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节皇后的死终于有了眉目,尽管细节还未全部揭露,可从安帝安抚初贵妃的话语中,我们已经发现昭节皇后死因的些许端倪。
李同光曾想利用初贵妃对他的那点心思,激起她对权利和地位的渴望,可是初贵妃却早已将他的用心看透了。
她将安帝的心思直白地告诉了他,就算她想当,安帝也不会将皇后的位置给她,安帝将她纳入后宫的本意只是想要平衡各方的势力,不会让她坐上皇后之位。
一、安帝的心思安帝看似好说话,但其实是一个城府很深且很善于玩弄权术的人。
庆功宴上,安帝说要给李同光升职,初贵妃说,光是升职还不够,还要给一个国公的称号,安帝心里明显对初贵妃这话不满、不认可,可他面上却没有表露分毫,只是笑笑不说话。
安帝的不拒绝、不反对的做法立马让大皇子和二皇子有了危机感,他们纷纷开始针对、攻击、贬低李同光。
看到大皇子和二皇子对李同光的贬低和打压,安帝不闻不问,等到李同光准备开口反驳的时候,安帝便开口训斥了。
安帝开口的时点很是巧妙,很明显,这是安帝在敲打李同光,包括狩猎的时候,安帝明明知道李同光站在远处,可是他还是很大声地对朱衣卫指挥使说,他是想要让李同光来当大皇子和二皇子的磨刀石。
他明明是故意想要让李同光听见,可是他却还要装作无意中被你听见,借机敲打你,让你知道在他心中其实你什么都不是,以此来试探你的心性,试探你是不是真的心无城府。
二、安帝的“深情”安帝经常在初贵妃面前怀念昭节皇后,总是将“结发夫妻,故剑情深”挂在嘴边,可他对皇后当真如此情深吗?
昭节皇后已经死了五年了,可是杀害昭节皇后的罪名却还背负在任如意的身上,这就说明杀害昭节皇后的人并没有找到,又或是安帝并没有找。
如若安帝真心深爱昭节皇后,怎么会让害昭节皇后的凶手逍遥法外?除非害死昭节皇后的人就是他自己。
昭节皇后死之前对任如意说,“这辈子千万不要轻易爱上男人,但是一定要有一个自己的孩子。”
昭节皇后爱的人是谁呢?是安帝还是另有其人?如若不是安帝,安帝能接受自己心爱的皇后心里长时间装着另一个人?还会称两人的关系是“结发夫妻,故剑情深”。
所以,昭节皇后口中的爱人只能是安帝,而那个负了她的男人也是安帝,这时候再来看安帝的深情就显得很可笑了。
他的深情和怀念无非两个原因:一是为了搪塞后宫和朝臣,借深情的人设不再立后;二是昭节皇后的死,解决了他的一大麻烦,给他带来了莫大的好处。
三、昭节皇后之死另有隐情天底下有谁能害死皇后还能全身而退呢?又有谁能让皇后无处可逃,只能心存死志呢?又有谁能让皇后说一句千万不要爱上男人呢?
安帝明明知道任如意对昭节皇后的忠心,可是他还是将杀害昭节皇后的罪名扣在她身上,不愿意听她任何辩解,不愿意宫中、朝中任何人再提起任如意的名字。
起初,我还以为安帝的行为是安抚人心的手段,可如今细想起来,这行为不像是愤恨如意杀害了自己最爱的皇后,更像是安帝自己心虚,怕讨论的人多了发现端倪。
任如意猜不透,为什么安帝知道她忠心于昭节皇后却还是强硬的将昭节皇后的死怪在她身上,但其实,就是因为她对昭节皇后过于忠心,所以安帝才想要一并除了她。
谁让她是安国第一杀手呢?安帝怕的是到时候任如意发现昭节皇后的死和他相关,任如意会来帮昭节皇后报仇。
结语昭节皇后的死不是因为安帝不需要她了,而是因为安国不需要一位育有成年皇子的皇后了。
对于安帝来说,昭节皇后的死给他巩固了帝位,解决了麻烦,安抚、搪塞了朝臣与后宫里的嫔妃,倒的确是“结发夫妻,故剑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