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毛会师后,军饷不均,竟引发了一场“工资危机”。
1928年,朱德、毛泽东这两支革命队伍终于在井冈山会师,革命的星星之火越烧越旺。可别以为一切都是团结友爱,实际上,当年这支红军内部矛盾不少。不同来源的部队凑到一起,有人是正规军,有人是地方武装,军饷、资源、目标全都不一样,谁也不服谁。后来,这些矛盾差点让这个刚起步的革命根据地翻了车。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军饷分配不均:工资差距惹人眼红
井冈山会师后的红军,有正规军也有农民起义军,军饷却天差地别。朱德和陈毅带来的南昌起义部队(红28团)每人每月能拿12元,而毛主席带来的秋收起义部队和其他农民军每人只有3元。两边待遇差了四倍,这让那些收入低的队伍心里很不是滋味。试想一下,大家冒着同样的枪林弹雨,结果有些人吃香喝辣,有些人连饭都吃不饱,这样下去,内部还怎么团结?毛主席后来看出了问题,跟朱德商量后直接砍掉了军饷制度,改成全军统一供给制,每人每月3.5元,伙食补贴1.5元,零用钱2元。这算是从源头上解决了问题,但短期内对士气还是有点影响。
2. 缴获物资分配:谁打仗谁吃亏?
红28团是正规部队,战斗力强,每次打仗都冲在最前面,缴获的物资自然最多。红军的规矩是“缴获归公、平均分配”。这就让28团的人有意见了:我们拼命打仗,结果辛辛苦苦抢来的东西却要平均分给后方那些没上战场的人?这事搁谁身上都不好受。虽说这种矛盾最后在毛朱的调解下平息了,但也暴露出当时红军在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毛主席后来在根据地开创了“按劳分配”的原则,才算让这些战斗部队的积极性有所恢复。
3. 思乡与战略分歧:湘南部队的心结
湘南起义的农军,虽然被改编成了红29团和其他队伍,但他们心里一直想着“打回家去”。这些人觉得,在湘南发展比在井冈山这种穷山沟里强得多。结果湖南省委的一纸命令,让朱德带着这批人下山“北伐”,毛主席虽然反对,但也只能服从命令。战斗中的意外频出,比如28团的营长袁崇全竟然带队叛逃,还枪杀了前来劝说他的团长王尔琢。这件事让毛主席痛心不已,也让他认识到单靠感情和意志,根本无法彻底统一队伍。
井冈山会师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但这场“革命大联合”内部的矛盾并不少。军饷、物资、思乡情结,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情,其实反映了红军初创时期的管理缺陷。但好在毛主席、朱德这些领导人通过不断实践,总结出了一套更科学的方式管理队伍,为后来长征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亚楼
中国革命,胜利有多辉煌,创业就有多艰辛,困难就多沉重。革命先烈,不是一下子就有明确的革命道路的,他们筚路蓝缕,在最黑暗的旧中国摸索前进,终于,为中华安装了筋骨,重塑了血肉。如今的辉煌和更辉煌灿烂未来,奠定了最坚实可靠的基础。感谢毛主席,感恩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