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孙过庭的《书谱》中曾说:“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简单翻译过来是,写草书时要融入楷书的笔意,否则就不算“神品”。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草书行笔迅疾飞动,笔画婉转多变、行云流水,需要拥有楷书严谨的法度意识,使笔力坚实沉着,控笔变化从容自如。
保证笔势不飞浮,点画不流俗,这就好比舞者基本功越扎实,展现的舞蹈就越是自由奔放、翩翩如飞,那么如何才能养成完善稳固的“草法”呢?
章草就是一个绝佳选择,它从拙雅浑厚的篆隶演变而来,结字严谨庄重,笔画凝炼古雅、简约率真,相比今草跟狂草,笔势开张纵横幅度较小。
字形变化容易辨识,以朴茂淡丽之风为宗,不会太过诡谲狂肆,让人难以把控,既能培养“草法”意识,还蕴含灵巧隽逸的笔法变化,展现出艺术性。
常被初学者当作“过渡书体”使用,近代书法家王世镗曾评价章草曰:“今处于章,习今而不知章,是无规矩而求方圆,为见其可也。”
欧阳中石也认为章草深沉丰富,学习草书不能排除章草,应是必修的课程之一,可惜最精妙的晋唐章草真迹,得以流传到今日的只有零星几件。
其中技法精湛、意境悠远,能称之为“佳品”的,就是日本展出的孙过庭唯一真迹《佛遗教经》,乃孙过庭奉唐高宗之命书写,全文2500多字虔诚细致。
用笔一丝不苟,尽显圆融遒劲、醇和端凝,点画十分细腻准确,严谨规范,同时孙过庭还在拙朴圆浑的章草中,加入了几分飘逸飞动的今草笔意。
使笔画间钩环牵引、气脉连贯,章法上跌宕起伏、顾盼生情,在平衡端庄中展现流动性的奇妙变化,自由而风趣,散发出清逸悠扬、高古淳厚之气。
华廷黻曾赞赏此作曰:“此帖笔意圆浑,纯从章草夺胎,较之《书谱》,有放敛之别。盖《书谱》乃是属稿,非经意作,虽同出一手而实不相逮也。”
这件《佛遗教经》不仅胜过《书谱》,其估值更是达到百亿,超越被估值10亿多的,“天下第一草书”《自叙帖》,说是“唐代第一草书”也不为过。
是一件当之无愧的草书“教科书”,时常临摹,可以让用笔平和稳健,点画精准细致,感受“草法”的重要性和精髓所在,逐步提升自身的控笔技艺。
丰富笔法变化,为书法养成典雅清幽之气,避免飞浮或者死板之病,有助于日后临摹“二王”秀逸婉转的今草,或者唐代奔放肆意的狂草,进入艺术之境。
此作在孙过庭奉命书写后,就被存入皇宫里,明清时期意外流入日本,深得日本皇室的赏识,被历代天皇珍藏了500年,成为一件书法“瑰宝”。
村去春来
日本人把中国草书搞成自己的文字
用户16xxx01
真好看
福福
确实美,比现在的一些大家牛逼太多了
碧水源
行云流水[点赞]
夷陵晨钟
比书谱差远了,怎么可能是孙过庭的呢?
用户12xxx17
显然孙楷书功底不是很好。我楷书不差,临了几个月孙过庭的千字文 ,有人觉得我写得比孙的还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