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可能,两个大脑结合,形成三个或者四个大脑,然后在一起行走,但是,一部分大脑负责思考,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回应,比如一个人在看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等等,由于每个大脑都独立负责大部分任务,所以整个人类会变得很单薄,脑容量会突然缩小。这个假设听起来很有趣,我们会不会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也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思维那么复杂呢?这是因为,除了大脑的“思维”,还有一个东西同样重要,那就是“感官”。大量的科学研究发现,思维和感官的关系非常密切,甚至比思维本身和感官的关系更紧密,即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理论,只要有感官,一定也能够解决问题。
这才是我们在研究大脑活动时经常会用到的研究方法——观察和测量。但是,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我们看到的东西并不是真正的东西,它们也是从我们感官接收到的信息转化而来。人的感官有多种,其中一种就是视觉。我们眼睛看到的是什么?通过看觉对物体的形状、颜色或者纹理有着直观而形象的认识。而我们看到的东西并不是什么真实存在的东西,只是大脑处理图像,把影像分解之后再放大再看而已。大脑对图像的解读在思维系统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一些特殊的图像,就是有着特殊含义的表达,比如数学。当一个物体被分解之后有极多的形状、形象、颜色、深浅等等等等多种组合,而如果我们在大脑中建立了一整套的数学体系,那么这些组合将会产生很多不同的语言——这就是数学思维。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丰富的数学思维,即使是无意识的行为,也会获取大量的信息。这也是很多人不想学数学的原因——因为数学是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当我们把思维系统中,这部分的功能关闭之后,数学在思维系统中就消失了,但是,这不仅仅是“数学思维消失了”这么简单,思维系统和大脑的结构不同,数学模型也不一样,就算我们只是进行视觉的解读,我们的大脑其实也用不上这么多的组合。所以,大脑为什么必须将数学解读和其他的解读区分开来呢?因为人是有自己的情绪和情感的,而“情绪”这东西很暧昧,它既像火焰,也像冰,这样就很难用语言精准的表达,但这并不能够代表思维系统中它们不存在。
而且,我们的思维系统还会受到情绪的干扰,这就很容易造成问题,就像一头狮子跑到路边,你给他一头大象,结果他还和你打起来了。所以,从原理上讲,大脑的任何组合都是有意义的,它们不仅仅是通用的结构,它们还是多重结构之一。同时,人脑之所以能够把许多视觉信息组合成信息,主要还是因为大脑中的视觉区受到了强烈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