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层曾经一再强调,中美关系需要建立一种所谓的“护栏”,以稳定关系。然而,中方一直对这种说法持怀疑态度。近半年来,中美关系经历了波折,美国也开始认识到自己所谓的“护栏”理论并未如愿奏效。
最近,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参加了阿斯彭安全论坛,并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长期观察表明,中国似乎不愿意在双边关系中设置所谓的“护栏”或者“绑上安全带”。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也参加了同一论坛,虽然没有与沙利文直接交流,但都发表了对中美关系的看法。谢锋大使表示,中国不会坐视美国的挑衅,将采取反击措施。这可以看作是对沙利文观点的补充。
沙利文解释说,中国似乎认为,建立“护栏”可能会导致美国采取更激进的态度。但他随后以开车为例,表示建立护栏就像系上安全带,即使发生事故,也能减少损失。最终,沙利文提出中国不必与美国建立“护栏”,但需要在各个层面进行军事交流,以避免误判和局势升级。
然而,实际情况是中国并未采取这一建议,这让美国感到担忧。这也反映出中美关系的复杂性,沙利文虽然观察敏锐,但对于如此庞大的关系而言,观察还远远不够。
如果以开车为比喻,中国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是否系上安全带,而是美国是否理解安全驾驶的概念,系上安全带并不代表可以无视交通法规。从这个角度看,美国单方面提出的“护栏”难以发挥作用。沙利文未明言,但间接默认了美国一开始的立场,即假定中美关系注定会发生事故。
实际上,关键问题不在于是否建立护栏,而在于中美需要明确双边关系的原则。基辛格访华期间,中方强调中美关系的原则是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和合作共赢。这三个原则是逐级递进的,相互尊重是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追求和平相处和合作共赢。
然而,当前的中美关系很难满足相互尊重的要求。美国不断对中国进行军事挑衅、经济遏制和政治打压,导致中美之间的平等关系变得脆弱。美国试图通过国内政策换取对中国的外交利益,但这种策略在中国并不奏效,只会损害自己的核心利益。
这也是中美关系陷入冰点的主要原因。美国过去强调的“护栏”实际上是一种虚假的外交策略,有迹象表明,它只有利于美国,允许美国挑衅中国核心利益,并在必要时将“护栏”当做外交屏障。
因此,与其由美国单方面定义“护栏”,不如中美都放弃这一概念,自行约束,根据国际安全形势负责任。这样,美国才能更加谨慎,避免过度挑衅。
需要指出的是,中美之间实际上已经存在一种“护栏”,即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这是维护双边关系的理想护栏。然而,拜登政府未能积极回应,显示出一定的不自信。
总之,美国在中美关系中一直希望在不给予等价条件的情况下既遏制中国,又获取中国的合作。然而,中美关系的僵局源于美国未能满足中国的相互尊重要求。尽管目前关系有所缓和,但未来的挑战可能更加严峻。中美关系需要更多的坦诚对话和相互尊重,而不是虚假的“护栏”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