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贮藏后期发生的最严重的生理病害,大多数苹果品种都易感染此病。其症状是发病部褐变,且呈不规则的微凹陷状,多发生在不着色的背阴面,严重时病斑连成大片如烫伤状,影响外观。苹果采收过早,成熟度较低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防治方法:①易感病的品种应避免过早采摘。②采收后用二苯胺或虎皮灵处理果实。③果窖或果箱内的果实,勿使过度密集,防止贮藏后期温度升高。果品出窖时,要逐渐增温,避免由贮藏场所运往市场过程中温度骤升而引起发病。④降低氧的浓度,可进行气调贮藏。
2、苦痘病
果实采收期及贮藏期均可发生苦痘病。该病大都发生在皮下果肉组织内部,果皮向内凹陷,并呈灰褐色或绿褐色,病斑常呈圆形。苦痘病主要是由于果实含钙量较低总氮及蛋白质氮含量较高引起的,也与成熟期气温较高有关。因此最主要的防治措施是使苹果在生长发育前期吸收足够的钙,同时注意贮存果实的前期温度不宜过高,以免该病大发生。
3、衰老褐变病
根据其发病原因分为衰老褐变、低温褐变和二氧化碳伤害三大类。
(1)衰老褐变:是指果实后熟失常所引起的果肉变褐。由症状看,一种是果肉粉绵、变软,内部变成干而易碎的粉质状,后期变成褐色,果皮及外部果肉破裂。另一种是果肉褐变,果肉变为浅褐色,受病部分界限不明显,果肉不变粉绵且果皮不破裂。衰老褐变病是苹果过熟老化的一个象征,凡是促进苹果成熟的因素均可加速此病的发生。通过控制贮藏温湿度,采后用2%~4%的氯化钙液浸泡果实10分钟均可起到良好的防病作用。
(2)低温伤害:苹果贮温过低而引起的冻结也会降低果实硬度和缩短贮藏寿命。高浓度二氧化碳和高湿度都会加重低温伤害。低温伤害与低温和时间两个因素有关,短期低温并不引起伤害。现防治此病的有效方法是控制贮藏温度在2~4℃。
(3)二氧化碳和缺氧伤害:二氧化碳伤害分为果实外部伤害和内部伤害两种。外部伤害发生在贮藏前期,病变组织界限分明,呈黄褐色,下陷起皱。内部伤害果肉果心局部组织出现褪色小斑块,最后病变部分果肉失水成干褐色空腔,食之味苦,整果风味变淡,并伴有轻微发酵味,二者相同处是受害果硬度均不减。缺氧伤害主要是果皮木栓化,果肉至果心组织坏死,并有浓烈的发酵味。通过严密监测贮藏环境气体组分变化,如维持氧在2%~3%、二氧化碳在3%~5%,受害果乙醇含量在120毫克/100克以下,置于10~18℃的通风环境中,则大部分果实可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