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到底厉害在哪?中国五千年为啥就他被称为半圣人?

心灯一文 2024-09-13 18:10:43

朋友问我:王阳明到底厉害在哪?中国五千年为啥就他被称为半圣人?我来讲个故事。有个杀手,乃刘瑾培养的内行厂顶尖高手,一路狂奔追击王阳明,追到江边,只见一艘商船远去,而江边留下一套已然浸湿却极为齐整的衣冠。

杀手上前查看,认出这是王阳明的官服。江边一渔民道:“王大人投江自沉了。”“果真?”“果真!”渔民肯定作答。杀手盯着江上大浪看了一会儿,认定王阳明必死无疑,这才回京复命。

可王阳明其实躲在商船中,已渐行渐远。多年军旅和政治生涯让他警惕性十足。商船被大风吹到福建,他无奈上岸,在山中一座破庙栖身。他在山中时,有猛虎在庙外咆哮整晚却不进庙。山僧听闻此事,惊叹为异象,便邀请王阳明论道。没想到在这庙里,王阳明竟遇见相识多年的道士。

王阳明谈及自己的遭遇,担忧被谗言陷害,差点遭遇不测,于是心生弃官归隐之念。道士得知后劝说道:若你因此避世,那权奸刘瑾定会迁怒于你的父亲,可能会忠孝两不全,一世英名也将尽毁。你得三思啊。

王阳明恍然大悟,拜谢道士,决定还是前往龙场担任驿丞。在龙场,幽静淳朴的环境为王阳明提供了静修的好条件。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

在龙场的一所瓦房子里,王阳明孤独潦倒,身无长物,刚刚逃离追杀与迫害,十分窘迫落魄。

但也正是这种窘迫,让他看透世情人生,领悟真理。一天半夜,或许就在那时,据说他虚空粉碎一切回归了。他或许顿悟了,明白心是感应万事万物的根本,由此提出心即理的命题。

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便是著名的“龙场悟道”。王阳明的厉害之处在于,他突破了佛道体系,对这件事做出了贴近儒家需求却又不同于儒家传统表述的一种表达。

千古以来道理相同,只是大家表达各异。佛家有佛家之言,道家有道家之语,儒家为济世要说济世之话。

看似各不相同,实则殊途同归。王阳明到达一个里程碑后发现:佛家说法容易让人执迷,道家的清净无为又易被误解为啥也不干,而儒家讲的济世救民、以天下为己任又太高远,难以企及。

有什么方法描述这件事,能让人老老实实地践行,又对道充满哲思理解呢?

知行合一四个字的巨大影响,是他特意为有志之士、想干一番事业的人设立的一个修行主题。在这个主题下,人们无需面对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可左右逢源,从一开始就能从不离不弃的圆熟开始修行。

在这个主题下,人们不再需要在追求天理真谛就是不务正业的批判下,选择实际修为,从而规避坐而论道的浮躁,躲过空中楼阁的误会。

其实,真正的知行合一,是说实修,因为太多人只知不行,知而不行其实就是不知,行而不知,也难以圆融。

知行合一,是说本心熠熠之下,行止皆合道的状态。换用禅门话讲就是:绵绵密密活在觉照之中。人的语言动作心念所有的身心行为,都在觉照之中,知幻即离,因此都在道上。

知行合一的状态,有世俗的意义也有修行层面的意义,无论哪个层面,都推动倡导人们实修,去实修,去实修,去身心合一的实修。否则只是在理论知道的浅层里自满、或者在盲目行道的冤枉路上瞎走,都是不靠谱的绕弯。

因此王阳明用四个字,给实修做了一个指南。

实修是什么?实修是面对一切事、一切境、一切念头的修行。

实修是不放弃不离开任何际遇的修行。就如王阳明自己一样,在官场沉浮、遇到凶险、疾病、各类考验和挑战、这都是修行的极好生命素材。

因为王阳明实实在在地告诉大家:须在事上磨。对啊,不在事上磨,没有所谓修行啊,修啊行啊,是针对有用之说而立的,如彻底通透,何来修行?所以,不在世事上磨,哪有真正的效应?修行的效益何在?修行的载体何在?智慧体现在何处?

因此,相,其实就是来修的好教材。换句话说,事情就是道场,没有事情,我们不知道自己的底细。如若无事发生,虽然自觉安然也算不得数,也不知自己定力几许,心境之静谧究竟几何?

吃喝拉撒、柴米油盐、行住坐卧,哪一个不是可磨之事?风雨坎坷、成败得失,哪一个不能磨出你心中真正的大智慧?

所以王阳明在这一角度,可贵之处可与那些提出生活禅人间佛法的大师们相提并论。

从此,修禅的学者再也无需躲避生活、离开俗世红尘,就在手边当下,就能拿起就修,提起就参,这便是圆融观照、普及之法。

但后人所借鉴,认为王阳明的学说在俗务中更有纵横捭阖之气,这也正常。他的学说简单说出,用的人五花八门,各种用心都有,自然会有各种发展路径。

所以有人把他捧为半圣。到他那个地步,成不成圣并非重点,而是若有一个半个芸芸众生在他的话语下领悟,走入大好门庭,岂不妙哉。

无论我们对他的境界有多大争议,无论从哲学思辨角度看他的学说,还是从佛道之学去理解,或是仅从儒家官本位传统角度来看,他的东西都是独特的、积极的表述,并且有极其深广的良性影响力。

3 阅读:561
评论列表
  • 2024-09-25 10:57

    他是立德、立功、立言的一个圣人,不是半个!

心灯一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