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是别人眼中的好孩子,如今却得了抑郁症

紫云花下一 2024-04-21 03:11:08

四月,人间最美的日子,忽然听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一个最近联系不多的朋友,跟我聊天,因为有一阵子没联系了,聊着聊着就打开了话匣子。

问到她的孩子时,她忽然沉默了一下。然后跟我说了一句令我震惊的话:我女儿抑郁了。

这个消息无疑像一颗小小的惊雷炸响在我的耳边。脑海里那个文静美丽、聪明乖巧的小姑娘竟然抑郁啦?

说起我这个朋友,在我们其他几个朋友眼里,那是挺要强、好胜的一个人。本人有能力,工作好收入高,嫁的也好,生活比起我们几个朋友也是好,而她在我们面前多少也是有优越感的。

平常她对自己非常严格,对老公也是,等到她孩子出生后,她便把这份“严要求、高标准”很好地贯彻落实到了她孩子的身上。

在我们几家带着孩子们旅游玩乐的时候,她带着孩子在参加各种培训班;在我们几家的孩子早早爬上床酣然入梦时,她的孩子还在她的陪伴下弹琴、画画、刷不完的题目,看不完的资料。

我们几家的孩子都很普通,但好歹都有童年;她的孩子很优秀,在我们眼里就是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但我们总感觉她对孩子过于严厉了。

她的孩子是个长相甜美,皮肤白皙的小姑娘,懂礼貌不吵闹,成绩也一直很好,很小的时候开始,就参加了各种比赛,得到了各种证书。

我们每每谈起时,就会对她家的孩子夸上几句。是啊,小小年纪的她,会各种才艺,一口英语说的流利又纯正,还参加了校里校外的各种英语演讲赛、辩论赛。她妈妈带她出国旅游时,她能够直接和外国人交流。

孩子升初中时,她和她老公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她就带着女儿离开了原来的家。遭受过家庭变故的小姑娘比先前沉默了些,似乎也更懂事了,不用妈妈催促,会把功课做好,该练习的琴、该背的英语单词、该做的额外习题,都一一做好。

每当深夜时分,看着女儿房间里的灯光,她都说:虽然我老公没找好,但我女儿乖巧、懂事,几乎不用我费心,我很欣慰。

我们听了,心里会涌起对小姑娘的一丝心疼,有时就劝慰她: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她已经很懂事了,比其他很多孩子都优秀了。

她说:没办法啊,现在社会这么卷,竞争这么激烈,她要不努力,以后找份工作都难。

想想也是,如今竞争是很激烈。一个岗位几百几千人的竞聘,没有好的家庭,没有用得上的资源,似乎也只能靠孩子们自己了。

于是,我们也闭嘴了,还是回家好好督促自家的孩子努力吧。

却没想到这样一个处处优秀的乖女孩,竟然得了这种病。不过想到她妈妈平常的严厉,再而三的谆谆叮嘱,对她一如既往地高标准高要求,我忽然觉得这样的结果似乎冥冥之中早已注定了。

“是什么时候的事?有看过医生了吗?”我问道。

“看过了,现在在服药。”她的语气里有忧伤和无奈,“她不想见原先的同学,不想在学校里呆着,所以我们已经搬到了另一个城市,重新开始吧。”

“如今,她想干嘛 ,我都依着她,不给她压力,只要她好好的就好。”隔着话筒,她的声音有点哽咽。希望那孩子早点好起来,早点走出阴影,走向阳光。

结束聊天后,我的心也久久不能平静。多么好的一个姑娘,竟然抑郁了。我不知道是该责怪她妈妈的高压、还是真的现实太卷了,或者小姑娘心里太脆弱了?大概都有吧。

纪伯伦在《你的子女其实不是你的》里写到: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藉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独立的人格和灵魂,他们不是父母的附属品。

作为孩子,他们没法选择原生家庭,没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他们就学会了被动的接受父母给予的一切。不管是不是他们想要的,做父母的很少会去征询孩子的意见,以爱的名义给予、安排、强加。很多孩子甚至不会拒绝,不知道如何拒绝,也不敢拒绝,他们要承受的压力来自外界,来自父母,还有自己的内心。

或许,我们应该多听听孩子们的想法,问问他们喜欢什么,想做什么,而不是给予我们认为好的东西。我们也该自省一下,别把我们这一辈没有完成的梦想加在孩子身上,别把我们认为的标准套在孩子的身上。

有时候,放手也是一种爱,卸下爱的枷锁,也许我们的孩子会飞的更高、更好、更远。

0 阅读:168

紫云花下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