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雨水”节气将于2月18日到来,这一天是星期二,农历正月二十一。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当每年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到330度时,便迎来了雨水节气。此时,气温回升,冰雪开始融化,降水逐渐增多,因此得名“雨水”。虽然这个节气开始冰雪融化、桃花盛开,但冷空气依然活跃,昼夜温差较大。

在传统农谚中,有“雨水逢单,春雨不愁;雨水逢双,春雨难求”的说法。今年雨水节气对应的农历日期是正月二十一,属于“雨水逢单”的年份。这句农谚是几代农民积累的经验结晶,简单直接地概括了雨水节气与春雨之间的关系。雨水节气对应的农历日期如果是奇数,那就预示着春天雨水充沛;反之,如果是双数,那么春天的雨水就会比较稀少。

不过,这只是经验总结,并非绝对规律,它更适用于特定区域,比如我国北方某些地区。因为那里气候相对稳定,春雨主要依靠西伯利亚气团的活动,而气团的活动与太阳活动有一定的关联,这或许是农谚背后的部分科学依据。但在南方地区,由于气候复杂多样,靠“雨水逢单逢双”来预判春雨情况,准确性就大打折扣了。有学者认为,这句农谚应理解为一种概率性的经验判断,并非精确的预测。

根据国家气象局的预测,今年全国整体降水量与常年相比持平略偏多,但具体到各地区,差异较大。南方一些地区可能面临涝灾风险,北方部分地区则可能依旧面临干旱的威胁。这与“雨水逢双,春雨难求”的说法,在某些地区似乎有所吻合,但也并非完全一致。历史上也出现过雨水逢双,春雨却很充沛的年份,所以单凭这句农谚来预测,确实太过片面。

在雨水节气,常常能看到春草萌动的景象。小草不畏严寒,努力地破土而出,星星点点地泛着绿意,跳跃着生命的光芒,为这个季节注入了无尽的活力与希望,成为春天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大雁也会在这个时候北飞。大雁是候鸟,夏天在北方产卵,冬天北方气温太低,它们适应不了,就会飞到南方过冬。每年春天,当北方大地开始回暖,冰雪逐渐融化,大雁便会集体迁徙回北方。在漫长的旅途中,大雁组织得很有序,通常排列成人字形或之字形飞行,它们不停地发出“嘎,嘎”的叫声,这叫声起着互相关心、呼唤、起飞、停止的信号作用。

对于农民来说,春雨对农业生产影响巨大。此时,农民们也开始忙着春耕。春雨充足,利于农田灌溉和春播。对于小麦等耐旱作物而言,适度的春雨能够促进生长;但如果雨水过多,则可能导致根系腐烂,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对于水稻等喜湿作物,春雨的及时和充足至关重要,它决定了水稻插秧的时间和产量。在雨水充沛带来利好的同时,也要警惕春寒可能带来的影响。春雨连绵时,气温往往偏低,容易出现倒春寒天气,这对农作物的生长是一种威胁,可能会冻伤幼苗,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农民需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及时调整农业生产措施,才能保障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