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刚投票制裁中国,我国商务部就强势发声,四大车企共同抗议

李肃谈趣 2024-10-07 01:55:09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中间。

前言

欧洲汽车市场变幻莫测,一场围绕电动车的贸易风暴已在暗中积聚力量,即将席卷而来。

在中国电动车品牌于欧洲市场初露锋芒之时,欧盟竟猛出重拳,此举令人瞩目。

这一决定引发了各方激烈反应,甚至连欧洲本土车企也加入了反对阵营。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风波?我方对于欧盟的做法又是如何回应的呢?

欧盟的“保护主义”之举

就在大家还沉浸在中国电动车征服欧洲市场的喜悦中时,欧盟委员最终还是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10 月 4 日,他们默不作声地通过了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税的提案。此举措令人诧异,其背后意图耐人寻味。

这个决定来得猝不及防,简直就像是半夜里的一记闷雷,在国际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信息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2024-10-04——《事关中国电动汽车,欧盟表决通过了》的报道

上汽、吉利与比亚迪这三家中国车企,即将各自承受高达 45.3%、28.8%以及 27%的高昂关税。

就连美国的特斯拉也未能幸免,竟需承受 17.8%的关税征收。此番状况,无疑令其陷入困局。

毕竟,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的份额虽然增长迅速,但目前也就8%左右。

而欧盟做出这样的一个举措,其有一定的原因是为了保护欧洲本土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但是,欧盟这么做真的能保护本土产业吗?

恐未必然。于全球化之当下,任何一国或一地区皆难以独守其身、自顾自安。

贸易保护主义看似能解燃眉之急,然而,却极可能带来更严重的长期危害。这般做法,绝非明智之策,必留后患。

而回顾整个反补贴调查的过程,不难看出欧盟的“用心良苦”。

自去年十月开启调查,至今年七月征收临时反补贴税,直至当下的最终决议,欧盟的一系列举措可谓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其实欧盟内部对此决定产生了分歧,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公开表示反对,德国联邦财政部部长林德纳更是直言不讳地称这一决定是“错误的”。

那么,面对欧盟的这一决定,中国方面会如何应对?

中国的强势回应

欧盟的这记重拳刚刚落下,中国方面也是迅速做出反应。

商务部、欧盟中国商会、中国贸促会等机构纷纷表态,言辞犀利坚决,令人颇感意外,超乎想象。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的表态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外交辞令,他们不仅坚决反对欧方的做法,还直指其为“不公平、不合规、不合理的保护主义”。

信息来源:财联社2024-10-05 ——《中方强烈反对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奔驰、宝马相继表态》的报道

这番言辞,可谓是给欧盟扣了一顶“大帽子”。

显然,中国在这一问题上态度坚决,决心毫不让步,其立场坚定不移,展现出非凡的决心与勇气。

而更有意思的是,中国贸促会的发言人连用三个“坚决反对”,这种强硬措辞相对也是比较罕见的。

中国车企的反应也是一大看点,以吉利为例,他们发表的声明看似平和,实则暗藏玄机。

他们明确指出,征收反补贴税,不但会给中欧经贸关系形成阻碍,最终还会令欧洲企业和消费者自作自受。

这番言辞,堪称一语中的,既清晰点出问题核心,又为欧盟预留退路,可谓精妙至极,恰到好处地展露了其中的关键与分寸。

其实中欧双方一直在就这个问题进行了长达多次的谈判。

然而,分歧依旧是难以解决,欧盟坚称中国电动车行业存有“损害性补贴”,但中方对此指控予以坚决否认,立场坚定,态度明确,双方观点存在明显分歧。

而就在这个时候,先别说我国会做出什么反应或者是应对之策,就说外国的一些车企就已经坐不住了,纷纷出来表示反对。

信息来源:每日经济新闻2024-10-05——《最高需缴45.3%!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提议获通过,奔驰、宝马、吉利等车企发声反对!》的报道

欧洲三大车企——宝马、大众、奔驰,竟然集体发声,公开反对欧盟的这一决定。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甚至直言不讳地表示,欧盟的这一决定是“对欧洲汽车工业的致命信号”。

显然,这些车企深知,于全球化之当下,任何形态的贸易保护主义皆可能事与愿违。

信息来源:界面新闻2024-10-06——《大众旗下西班牙车企反对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报道

虽然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在欧洲打开了一定的市场,无疑给欧洲本土车企带来了巨大压力。

但同时,它也反映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在电动车领域,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能力确实值得学习。

与其构筑贸易壁垒,莫如强化合作,携手助推行业进步。如此,方能实现共赢,为行业的蓬勃发展增添动力。

而根据多方消息可知,关于欧盟征加关税这件事情,还将会继续进行谈判。

同时不少欧洲的新能源车企也是表示,将会选择加强和中国展开相关方面的合作。

不过,重要的是,这场争端的结果可能会为未来的国际贸易规则设定新的“游戏规则”。

在新能源汽车这个新兴领域,如何平衡产业扶持与公平竞争,如何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找到平衡点,这些问题都需要各方智慧。

无论如何,一场关于未来汽车产业的“世纪大战”已经拉开帷幕,但同时,如何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推动全球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这个难题还需要中国继续深思。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0
李肃谈趣

李肃谈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