朝着李沐白扑了上来。
李沐白见状,吓得连连后退,心中暗自叫苦:这下完了,我恐怕真的要命丧于此了!
就在这时,突然一道金光闪过,伴随着一阵清脆的铃铛声,一个身着红衣、头戴金冠的女子从天而降,落在了李沐白的面前。
她手持一柄金光闪闪的长剑,剑尖直指老翁。
“哼,鬼王,你好大的胆子!

竟然敢在这里作恶!”女子怒喝道。
老翁一愣,看着眼前的红衣女子,眼中闪过一丝惊恐的神色,说道:“你……你是谁?
竟敢多管闲事!”
红衣女子冷笑一声,说道:“我乃九天玄女座下弟子,奉命前来捉拿你这害人的鬼王!”
说罢,她便挥舞着手中的长剑,朝着老翁刺了过去。
老翁不敢大意,连忙挥动衣袖,与红衣女子斗在了一起。
两人斗得难解难分,一时间,剑光闪烁,铃声清脆,令人眼花缭乱。
李沐白躲在一边,看得心惊胆战。
他没想到,自己竟然会卷入这样一场人鬼大战之中。
他心中暗自祈祷,希望红衣女子能够打败鬼王,救他于危难之中。
然而,就在这时,突然又是一声惊雷响起,伴随着一道刺眼的闪电,老翁趁机使出了一招阴毒的法术,朝着红衣女子打去。
红衣女子猝不及防,被法术击中,口吐鲜血,倒在了地上。
老翁见状,得意地大笑起来,说道:“哼,就凭你也想捉拿我?
简直是痴心妄想!”
说罢,他便朝着李沐白走了过来,准备将他一网打尽。
李沐白见状,吓得魂飞魄散,连连后退,心中暗自叫苦:这下真的完了,我恐怕真的要成为这鬼王的口中食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突然又是一道金光闪过,伴随着一阵悠扬的琴声,一个身着白衣、头戴玉冠的男子从天而降,落在了李沐白的面前。

他手持一柄古琴,手指在琴弦上轻轻拨动,琴声悠扬动听,仿佛能够净化人心中的杂念。
“哼,鬼王,你作恶多端,今日便是你的死期!”白衣男子怒喝道。
老翁看着眼前的白衣男子,眼中闪过一丝惊恐的神色,说道:“你……你是谁?
竟敢来管我的闲事!”
白衣男子微微一笑,说道:“我乃昆仑山修仙者,奉师命前来捉拿你这害人的鬼王!”
说罢,他便开始弹奏古琴。
那琴声仿佛有魔力一般,将老翁团团围住,让他动弹不得。
老翁挣扎着想要逃脱,但越是挣扎,那琴声便越是紧逼,仿佛要将他的魂魄都吸入古琴之中。
李沐白躲在一边,看着这一幕,心中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就像是大冬天的吃了顿热腾腾的铁锅炖大鹅,暖和得直冒汗。
他心想,这下可算是得救了,这白衣男子可真是活神仙下凡呐!
老翁被那琴声折磨得死去活来,脸色一会儿青一会儿白,最后终于承受不住,化作一缕黑烟,消失在了空气中。
白衣男子见状,收起了古琴,转身看向李沐白,微微一笑,说道:“书生,你心地善良,今日得以脱险,也是你的造化。”
李沐白连忙跪倒在地,感激涕零地说道:“多谢恩公救命之恩!
小生没齿难忘!”
白衣男子扶起他,说道:“不必客气,我乃修仙之人,除魔卫道乃是我的职责所在。
你且起来吧。”
李沐白站起身来,看着眼前的白衣男子,心中充满了敬仰。

他问道:“恩公,您可知那鬼王为何会在此地作恶?”
白衣男子叹了口气,说道:“那鬼王原本是这山中修炼的一只小鬼,因吸收了山中灵气,逐渐修炼成了鬼王。
他本性凶残,喜欢吸食人的阳气来提升自己的修为。
近日来,他更是四处作恶,害得周围百姓苦不堪言。
我今日也是偶然路过此地,感应到了他的气息,才赶来除妖。”
李沐白听后,心中一阵后怕,心想:幸亏自己遇到了这位活神仙,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他又问道:“恩公,那您可知那红衣女子又是何人?
她为何也会出现在此地?”
白衣男子说道:“那红衣女子乃是九天玄女座下弟子,她奉师命前来捉拿鬼王,不料被鬼王所伤。
我若再晚来一步,只怕她也性命难保。”
李沐白听后,心中更加感激白衣男子的救命之恩。
他说道:“恩公,您真是我的救命恩人,也是这方百姓的守护神!
小生无以为报,只愿来日高中,能够造福一方,以报您的恩情。”
白衣男子笑了笑,说道:“书生,你言重了。
你心地善良,日后必定会有所作为。
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而已。”
说罢,白衣男子从怀中掏出一颗金色的药丸,递给李沐白,说道:“这颗药丸能够治疗你的伤势,你且服下。”

李沐白接过药丸,感激地看了一眼白衣男子,然后毫不犹豫地服下了药丸。
只觉一股暖流涌遍全身,伤口处传来阵阵酥麻感,不一会儿,伤口便愈合如初。
白衣男子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书生,你且在此等候片刻,我去将那红衣女子救醒。”
说罢,白衣男子便走到红衣女子身边,开始为她疗伤。
只见他手指在红衣女子的身上轻轻点了几下,红衣女子便缓缓地睁开了眼睛。
她看到白衣男子,眼中闪过一丝惊讶,然后说道:“多谢师兄救命之恩!”
白衣男子微微一笑,说道:“师妹,你伤势如何?”
红衣女子挣扎着坐起身来,说道:“多谢师兄及时赶到,否则师妹性命难保。
只是这鬼王狡猾异常,我们还得小心行事。”
白衣男子点了点头,说道:“师妹说得没错,这鬼王虽然已被我重创,但他毕竟修炼多年,不可小觑。
我们且先回昆仑山,向师父禀报此事,再做打算。”
红衣女子点了点头,然后看向李沐白,说道:“这位书生,多谢你出手相助。
我们昆仑山与你有缘,日后若是有难,尽管前来求助。”
李沐白连忙拱手说道:“多谢仙子美意,小生铭记在心。”
白衣男子和红衣女子交代完事情后,便化作两道金光,消失在了天空中。
李沐白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敬仰和感激。
他收拾好心情,继续踏上了前往青柳镇的道路。

一路上,他回想起这段经历,心中感慨万千。
他没想到,自己一个书生,竟然会卷入这样一场人鬼大战之中,更没想到会遇到两位活神仙般的修仙者。
回到青柳镇后,李沐白将自己这段经历告诉了家人和乡亲们。
大家听后,都纷纷感叹不已,说李沐白真是命大福大,遇到了神仙搭救。
李沐白也觉得自己这次能够脱险,实属不易。
他决定更加努力地读书,争取早日高中,造福一方百姓。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科举考试的结果公布了。
李沐白不负众望,高中榜首,成为了当朝的状元郎。
他被朝廷任命为青柳镇的知县,负责治理当地的政务。
李沐白上任后,勤政爱民,深受百姓们的爱戴。
他不仅将青柳镇治理得井井有条,还时常带领百姓们修路建桥、兴修水利,使得青柳镇逐渐成为了一个富饶繁荣的小镇。
然而,李沐白心中始终惦记着那位救过他的白衣男子和红衣女子。
他多次前往昆仑山,希望能够再见他们一面,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终于有一天,他得到了一个消息,说昆仑山的修仙者们正在举行一场盛大的法会,邀请各地的有缘人前来参加。
李沐白听后,心中大喜,立刻收拾行囊,前往昆仑山。
在法会上,李沐白终于再次见到了那位白衣男子和红衣女子。
他们依然如故,风采依旧。

李沐白激动地握住他们的手,说道:“恩公、仙子,小生终于又见到你们了!
小生能够有今日之成就,全靠你们的救命之恩!”
白衣男子和红衣女子微笑着看着他,说道:“书生,你果然没有辜负我们的期望。
你心地善良、才华横溢,日后定能够成为一方豪杰。”
李沐白听后,心中充满了信心和力量。
他知道自己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心中有信念、有追求,就一定能够走得更远、更高。
从那以后,李沐白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学习,不仅将青柳镇治理得更加繁荣昌盛,还时常帮助周围的百姓们解决困难。
他的事迹传遍了四面八方,成为了当地百姓心中的英雄和楷模。
而那位白衣男子和红衣女子,也在李沐白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不仅是他生命中的救命恩人,更是他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每当他遇到困难时,总会想起他们的教导和鼓励,从而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这天,青柳镇来了位道士,穿得破破烂烂,手里拿着个破拂尘,可那双眼睛却透着一股子灵气。
李沐白见着,心里头一动,想着这不会是昆仑山下来的高人吧?
他赶忙上前,客客气气地问道:“道长,您是打哪儿来啊?”
那道士哈哈一笑,说道:“贫道云游四海,走到哪儿算哪儿。
今日路过此地,见这里气象不凡,特地来瞧瞧。”
李沐白一听,心说这道士还挺会说话,便又问道:“道长,您可见过昆仑山的修仙者?”

道士一愣,随即点了点头,说道:“那是自然,贫道与他们还有些渊源呢。”
李沐白一听这话,眼睛立马就亮了,他拉着道士的手,急切地问道:“那道长,您能带我去见见他们吗?
我想当面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
道士叹了口气,说道:“如今这世道,人心不古,修仙者也都隐居山林,不问世事了。
你要想见他们,难啊。”
李沐白一听,心里头凉了半截,可他还是不死心,继续说道:“道长,您就行行好,帮我这个忙吧。
我这条命都是他们救的,要是不能当面道谢,我这心里头实在是过意不去。”
道士看着李沐白那诚恳的样子,心里头也有些动容,他想了想,说道:“好吧,贫道就试试。
不过,你得先准备些东西,好让我能跟修仙者们取得联系。”
李沐白一听,连忙点头,说道:“没问题,道长您需要啥,尽管说。”
道士便列出了一串东西,有长白山的天山雪莲、大兴安岭的百年灵芝,还有松花江里的珍珠……李沐白一听,这些东西可都不好找,但他还是咬了咬牙,说道:“行,道长,您等着,我这就去准备。”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沐白那是忙得脚打后脑勺,四处奔波寻找那些珍贵的药材和宝贝。
好在他平日里在百姓们心中威望高,大家一听说是为了感谢救命恩人,都纷纷伸出援手,帮他找来了不少好东西。
终于,李沐白凑齐了道士要的那些东西,他兴冲冲地拿着东西去找道士,说道:“道长,您看,这些东西都准备好了。”
道士看着那些东西,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好,贫道这就施法,看看能不能联系上修仙者们。”
说着,道士便找了个僻静的地方,开始摆坛施法。
李沐白在旁边看得心惊胆战,生怕出啥岔子。

过了好一会儿,道士终于收起了法术,他擦了擦汗,说道:“好了,贫道已经尽力了。
能不能联系上修仙者们,就看天意了。”
李沐白一听,心里头七上八下的,他问道:“道长,那接下来咋办?”
道士说道:“你且回去等消息吧。
要是修仙者们愿意见你,自然会派人来找你的。”
李沐白只好点点头,带着一颗忐忑的心回到了县衙。
接下来的日子,他每天都盼着修仙者们的消息,可左等右等,就是没啥动静。
这天,李沐白正在县衙里批阅公文,突然听到外面一阵喧闹。
他放下笔,走出去一看,只见一个穿着白衣的年轻人正站在院子里,身边还跟着个红衣女子,俩人长得那叫一个俊。
李沐白一看这俩人,心里头咯噔一下,这不就是他朝思暮想的修仙者吗?
他连忙上前,拱手说道:“恩公,仙子,你们终于来了!”
那白衣年轻人和红衣女子一看李沐白,也是一愣,随即露出了笑容。
白衣年轻人说道:“书生,没想到我们还能再见面。
看来你这些日子过得不错啊。”
李沐白一听,连忙说道:“多亏恩公和仙子当年的救命之恩,小生才有今日之成就。
不知恩公和仙子此次前来,有何贵干?”
红衣女子笑着说道:“我们此次前来,一是看看你,二是想请你帮个忙。”

李沐白一听,连忙说道:“恩公和仙子有啥吩咐,尽管说,小生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白衣年轻人说道:“其实也没啥大事。
我们昆仑山最近要举办一场法会,想邀请一些有缘人前去参加。
你心地善良,又有慧根,我们想请你一起去。”
李沐白一听,心里头那叫一个激动,他连忙点头,说道:“好,好,小生一定去。”
就这样,李沐白跟着修仙者们一起去了昆仑山,参加了那场盛大的法会。
在法会上,他见到了许多修仙高人,也学到了不少修仙的法门。
他心里头明白,这都是修仙者们对他的恩赐。
从昆仑山回来后,李沐白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学习,他不仅将青柳镇治理得更加繁荣昌盛,还时常帮助周围的百姓们解决困难。
他的事迹传遍了四面八方,大家都说他是活菩萨转世,是百姓们的福星。
而李沐白心里头始终记得那些修仙者的恩情,他时常告诫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善良和感恩的心,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
就这样,李沐白在青柳镇当了一辈子的知县,直到他老去的那一天,他都在为百姓们奔波劳碌。
他的一生,就像是一首动人的歌,传唱在青柳镇的大街小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去追寻那份善良和勇敢。
故事到这里就讲完了。
李沐白的一生,虽然平凡,但却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善良和勇敢,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心中有爱,有信念,无论遇到啥困难,都能挺过去,活出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