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四川女孩“割肾”,给尿毒症晚期父亲“续命”,后来如何了?

财财说古今 2024-12-20 11:35:35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在这个充满套路和套路的世界里,有一个真实的故事让人泪目:

2007年四川19岁女孩曹于亚,毅然决然地躺在手术台上,将自己的一个肾脏移植给尿毒症晚期的父亲。

这个决定不仅挽救了父亲的生命,更彻底改变了一个家庭的命运轨迹。

如今的她已经从当年那个不得不辍学照顾父亲的女孩,变成了一名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但是15年前那个艰难的决定,她是如何做出的呢?

时间退回到2006年的那个平凡的下午。

对于正在备战高考的曹于亚来说,这原本应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课间时光。

直到班主任急匆匆地冲进教室,喊出了她的名字。

"曹于亚你爸爸的电话。"班主任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寻常的颤抖。

拿起话筒的那一刻,电话那头传来的消息如同一道惊雷,将她劈得粉碎。

"尿毒症晚期两个肾脏都衰竭了......"父亲的声音很轻,却重重地砸在了她的心上。

这个消息对这个来自四川偏远山村的家庭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

几十万的手术费用,对于一个靠父母打工维持生计的家庭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为了筹钱他们卖掉了家里唯一的房子,可这笔钱还是远远不够。

更要命的是即便是钱凑齐了,合适的肾源迟迟也找不到。

日子一天天过去,曹于亚眼睁睁地看着父亲在病床上日渐消瘦。

那个曾经能够扛起全家生计的顶梁柱,如今却连翻身都需要别人搀扶。

看着父亲被病痛折磨的样子,这个从小就担起照顾弟妹重任的女孩,内心在流泪。

突然有一天她像是想明白了什么。

"医生我可以把我的肾脏给我爸爸吗?"19岁的曹于亚站在主治医生面前,声音坚定。

医生原本以为这是小姑娘的玩笑话。

可当他看到曹于亚噙着泪水却异常坚定的眼神时,愣住了。

这个刚刚成年的女孩,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个家。

得知女儿的决定,父亲坚决反对他说自己年过半百,不能耽误女儿的前程。

可曹于亚却说:"爸,我们家已经没有房子了,但我不能连你也没有。"

这句话让在场的医护人员都红了眼眶。

在女儿的坚持和医生的劝说下,父亲终于点头同意了这个决定。

2007年春天手术如期进行。

这场手术成为了医院首例子女为父亲捐献肾脏的案例。

术后每个月超过4000元的医疗费用,对于已经变卖房产的一家人来说又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但这一次曹于亚和她的父亲没有再独自面对。

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像暖流一样在当地传开。

当地政府第一时间伸出了援手,不仅将他们家纳入了农村低保范围。

还送来了3.1万元的慰问金和满满一箱的营养品。

学校更是做出了暖心的决定——不仅免除了曹于亚的全部学杂费。

还特意为她父亲安排了一间舒适的宿舍,方便她一边上学一边照顾父亲。

每天课间曹于亚都会飞奔回宿舍,确保父亲按时吃药。

在吃饭时间她会给父亲做可口的饭菜,再赶回教室上课。

这个坚强的女孩,硬是把24小时掰成了48小时来用。

而这份感动也传到了省教育考试研究院。

一位院领导带着工作人员,亲自来到医院。

他们不仅送来了1万多元的爱心款,还带来了一个意外惊喜。

"考虑到你的特殊情况,省里决定在高考时给予你20分的加分照顾。"

这个消息像一颗定心丸,让曹于亚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躺在病床上的父亲听到这个消息,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他握着女儿的手,想说些什么却哽咽得说不出话。

这个倔强的父亲,第一次觉得接受女儿的肾脏是个正确的决定。

因为他知道只要活着,就还能继续守护这个懂事的女儿。

在无数人的帮助下,父女俩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

有了20分的加分政策,曹于亚如愿考入了成都纺织职业高等专科学校。

终于圆了大学梦的她,仿佛浴火重生的凤凰,在校园里展翅高飞。

那个在病房里为父亲端药的女孩,如今在课堂上专注得像颗小太阳。

她用实际行动证明着自己配得上这份来之不易的机会。

优异的成绩单就是最好的答卷,各类奖项更是手到擒来。

2010年她的努力再次开花结果。

凭借着出色的综合表现,她成功升入了中国青年政治教育本科学院。

从专科到本科的华丽蜕变,让所有帮助过她的人都与有荣焉。

毕业时曹于亚的选择再一次让人动容。

她选择了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用知识的接力棒传递希望。

这个曾经在命运面前不屈不挠的女孩,如今正在三尺讲台上改变着更多孩子的命运。

而更让人感动的是,她的父亲在身体康复后,也找到了回报社会的方式。

凭借着多年积累的中医知识,他开了一家名叫"感恩堂"的理疗中心。

这个小小的诊所,专门为困难群众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以前是别人帮我们,现在我们也要帮助别人。"父亲笑着说。

诊所的墙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八个大字。

这是父女俩共同选择的座右铭,也是他们此生最大的心愿。

时光飞驰转眼间已是15个春秋。

这个暖心的故事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

反而像一坛老酒,越陈越香。

曹于亚的故事被搬上银幕,改编成了电影《山花烂漫》。

当被问及为什么要拿自己的肾脏救父亲时,她说的话让人泪目:

"很多人都能有五十多岁的父亲陪伴,我不能在不到二十岁的时候就失去他。"

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千千万万个子女的心声。

有人说她因为捐肾而走红,获得了太多机遇。

但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19岁的年纪做出这样的决定需要多大的勇气。

当年那个在病房里流着泪求医生收下自己肾脏的女孩。

如今已经成为了一名让学生们敬爱的好老师。

而那个差点离世的父亲,也在"感恩堂"里继续着他的济世情怀。

15年过去了这对父女用行动证明:爱,从来都是相互的。

他们用最朴实的方式,诠释着那句"百善孝为先"。

有人说这是一个平凡的故事,但正是这样的平凡,才最动人心弦。

因为在这个功利的社会里,像曹于亚这样纯粹的爱与付出,实在是太珍贵了。

这或许就是生命最美的模样:爱与被爱,给予和获得生生不息。

而曹于亚和父亲的故事,也会继续温暖着更多人的心。

这不就是最好的结局吗?一个肾脏不仅续写了一个父亲的生命,更延续了一份最纯粹的爱。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 阅读:3
财财说古今

财财说古今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