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任性”和“韧性”只有一字之差,可是培养出来的孩子其命运可能就会有天壤之别。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独立性增强了,不可能像小时候那样百依百顺了,他们总想脱离家长,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力,有时对家长的限制表示反抗,这是正常的。家长要适应孩子的发展变化,给他们一点自己支配自己的权利,允许一定的“任性度”,这对孩子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如果家长无视孩子的具体情况,要求孩子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绝对服从家长的支配,那么孩子“任性”没有了,可“韧性”也没有,这样要求的结果只能扼杀孩子的个性,使孩子成为一个唯唯诺诺、毫无主见的人。
我们应该分清“任性”和“韧性”的界限。
韧性,是一种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品质。一个有韧性的孩子,能够在学业的压力下保持积极的心态,努力克服知识的难点;能够在人际交往中遭遇误解和冲突时,以平和的方式解决问题,而非任性地发脾气或逃避。
“任性”则不同,它不分是非,固执己见,不愿受任何约束,是缺乏控制自己的能力,又不听劝告的一种表现。现实中许多孩子却表现出了过多的任性。当他们的需求没有得到及时满足时,便会哭闹、撒泼,孩子满地打滚,甚至以破坏物品来发泄不满。这种任性的行为不仅影响了孩子自身的情绪管理和社交能力,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家长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可以事先约法三章,提出要求。家长对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不管他怎么哭,怎么闹,决不能有任何迁就的表示,态度要坚决,而且要坚持到底。
2.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要给予孩子适度的挫折教育,让他们在经历挫折的过程中学会自我调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为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和同龄人交往,平等相处,让孩子多点韧性少点任性,需要在多方的引导和培养下,孩子们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以坚韧的姿态迎接各种挑战,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