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爱情只属于年轻人?77岁牵手86岁,本该是一个温暖的晚年童话。然而人生无常,这个被称为"雷振林"的老艺术家,用九年时光完成了最后一次深情告白。庞学勤的故事,是一部关于坚守与重逢的情感传记,更是一曲唱给时代的情歌。
从不离不弃的46年婚姻,到暮年重获新生的9年相守,他用一生诠释了最朴素的真爱。说起老艺术家庞学勤,真的是戏比天大,爱比天长。1929年,他出生在江苏滨海一个普通人家,从小就被文艺圈圈粉。没想到这位"戏痴"少年,16岁就当上了东坎青工剧团的一把手。带着一百多号人马,在方圆百里的县城里到处跑场子,这份热血青春让人羡慕。
18岁那年,少年庞学勤穿上了军装,正式加入了苏北军区文工团。这一路南下打游击,走到哪演到哪,《白毛女》、《李闯王》、《王秀兰》,样样都能唱得像模像样。说他是个天才一点都不过分,21岁就被保送到了中央电影艺术研究所艺术系演员班。但庞学勤最出圈的角色,当属《战火中的青春》中的排长雷振林。有趣的是,这个让他一炮而红的角色,他当初还真没看上眼。
觉得自己跟角色八字不合,硬是被导演一句"你和雷振林一样傲气"给说服了。这个傲气十足的排长让观众念念不忘,"正派小生"的称号也就这么来了。话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也没能幸免,离开了挚爱的舞台。但人生处处有惊喜,1971年他又重新复出,担任了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团长。从此之后,他在银幕上的身影渐渐变少,但经典作品《花园街五号》和《追赶太阳的人们》,至今还被影迷津津乐道。
虽然作品不多,但他对电影事业的贡献却有目共睹。2014年,85岁高龄的他捧回了第23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终身成就奖。这份迟到的荣誉,含金量满满,实至名归。电影里的故事终会有结局,而生活中的戏,往往比银幕更动人。庞学勤最珍贵的角色不是雷振林,而是现实生活中的好丈夫。
他和杨洸的相遇,堪称是圈内的模范情缘。两人同在中央电影艺术研究所读书,一个是军人转业的硬汉,一个是书香门第的千金。杨洸长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清纯又带点古灵精怪,一眼就俘获了庞学勤的心。毕业时,八一厂向杨洸抛出了橄榄枝,希望她能留在北京发展。但这个倔强的姑娘,为了爱情选择了陪庞学勤去长春。
1958年,两人终于修成正果,这段始于校园的爱情,让多少人羡慕不已。可是好景不长,1959年的一场意外,彻底改变了这对恩爱夫妻的生活轨迹。拍戏时的强光伤了杨洸的眼睛,患上了严重的眼疾。要说杨洸也是个拼命三娘,带病坚持把戏拍完,结果眼睛越来越严重。最后不得不离开了热爱的银幕事业,开始了漫长的治疗。
这一治就是五年,庞学勤却从未抱怨过一句。即便在最艰难的岁月里,他也会每隔两三天就写一封信给妻子。粮食最紧缺的时候,他宁可饿着肚子,也要省下粮票给妻子补身子。连洗脸水这种小事,他都事事亲力亲为,生怕妻子受委屈。1965年,他们的大儿子庞好出生了,为这个家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好像上天也被他们的真情打动,杨洸的眼睛慢慢好转,终于重见光明。1970年,小儿子庞越的降生,给这个家庭又增添了一份欢乐。两个儿子的名字连起来,就是"越来越好"的美好祝愿。然而命运弄人,正当一家人其乐融融之际,杨洸又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发病时的她会变得狂躁易怒,完全不似从前的温婉可人。
每次送妻子去医院,庞学勤都是偷偷进行。为的就是不想在孩子心中留下妈妈发病的阴影。回到家,他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痛哭,可第二天依然笑着面对生活。这样的日子,他一过就是几十年。工厂里,他是兢兢业业的厂长;回到家,他是无微不至的"保姆"。
在他的悉心照顾下,杨洸的病情渐渐稳定。她重新投入了热爱的文艺工作,还培养了不少优秀的演员人才。1984年,54岁的庞学勤正在为复出影片《花园街五号》忙碌时。杨洸突发脑血栓,半身不遂。但她硬是不让家人告诉在外拍戏的丈夫,怕影响他的工作。
这个倔强的女人,一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爱着这个男人。2004年6月15日,这个原本平静的早晨,永远定格在了庞学勤的记忆里。72岁的杨洸因心脏病突发离世,结束了她传奇的一生。这个噩耗对75岁的庞学勤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从医院回来后,他的血压一直居高不下,整整住了两个月的医院。
看着父亲日渐消瘦的身影,两个儿子的心都在滴血。他们多希望能找到一个人,陪伴父亲走完剩下的路。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们想到了妈妈的闺蜜高山英子。说起高山英子,还真是个有故事的人。她是杨洸最好的朋友,母亲是日本人,曾经和庞家是前后邻居。
两家的孩子从小就是穿一条裤子长大的好伙伴。1985年,高山英子因为感情受挫,带着儿子回到了日本生活。但两家一直保持着联系,每年高山英子都会打电话跟杨洸嘘寒问暖。直到1986年,庞家搬到珠海定居,两家才渐渐断了联系。1995年,他们曾有过一次重逢,之后又因为通讯录丢失再次失联。
如今物是人非,庞越费尽周折终于联系上了高山英子。得知老友离世,高山英子隔着时差,常常打电话来安慰庞学勤。两个人一聊就是几个小时,仿佛有说不完的话。在孩子们的撮合下,他们终于再度重逢。这一次,他们聊了整整9个小时,回忆过去,畅想未来。
尽管当时不少人都在给庞学勤说媒,但他的眼里只有这位老朋友。高山英子起初有些犹豫,觉得两地分隔太远,不够现实。但庞学勤的诚意打动了她,2006年11月,77岁的他远赴日本,牵起了这份迟到的姻缘。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庞学勤的一生,就像一部精心雕琢的艺术电影。
他用46年如一日的陪伴,诠释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婚姻真谛。用77岁的勇气,证明了"爱情无关年龄"的人生哲理。在这个"三年之痒""七年之痛"的时代,他的故事无疑给了我们一剂"爱情解药"。这也许就是他留给这个世界最珍贵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