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病床上悄然离世。当赫鲁晓夫上台后,批判斯大林的贪污腐败,民众呼声高涨,要求彻查斯大林的遗产。然而调查结果却揭示了与公众期待完全不同的真相:斯大林生活朴素,财产寥寥。究竟是什么让这位曾经的强人选择如此简朴的生活方式?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在苏联历史上,斯大林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领袖。他接手时的苏联人民生活艰苦。然而斯大林通过一系列果敢而又充满争议的改革,彻底改变了这个国家的面貌,尤其是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苏联的工业生产能力迅速提升,成功跻身世界工业强国之列,甚至一度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尤其是在二战结束后,苏联成功抵御了纳粹的侵略,还利用战后的局势,迅速与美国展开了冷战对抗。苏联的核武器研发、航天技术等方面的突破,让它在世界舞台上与美国不分伯仲,形成了东西方两大超级大国的对峙局面。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斯大林在位时的决策和战略部署。
正如英国首相丘吉尔所评价的那样:“斯大林接手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然而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的上台却开启了一场对斯大林的全面否定和清算。
赫鲁晓夫为了树立自己的领导地位,展开了对斯大林的猛烈批评,将其描绘成一位滥用权力、充满个人崇拜的暴君。这场“去斯大林化”运动,带来了剧烈的政治风暴,也对苏联民众的信仰和对国家的认同产生了深远影响。
赫鲁晓夫未曾预料到的是,当他开始对斯大林进行清算时,斯大林的遗产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经过政府的调查,斯大林的财产仅仅是些简单的生活用品和一个不足以维持其权力象征的900卢布存款。
实际上斯大林的生活极其简朴。即便是他离世时,身上的元帅服也破旧不堪,布满了补丁。斯大林一生致力于国家的建设,从未过多追求个人享乐,甚至连一件合身的衣服都没有,他的一生几乎奉献给了苏联的发展和壮大。
令人感慨的是当斯大林的后人试图为他找到一套较为得体的衣服时,他们惊讶地发现,斯大林身上穿的那件已经是最合适、最“得体”的衣物了。斯大林的简朴生活与他一手建立的苏联的伟大形成鲜明对比,这种极端的个人节俭,让人们更难以理解,为什么一位如此强大的领导人,却过得如此简单。
斯大林的逝世和赫鲁晓夫的全盘否定,给苏联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冲击。这场政治风暴导致了人们对斯大林的信仰动摇,还逐渐为后来的苏联解体埋下了伏笔。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逐渐重新审视斯大林的历史地位。尽管在解体初期,斯大林的形象并不光彩,甚至一度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但数十年后,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开始怀念斯大林,甚至在公众评价中重新给予他高位。斯大林渐渐被视为一位为国家付出了一切的伟大领袖,他的伟大在时光的洗礼下得到了重估。
如今在俄罗斯的伟人排行榜上,斯大林位居第三,仅次于彼得大帝和列宁。而苏联的缔造者列宁,仅仅排在第六位。这一排名的变化,正是斯大林在俄罗斯民众心中地位回升的真实写照。正如斯大林在1943年所预言的那样:“我死后,有人会把一大堆垃圾扔到我的坟上,但历史的风会毫不留情地把这堆垃圾刮走。
斯大林原名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朱加什维利,1879年诞生在格鲁吉亚的一个贫寒家庭,父亲是个酒鬼鞋匠,母亲则是虔诚的信徒。斯大林的童年充满了贫困与动荡,10岁时父亲因酗酒与他人发生争执不幸去世,此后缺乏父亲管教的斯大林,在青少年时期便显露出暴躁易怒的个性。
尽管身处贫寒家庭,斯大林并未放弃自己的学业。回到学校后,他成绩优异,凭借奖学金不断深造。很快斯大林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开启了他充满革命斗争的生涯。
1917年,俄国的政权更替风起云涌,斯大林坚定地站在了列宁一边,并积极参与了十月革命,为建立新苏维埃政权做出了巨大贡献。列宁对他的信任,也为斯大林后来的崛起铺平了道路。列宁在1924年因病去世后,苏联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剧变。斯大林经过一场与季诺维也夫等领导人的激烈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成功掌控了苏联的最高权力。
1924年斯大林接手时,苏联的各项事业还处于恢复阶段,国内的政治、经济状况相当艰难。为了应对这些困境,斯大林意识到,苏联必须快速发展农业与工业,以便为未来的国际竞争打下基础。
1927年苏联第十五次党代会召开,斯大林正式宣布苏联的恢复期结束,开始全力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他提出要加速国家的工业化,尤其是重工业与军事工业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斯大林通过集中力量,打破了农村原有的保守局面。在他的领导下,传统农业被迅速集体化,农民的土地和资源逐渐被国家接管,农业生产也大多集中在中央政府的手中。
为了换取急需的外汇,斯大林决定将大部分农产品出口,甚至将粮食卖到国外,以换取工业化所需的资金和技术装备。与此同时他大量引进国外的专家,推动国内工业化的进程。这种政策虽然为苏联的工业化提供了资金与技术支持,但也导致了国内民众的生活水平始终没有得到显著改善。
大多数农民生活困苦,许多农村地区甚至遭遇了饥荒,直到上世纪30年代末,苏联的农业才勉强恢复到一定水平。尽管斯大林的农业政策遭遇了强烈的反对和批评,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他的领导下苏联的工业化进程迅速推进。
这一切的努力,最终在二战爆发时展现出了巨大的效应。1941年,德军以极其迅猛的速度侵入苏联,几乎摧毁了苏联的大部分空军力量,仅开战初期的两周内,苏联便损失了1200架飞机,24个师被击溃。
斯大林没有选择撤离莫斯科,尽管当时他已年过六旬,身心疲惫,他依旧坚定地站在首都,领导着苏联军民进行抵抗。面对当时的绝境,斯大林下令组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红场阅兵,并高呼“在列宁的旗帜下向胜利前进”,这一号召激励了全国上下的士气。
正如一位将军所回忆的那样,斯大林的话语犹如一道强力的注射,令所有参与战斗的人都感到力量重新涌入体内。苏联全体军民团结一致,妇女、儿童纷纷投入到保卫家园的战争中,最终打破了德国的“闪电战”计划。
苏联的胜利并非偶然,而是得益于斯大林此前所推动的工业化进程。重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坦克、飞机等军事装备的生产能力,使得苏联在抗击德国入侵时拥有了足够的武力支持。
以T-34坦克、波波沙冲锋枪和喀秋莎火箭炮为代表的武器,使得希特勒的精锐部队难以再前进一步。这场反攻改变了二战的格局,为苏联最终战胜纳粹、成为世界两极格局中的一员奠定了基础。
战争胜利后的苏联,成为了全球唯一可以与美国竞争的超级大国,冷战的格局由此形成。普京也曾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他对于斯大林的评价十分复杂,但无论如何,他对于斯大林在卫国战争中的领导地位始终给予高度评价。
直到赫鲁晓夫上台后,他为了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迅速展开了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赫鲁晓夫将斯大林描述为一个脱离实际、暴虐无道的领导者,指责他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为了进一步塑造斯大林的负面形象,赫鲁晓夫还放出风声,称斯大林的子女继承了巨额遗产。这一消息立即触动了公众的敏感神经,人们愈发愤怒,要求政府彻底调查斯大林的财产,甚至有人公开提出斯大林当年积累了无法想象的财富,享受着与人民截然不同的生活。
在这些社会压力的推动下,苏联政府成立了专门的调查小组,开始对斯大林的遗产进行详尽的调查。调查人员深入斯大林的私人住所,翻遍了他的办公室,甚至仔细检查了他的银行账户。最终他们公布的结果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镜,完全颠覆了人们的预期。
调查组仅发现了三样物品:一本记录国家大事的笔记本,一根斯大林常用的烟斗,以及一张存折。笔记本上记录了许多关于国家发展的重要事务,而烟斗则是斯大林个人的标志性物品,是他日常生活中的常伴之物。但最让人惊讶的是存折,里面的余额只有900卢布,这相当于当时一个普通工人几个月的工资。除了这些物品,调查人员没有发现任何奢侈品、珠宝、房地产或者巨额存款。斯大林的私人财产竟然如此贫瘠,和他领导下的庞大苏联帝国形成了鲜明对比。
斯大林的老部下回忆说:“斯大林几乎不消费个人的财富,他的生活简朴得出奇。他常常说,‘我是人民的仆人,享受特权是不应该的。’”这一番话让许多人对斯大林有了新的认识。与那些为个人享乐积累财富的领导者相比,斯大林无疑是一个不同的存在。他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国家,甚至在物质上表现出极大的节制和简朴。
像许多年轻的男子一样,斯大林在年轻时代也有着对枪械的浓厚兴趣。在他活跃于高加索地区的二十世纪初期,斯大林时常携带一把布鲁塞尔出品的勃朗宁手枪,这种手枪因其精巧和高效的设计而深得斯大林的喜爱。它体积小巧,方便隐藏在衣服口袋中,而且射击精准,成为了斯大林进行秘密活动和革命工作时的理想武器。
随着斯大林逐步掌握了越来越多的政治权力,他开始收到许多来自各方的礼物,包括不少武器。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斯大林的权力巩固,他的生活中开始涌现出来自政府官员和军事人物的各种礼物,其中不乏枪械。
1934年,斯大林收到了图拉兵工厂赠送的莫辛纳甘狙击步枪,这把步枪成为了斯大林的心头好,甚至在公开场合上他也曾多次手持这支武器亮相。除了莫辛纳甘狙击步枪,斯大林还曾收到过其他各种特殊的枪械礼物。其中最有趣的一支可能就是伊伏丁手枪。
虽然这款手枪并未成为正式服役的苏军武器,但它却深得斯大林的喜爱。伊伏丁手枪的设计师原本意图通过这款武器取代已经服役多年的T33手枪,于是在1942年将其赠送给斯大林,希望借此能够得到领导的支持,使这款手枪顺利通过军方的审查。
伊伏丁手枪的缺点过于明显,设计并未完全符合苏军的需求,因此它未能如设计师所愿取代T33手枪,斯大林并未将这把手枪丢弃或转送他人,而是一直珍藏在自己手中,直至去世。
在2008年俄罗斯电视台举办的“最伟大的俄罗斯人”评选中,斯大林荣登第三位,超过了包括普希金、彼得大帝和列宁在内的许多历史巨擘。许多人赞叹他带领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转变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大国,最重要的是他为苏联赢得了世界战争中的决定性胜利。正如有评论所言,斯大林执政前,苏联的象征是镰刀与斧头,而他去世时,苏联却拥有了核武器,成为了超级大国。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深刻评价斯大林,称他是“所有时代与民族的领袖中最为无与伦比的”。他赞扬斯大林凭借着强大的领导力,成功地重塑了苏联,也通过他的决策和力量,使苏联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了无可撼动的地位。
斯大林的一生并非没有代价,他在政治斗争中经历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晚年时,斯大林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身体状况非常糟糕,常常躺在沙发上几乎没有知觉,甚至大小便失禁。斯大林的去世也充满了悲剧色彩,据说在他最后的时刻,他曾抬起左手指向天空,似乎想说些什么,却最终未能开口,手重重地放下,闭上了眼睛,仿佛沉沉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