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四首秋词,写尽人生百味,道尽世间冷暖,更有一股人间清醒

诗词人柳月青 2024-09-01 17:12:53



苏轼是千百年来少有的大文学家,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的诗词作品,有写景的婉约词,也有大气的豪放词,更有充满哲思的警醒之句,这些诗作历来被人称赞。他的笔下也有描写四季景色的诗词,他用满腔柔情,写尽四季的千姿百态。

苏轼笔下的春天,是: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是: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轼笔下的夏天,是: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是: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是: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那苏轼笔下的秋天,又是怎样的呢?

苏轼笔下的秋天,有秋天的静美,有秋天的思念,更有秋天的哲思。让我们一起在他的四首秋词中,感受秋天的美,秋天的凉,领略秋天的哲思。

【1】

❀ 一声初至 ❀

《水龙吟》

露寒烟冷蒹葭老,天外征鸿寥唳。银河秋晚,长门灯悄,一声初至。应念潇湘,岸遥人静,水多菰米。乍望极平田,徘徊欲下,依前被、风惊起。

须信衡阳万里,有谁家、锦书遥寄。万重云外,斜行横阵,才疏又缀。仙掌月明,石头城下,影摇寒水。念征衣未捣,佳人拂杵,有盈盈泪。

1084年八月中旬,此时已是秋天,苏轼经历“乌台诗案”后终于走出了被贬之地黄州,他陪同王益柔从金陵经仪真。在去仪真的路上,望着天上南归的雁,思念起了暂住金陵的妻子,并有感于自己坎坷的仕途,写下了这首秋词。

秋天的景色,总会给人一种孤寂、清冷之感,毕竟有一种“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的肃杀之感。然而秋景也有独属于它的美,比如,有清凉的早晨,带着寒气的晨露,还有“老去”的芦苇,南归的鸿雁。秋日的萧瑟与寂寥,在这些意象中一一显露。

在“银河秋晚”、“长门灯悄”中,秋的宁静与深邃进一步被渲染,而“一声初至”则让人生出几许秋思。

那是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与关切,也是对自己前途茫茫的担忧。万里衡阳,可寄锦书慰相思。奈何内心的意难平却难以平复。明月可鉴的一片真心,无人能解,不得不留下“盈盈泪”。

我们常说“多事之秋”,秋天总能令人无端生出忧愁来。苏轼也一样,不过这个再见孤鸿的秋天,比起苏轼刚到黄州时写下的“缥缈孤鸿影”时候,要安定了许多,毕竟他已经走出了被困五年的黄州,来年的光景总是值得期待的。故而苏轼以秋日景象为背景,以征鸿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内心渴望再次返朝的期许。

【2】

❀ 霜降水痕收 ❀

《南乡子》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写的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于重阳节与徐君猷一起在涵辉楼宴饮的情景。

此时已经到了二十四节气的霜降,秋高气爽,万物归于宁静,水面上的痕迹渐渐消失,远处的小洲在浅碧色的水波中若隐若现,一片清新脱俗之景。词人借酒消愁,但酒力渐消之际,感受到的却是风力也变得柔和,连破旧的帽子都似乎多情地依恋着词人的头,这里既有自嘲的意味,也透露出一种随遇而安、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面对重阳佳节,没有过多的庆祝与欢愉,只是以清酒相伴,来告别这即将逝去的秋天。世间万事到头来都不过是一场空梦,何必过于执着与计较,不如放下一切,随遇而安。这种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情感,伴随着蝶恋黄花秋景,引人深思。

秋天,总让人生出感伤,比如时光易逝,光阴不再,可这些愁绪只能是生活的一个小插曲,未来如何,还得迎着风大步向前。

苏轼也用清新自然的语言,通过秋日景象的描绘与词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出自己以顺处逆、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与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

【3】

❀ 几度秋凉 ❀

《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这首词写于1080年的中秋节。此时,是苏轼被贬到黄州的第二个年头。苏轼最著名的中秋词,当属那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充满了对弟弟子由的思念。同是写于中秋的这首《西江月》,更多的则是将此刻的孤寂与深邃的哲理交织,展现了词人对人生、世事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孤独与思念的抒发。

世事如同一场大梦,人生短暂又能经历几次秋凉?这是苏轼对人生虚幻、世事无常的感慨。此刻的“秋凉”不仅指季节的转换,更寓意着人生的冷暖、世态的炎凉。夜风吹过,树叶在长廊上发出沙沙的响声,触动了词人敏感的心弦。他抬头望向自己的眉头与鬓发,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原来人生是如此的短暂。

秋风起时,既无好酒,也无人共饮,这个中秋,也就索然无味了。只能独自面对着孤独的月光,凄然把盏,向北望去,或许是在思念远方的亲人或朋友,也或许是在寻找人生的方向与希望。

秋天,既有秋思,也有秋凉。几度秋凉里,让人想起那变换的几度风雨,逝去的几度春秋。大文豪苏轼也一样,他以秋夜为背景,以酒、月、风、叶等自然景物为意象,通过生动的描绘与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词人对人生、世事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孤独与思念的抒发。

【4】

❀ 昨夜霜风 ❀

《行香子》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飞英如霰,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这是苏轼晚年居于惠州时所写的一首词。绍圣元年(1094)迁惠州后,苏轼于次年七月痔疾发作,八九月间始愈,此时已至深秋,大病初愈的心境与清冷的秋相结合,格外的凄楚,于是有了这首悲秋之作。比起早期的那首《行香子》里的“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此刻他的心里有对人生的感伤,可有对人生种种越发清晰明了的见地。

秋天了,霜风先吹入梧桐,梧桐叶落,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衰老,词人感叹自己已无处回避这衰老的容颜,透露出一种无奈与哀愁。世事难料,醉一回,病一回,慵懒一回,谁还能料到明日之事呢?

清晨,庭下落花纷飞,如同雪花般轻盈,无声地诉说着自己的哀愁,有意地触动着词人的心弦。于是选择将世间万事都付诸于酒中,借酒消愁,忘却烦恼。无论是酒花变白、眼花缭乱还是烛花映红,都成为了词人逃避现实、追求短暂快乐的手段。这种态度虽然有些消极,但也透露出词人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深刻认识与无奈接受。

秋来了,热闹的夏天远去了,萧索的冬天渐渐进了,我们无法改变这一切,只有无奈的接受。就像泰戈尔所说的那样: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将要错过群星了。故而唯有接受,才能奔赴下一场风景。

大病初愈的苏轼面对秋天,既感叹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衰老,又面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逃避;既追求短暂的快乐与忘却烦恼的方式,又透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与接受。这些情感与哲思相互交织、相互映衬,使得全词充满了深沉的韵味与独特的魅力。

6 阅读:505

诗词人柳月青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