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关系好不容易有了转机,两国各方面的合作都在逐步恢复,可谁知道澳大利亚又要搞事情了,这回他们的目标,对准了租给中国99年的达尔文港。
据环球时报报道,澳大利亚政府打算在本周讨论达尔文港的未来,北领地财政局长还在那儿煽风点火,说什么现在是阿尔巴尼斯政府该出手的时候了。
这是要打什么主意?难道要来一出强行收购的戏码?

最近澳大利亚又在打达尔文港的主意了,2015年的时候,港口都快破产了,设施老得不行,货也没多少,澳洲政府又不愿意掏钱修。
最后是中国的岚桥集团花了5.06亿澳元租下来,签了99年的长约,还拿下了东臂港80%的土地和设备所有权,这才让这个快要废掉的港口重获新生。

说起来,当时的达尔文市长还挺高兴的,觉得终于找到救星了,确实,岚桥接手后可没闲着,投了大笔钱搞自动化改造,还专门建了矿产码头和冷链设施。
这一通操作下来,达尔文港焕然一新,货运量蹭蹭往上涨,现在都成了澳大利亚北部最重要的能源出口港口之一了。

港口的出口额都破200亿澳元了,占澳大利亚总出口的5%,创造了不少就业岗位,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特别是在中澳贸易方面,达尔文港已经成了一个关键节点,尤其在能源出口这块,地位相当重要,按理说这是件好事啊,可偏偏有人看不顺眼。

从莫里森政府开始,就老拿这个说事,现在阿尔巴尼斯政府又来了,北领地财政局长突然提议政府出钱把港口收回来,理由听着都好笑——2024年先是说要查财务状况,查来查去没问题,到了2025年又改口说什么“战略威胁”,这前后矛盾的说法,明显就是在找借口。
有些议员还在那儿放风说中资企业想卖,北领地的国会议员卢克·高斯林跳得特别欢,声称他跟一堆“机构投资者”和“超级基金”都谈过了,说岚桥集团好像想卖达尔文港。

这话说得够暧昧的,又说是“商业决定”,可具体细节一问三不知,连跟谁谈的都不肯说。
高斯林还打着“还港于民”的旗号,说要把港口“归还澳大利亚人”,好像港口是被抢走的似的。
当年要不是岚桥集团投资,这港口早就废了,现在倒好,人家把港口经营得红红火火的,他们又想收回去了。

人家岚桥的高管直接就否认了,人家说得明白,港口运营一直都合规,该检查的时候从来没躲过。
港口的发展成绩有目共睹,不仅提升了基础设施,还带动了整个北领地的经济发展。

高斯林这番话可把北领地首席部长莉亚·菲诺基亚罗和比尔·杨给惹毛了,他们直接批评高斯林在那胡说八道,制造不确定性。
比尔·杨更是直接了当,说要收购是吧,那阿尔巴尼斯总理得先把钱掏出来。
说到钱,这事儿可不是小数目,按照2015年签的合同,要是澳方强行收回港口,得赔300亿澳元的违约金,够澳大利亚政府肉疼好一阵子的。

其实澳方的反悔和审查背后背后的猫腻大着呢,美国在这里面扮演了一个“搅屎棍”的角色。
美国在达尔文驻扎了2500名士兵,还部署了B-52轰炸机和F-18战斗机,就觉得中资企业经营港口威胁到他们的安全了。
早在2016年10月,美国就开始给澳大利亚施压,要他们收回港口经营权,特朗普政府更是玩了一手“胡萝卜加大棒”,说要在达尔文投资2.26亿美元,建什么战略物资储备点,美其名曰“保障澳大利亚北部安全”。

这不是明摆着吗?美国根本不是真关心什么安全问题,就是想借机搞破坏,一方面破坏中澳关系,另一方面打压中国企业的国际影响力,说白了,就是不想让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发展壮大。
真要这么干谁亏谁知道美国这招“借刀杀人”用得可真够熟练的,让澳大利亚当这个“刀”,自己在后面“指手画脚”。
可澳大利亚真要这么干,吃亏的可是自己,且不说那300亿澳元的违约金,光是这么做给国际投资者传递的负面信号就够呛的。

这事儿说到底,就是美国想借澳大利亚的手来遏制中国的发展,可问题是,达尔文港在岚桥集团的经营下,不仅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还带动了整个北领地的经济发展,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难道还比不上美国那点虚无缥缈的承诺?
澳大利亚政府要是真明白自己的利益所在,就该好好想想:是要当美国手里的一把“刀”,还是要维护来之不易的中澳经贸合作成果?这可不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而是关系到澳大利亚未来发展方向的重大决策。

说白了,这事儿就是典型的得了便宜还卖乖,当年港口快完蛋的时候,是中国企业投资救活的,现在港口发展好了,又想把人家赶走。
两国关系好不容易经过两年的努力才有所改善,现在又来这一出,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吗?做生意讲究诚信,做外交更要讲诚信。
更重要的是,这种反复无常的做法,会严重影响中澳两国来之不易的关系改善,要知道,达尔文港不仅仅是个普通的商业项目,它已经成为中澳经贸合作的重要象征。
如果澳方真的强行收回港口,不仅会损害双方的互信基础,还可能引发更广泛的经贸摩擦。
在全球经济形势不确定的当下,澳大利亚这种做法无异于自断经济发展的臂膀,与其疑神疑鬼,不如脚踏实地,珍惜现有的合作成果,这才是对双方都有利的选择。
参考:
环球网《将达尔文港租给中企,澳大利亚要变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