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邱园园:为产子拒绝治癌,去世9年后,丈夫的选择令人叹息

王哆娱 2023-08-19 15:26:13

“张祺宣回来了吗?”

这是邱圆圆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得到的是否定的答案。

2014年12月10日,她离世的日子,也是孩子百日宴的这一天。

这一整天,都不见她丈夫的踪影。

直到她生命的尽头,也没有见上心心念念的丈夫一眼。

没人知道那天她的丈夫去了哪里,也没人知道她的丈夫为何没有出席她的葬礼。

人们看到的是,她尸骨未寒时她丈夫便另娶他人的消息。

她放弃治疗癌症冒死产子到底值不值得,在她去世之后众说纷纭。

她的选择,或许如同郑州电视台研发中心总监牛晓农在悼念她的文章《无处告别》中所写:让人看到宿命,相信宿命。

而她这种宿命般的选择,或许从她的成长过程便已经形成。

1988年,她出生在山东临沂的一个农村家庭。

由于家里实在太穷,她的父母不得不追随大流,走出农村,到离家万里的大城市打工谋生。

父母外出打工,将她托付给爷爷奶奶照顾。

一年到头,她与父母见面的时间几乎就只有过年那几天。

父母会在过年的时候,把她的学费和生活费交给爷爷奶奶。

整个童年以及青春期,她都是与爷爷奶奶相伴为生。

爷爷奶奶年龄逐渐变大,行动变得僵硬迟缓。

她从小学时期主动承担洗衣做饭的家务,到初中时期已经主动承担家中大部分的农活。

家务、农活伴随着她的成长占据了她大部分的时间,但她的学业却一直没有落下。

2006年,她考上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这是一所民办的专科院校,坐标南京。

考上大学,是她第一次走出生活了将近20年的村庄。

她见到了父母和亲戚所描述的大城市,她见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

去到大城市,刚刚走出大山的她,没有被大城市的霓虹灯迷了双眼。

她内心十分清楚自己所要做的事,她不能拿着父母的辛苦钱在学校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她立志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到足够的钱,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安享晚年。

她相信,知识能够改变穷人家孩子们穷苦的命运。

进入大学之后,她保持着紧张的学习节奏。

早起练习播音素材,上课时间到了才到科室听课。

下课了也不急于回宿舍,而是到图书馆阅读中外新闻和文献。

每门学科,她都保持着十分优秀的成绩。

在校园中,她给人的印象并不是苦哈哈的“拼命三娘”,而是善良自信客观向上。

她始终保持着微笑,她笑起来很好看很有感染力。

她关心同学能帮则帮,同学落在教室忘了带的东西她会送回去,室友生病发烧时,她衣不解带照顾了一夜,给室友定时量体温和递水递药。

一开始,同学们震惊于她的学习态度。

到后来,她感染了身边无数的同学,无数同学效仿她的努力和刻苦,无数同学喜欢她的笑容和乐观,这其中也包括她日后的丈夫张祺宣。

张祺宣发现她在学习上的积极和善良的本质,不是做做样子而已,是将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中。

为了进一步了解她,张祺宣制造了“校园偶遇”,那就是躲在图书馆门口的某个角落,等到她要进入图书馆时,他也跟着进门。

在门口差点撞上的时候,张祺宣主动打招呼。

在馆内学习的时候,张祺宣又盯准时期上前搭讪,问她是否知道某本书在哪里。

她长时间泡图书馆,对于书籍摆放的位置比较熟悉,再加上她乐于助人的性格,便主动帮张祺宣找到想要的书籍。

就这个如此简单的动作,张祺宣硬是在第二天带了一瓶饮料给她作为谢礼。

她大大方方地接受了他的饮料之后,便开始投入到学习当中。

可她没想到的是,就因为自己帮了一个小忙,却变成张祺宣时不时就找她寒暄的理由。

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被打扰,她十分厌烦。

忍不可忍之下,她对张祺宣直言打扰到自己的学习。

张祺宣却表示自己是喜欢她又不好意思表白,所以才会有这些小动作去靠近她和引起她的注意。

张祺宣的表白让她猝不及防,她也直言自己无法接受,因为谈恋爱不在她的大学计划中,而是让自己的专业能力扎实到毕业时可以找一份更好的工作。

常言道,烈女怕缠郎!

在张祺宣不断的献殷勤和死缠烂打之下,她的芳心逐渐沦陷。

某一天,她收到了张祺宣的礼物,是两部手机。

如此贵重的礼物,她不敢收。

可张祺宣告诉她,那是一部功能简单到只能打电话和发短信的手机,市场价格三四百块而已。

张祺宣还告诉她送这份礼物的缘由,就是觉得她离家太远又经常无法与家人联系,显得有些孤单。

两个手机,一个她自己留着,一个寄过去给她的父母,方便她与父母的联系。

不得不承认,张祺宣的礼物是送到她的心坎上了。

从小到大,她无比渴望可以在自己需要的时候与父母通话。

她接受了礼物,但却把手机的钱还给了张祺宣,那是她勤工俭学所获得的钱。

一开始张祺宣不肯收她的钱,最终挡不住她的坚持和执拗才把钱收下。

从那时起,张祺宣在她心目中的地位变得重要起来。

她关注张祺宣的生活,也关心他的心情。

再后来,两人走到一起,成为校园众多情侣中的一对。

在两人的交往中,张祺宣渐渐化被动为主动,成为两人之间许多事情做决定的一方。

这不仅体现在两人毕业之后的选择,也体现在她们日后的婚姻生活当中。

2010年,两人大学毕业之际,她没有留在读书的城市南京找工作,也没有回到家乡山东,而是跟着张祺宣回到郑州。

这体现的是,她已经愿意为自己的爱和爱人做出牺牲。

好在,她大学时期的努力与刻苦没有白费,到了郑州之后她获得一份不错的工作。

她到郑州之后,碰巧郑州电视台正在招聘主持人。

面试的过程中,她的学历虽然是三本,但她的专业水平却不输给名牌大学的毕业生。

主持水平虽然不够老练,但胜在主持功底扎实和台风稳定。

通过层层考核与选拔,她成功晋级,成为郑州电视台主持人,主持着《谁是赢家》这档节目。

张祺宣的主持水平也不错,成为郑州当地另一家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

开始主持《谁是赢家》之后,她很快获得观众的喜爱,也受到同事和领导的肯定。

她的主持风格端庄大方,对待节目中的嘉宾谦逊有礼。

她在舞台上语言组织能力很强,台风很稳,临场反应能力也强。

她做事认真雷厉风行,性格温和乐观,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不良情绪或者发脾气,很受同事们的欢迎。

她让与她共事的人觉得轻松,领导也觉得她是可以栽培的好苗子。

同为主持人,她人气以及所受到的器重,要远远高于丈夫张祺宣。

两人是在事业稳定之后结婚,婚后很长一段时间沉浸在事业的奋斗中。

结婚两三年还没有孩子,公婆有些着急上火,催着小两口在奋斗事业的时候不能忘了生儿育女。

那时,见她的事业已经发展得还不错,张祺宣也提出了生孩子的想法。

两人商量之后,便开始积极备孕。

造化弄人的是,她在接到中央电视台所发出的入职邀请时,发现自己怀孕了。

对于国内的主持人来说,能够进入央视工作,无疑是对自身业务水平最好的肯定。

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人愿意拒绝央视递过来的橄榄枝。

可她,还是拒绝了,因为她无法不顾及公婆和丈夫想要孩子的迫切情绪。

而她放弃入职央视,也与她自身脱不了干系。

对于从小是“留守儿童”的她来说,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走她的路子,成为另一个“留守儿童”。

而对于从小渴望家庭温暖的她来说,结婚生子意味着婚姻和家庭的美满。

可当她愿意将自己的生命和事业安于一隅时,命运还是再一次抓弄了她,在沉浸在怀孕的喜悦时,给了她最残忍的打击。

2014年初,她在接受产检的时候,被告知体内有“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是医学术语,通俗点来说,就是患了癌症。

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她整个人懵了。

平静下来之后,她与医生交流了具体细节。

医生明确地告诉她,如果那时候选择终止妊娠并且做化疗的话,康复的可能性很大。

倘若不愿意放弃孩子,那边无法采取治疗,无法化疗也无法吃药,等于放弃治疗。

那时,她面对的是在自己的生命和孩子的生命之间做取舍。

而她,选择了后者。

父母和同事们知道她的情况之后,纷纷劝她三思。

父母和同事们觉得,她还很年轻,才26岁,先把自己的病治好,孩子以后还可以生。

可那时的她,已经铁了心要留下孩子。

在孕期她不能化疗和吃药,她的病情恶化得很快。

她要承受怀孕的身体负担,还要忍受病痛的折磨,但她始终保持着坚强和客观,她的笑容始终没有消失。

她与病魔缠斗,与时间赛跑。

她以为自己可以撑到孩子足月,最终癌细胞扩散到全身时,只能选择剖腹产。

孩子出生时体重只有3斤多,好在一切身体指标十分健康。

看着啼哭不止的新生儿,她知道这一仗的第一关自己赢了。

孩子出生之后,等着她的还有更加重要的一关要闯,那就是抢救自己的生命。

产后二十多天的时候,她开始接受化疗和多场手术,效果并不理想。

住院休息半个多月之后,她的体能有所恢复,决定回家休养。

她也发现,无论是在她治疗期间还是回家修养,丈夫都忙得不着家。

她问得最多的便是:张祺宣回来了吗?

而每一次她所得到的答案,几乎无一例外地是“没有”。

实际上,从她孕期开始,她便发现丈夫整日不见踪影。

每次她问“张祺宣去哪里”,婆婆表示不知道,却又一点都不着急的样子。

2014年12月10日,家里给孩子举行了百日宴。

宴会十分隆重,她的公婆忙着招待亲戚朋友。

可张祺宣作为孩子的父亲,却始终不见踪影。

公婆告诉亲戚朋友们,张祺宣是当天有外出采访的任务才无法到场。

是否真的因为工作而脱不开身,无人知晓。

宴会结束回到家里,她回到家里后,几乎整个下午都在床上安静地躺着。

她努力睁开双眼,可不到一会儿又闭上,反反复复。

家人以为她是太过疲劳,想好好睡一觉。

怎料她忽然睁开眼睛站起来,先是在家里走了一圈,问婆婆:张祺宣回来了吗?

婆婆回答:没有!

之后,她走到孩子的身边趴下,紧紧地观察着孩子的一举一动,似乎要把这一切刻在脑子里。

那时候,没有人意识到那是她回光返照。

她似乎感知到自己的生命已经到了尽头,临终前见不到心心念念的丈夫最后一面。

她去世那天,她的丈夫不知所踪。

她葬礼那天,她的丈夫没有出现。

唯有她那哭到站都站不起来的父母,和还在襁褓中的孩子。

郑州电视台研发中心总监牛晓农在悼念她的文章《无处告别》中写道:你走得那么急,让我看到宿命,相信宿命,相信掌控着我们生命的巨大的力量,不留给我们抗争和违背的余地!

悼文中还写道:如果说生命是一场修行,相信你是圆满的,如果知道哪一天是自己生命的终点,那么我也要像你一样,和爱人走在阳光下,用自己生命换来孩子的新生。

3 阅读:1187
评论列表
  • 2023-08-24 14:15

    无论什么时候,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别人才会爱你

  • 2023-08-24 14:55

    你只是感动了自己,做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然后是别人

王哆娱

简介:头铁大角牛带你四处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